02
桂冠头衔满天飞
第二工厂,对特斯拉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战略太重要了。
首先是两座工厂各自的产能,都将达到年产百万辆的水平。当前哪家整车工厂产能最大?虽然现代汽车韩国蔚山工厂号称有153万辆产能,但那是5座工厂的总和。一般业界还是认为年产量82万辆的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以及年产量65万辆的雷诺陶里亚蒂工厂为最大。
那么以“单一工厂年产量”来说,特斯拉上海的两座工厂将率先突破百万辆大关,成为汽车行业以及全制造业的里程碑,与一体式冲压技术一样,不但能帮助特斯拉控制成本,同时还能凭借工艺强化品牌影响力。
其次,是电动车产销量的桂冠之争。
特斯拉目前新能源销量王座会受到挑战吗?从眼下来说,比亚迪和上汽通用五菱还只是在中国市场形成威胁,如果加上海外销量,依然是特斯拉领先。
尤其是如果只统计纯电动车销量,那么有一半左右销量来自于插混的比亚迪,就很难从规模角度动摇特斯拉地位。
看起来,比亚迪预计2022年旗下新能源车销量为110-120万辆,似乎跟特斯拉的150-200万辆预期有差距。
但如果仔细打探王传福的雄心,不难发现如今比亚迪国内八大生产基地总计规划了300万辆新能源车产能,2025年前后朝着300-500万辆规模发起冲击。
特斯拉呢?虽然马斯克也放言过2030年以后特斯拉全球年销量2,000万辆,但如果2022年销量是150万辆,那么连续三年同比增长50%,才能确保2025年达到50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速率38%即可实现2030年2,000万辆。
显然,前者难度并不比后者小。也就是说,比亚迪之类的中国电动车领头羊,依然对特斯拉销量金腰带,存在很大威胁。
那么,第二工厂对特斯拉“保桂冠”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
第三,与传统车企相比,特斯拉有望摘得美系车企在华产能和外资车企在华电动车产能最高头衔。
传统车企的增速远没有特斯拉那样耀眼。2021年,近年在华风头最健的外资燃油车品牌丰田,在华产销量规模为160万辆;通用汽车虽然一直有400万辆级的产能,但如果不计入上汽通用五菱,仅统计上汽通用,则只有200万辆级的产能,去年的销量只有140万辆。
在华销量最高外资车企自然是大众汽车集团,产能已经规划到400万辆级以上,销量则从巅峰期的400多万辆跌回300万辆级别。
不过,要是只看电动车产销规模,则大众计划2023年将在华电动车产能提升到100万辆,这比起很快实现年产能110万辆的特斯拉,还是存在一年左右的差距。
03
深度绑定中国
当特斯拉柏林工厂还在扯皮会不会延迟的时候,上海临港工厂“动工起不到一年便投产”的神速在特斯拉内部和业界传为佳话,第二工厂又拉满了期待。
中国作为特斯拉的市场和生产中心,重要性日渐凸显。2021年10月,马斯克就已经承认临港工厂产量超过了美国加州大本营的佛利蒙工厂。
2021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实现营收1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7.3亿元),较上年翻倍。
此外,2021年10月和12月,特斯拉连续宣布在上海和济南建立数据中心,这意味着最关键的数据留在中国了。
了解汽车产业发展远景的人都明白,以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盈利,高度依赖相关数据,包括行驶数据、车辆状态数据和用户轨迹数据,从而通过生态和完善业务去找到“赚钱新窗口”。
甚至以后车企的新车开发,也需要通过用户大数据,去决定下一代产品开发的用户画像和产品设计的参数特征选择。现在特斯拉把数据留在中国,那么它最重要的数据命脉也就在中国。
既然,中国对特斯拉有这么多“决定性的意义”,那么以后特斯拉的车型开发、数据研究,首先要考虑谁?品牌宣传调性首先按照哪个国家去塑造?届时,看着特斯拉,最先联想到的国家又是哪个?
深度绑定中国,是全球车企都想实现的路径,而此时特斯拉处在最有利的位置上。故而,第二工厂仍然还是故事的上半场。
但是我们仍然要说,如果特斯拉进一步中国化,首先一定要对中国消费者给予足够的尊重,而不是拿着驾驶辅助说成自动驾驶,一旦出事故都是甩锅车主。或者,用傲慢和强硬态度对待中国汽车产业和消费群体。
特斯拉具备先锋精神和激进特征,这是它能颠覆传统汽车沉闷氛围的有力武器,但诸如冒进采用智能驾驶、追求降低成本而无所不用其极等行为,也意味着激进思想带来了风险。中国在文化底蕴上追求平衡、中庸,势必会与这样的企业文化产生碰撞。
倘若特斯拉期待在华产能稳步上升到200万辆,并从200万辆朝着更高一个级别的数字进发,那么在狂奔之前,一定要先仔细打量自己的步履。
原文标题 : 特斯拉第二工厂,或落定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