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定神闲,驾驶不仅用“眼”更要用“心”
无论园区还是轨道,抑或是奥运火炬接力现场,能够来去自如,把障碍和死角都拿捏妥当,自动驾驶汽车能在冬奥会期间大放异彩绝不是偶然。
由于当前并没有成熟的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落地方案,全球自动驾驶的实验室技术也基本处于L3阶段,若想将这项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冬奥会期间的接驳车上,冬奥组委会不得不为此下一番功夫。
“科技冬奥”早在2016年11月就开始布局,根据科技部牵头制定的《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围绕“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清洁环境、安全办赛、国际合作”等8个方面开展工作,且先后部署安排了80个项目。
在亿欧汽车看来,不同于降碳减排、运动科技等身居幕后的黑科技,多种品牌和功能的自动驾驶汽车行驶在开阔的路面上,实现现实路测之余,也是一次面向世界的集体宣告。
而一旦发生意外,影响的恶劣程度也将绝不低于其收获的美誉。相比于温暖宜人的夏季奥运会,北京的二月不仅气温低、空气干燥,而且面临雪天雾天等极端天气,能见度低,出行阻碍较大。如此条件之下,自动驾驶汽车的挑战难度加大。
为了克服由复杂环境和传感器限制等,由车辆自身原因可能带来的干扰,科技冬奥专项课题组专注于自动驾驶车辆平台的开发和智能交通环境的开发,针对冬奥会天气特征、人车混流复杂交通场景,研发出符合自动驾驶要求的车辆平台,建设出首钢园区的智能交通环境。
事实上,专项课题组开发了一套面向冬奥会的通用自动驾驶系统,保证多品牌、多车型、多款式自动驾驶接驳车适应冬奥会三大赛区间不同的天气和复杂的路面状况。
如今,奥运会进程过半,在奥运园区内,自动驾驶产品应用也在井然有序地运行——L4级自动驾驶接驳车队(出租车、巴士),零售车,物流车等已经与首钢园区浑然一体。
这些车辆行驶得气定神闲,天气和园区内运动的行人似乎丝毫没有影响它们的正常运行。
高精地图定位、5G商用智能车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在构建智能网联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亿欧汽车了解,在这些技术的协作下,园区内共"地毯式"部署了17个5G基站、14个路侧单元(RSU)、1个北斗地基增强站,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由自动驾驶专用车道、无线充电位、智能交通信号灯等基础设施共同构成的智慧园区,也将成为可移动、可复制的自动驾驶园区模板。
自动驾驶车辆自身配备的雷达和摄像头传感器也足够给力,进一步帮助车辆精准识别道路标识,对路况做出迅速反应。在各种尖端科技的加持下,自动驾驶车辆不仅能做到眼如明镜,还能做到心如明镜。
结语
一场盛会的举办,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科技的赋能不仅让各个环节紧密交织在一起,还为冬奥会场馆的安全性、便利性和效率带来人力难以企及的提升。
北京冬奥会打开国门迎宾客,而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自动驾驶,用接驳送达的温情服务让客人宾至如归,既有了大国风范的“面子”,又有了用硬核实力构筑成强大的“里子”。
亿欧汽车相信,努力生长中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完成这样一次正式而完整的落地之后,其规模化商业化落地将陆续展开。
冬奥会上陆续成熟的应用,也让技术与场景彼此相遇融合,为自动驾驶接下来的发展,提供确定性的道路。
本文来源于亿欧网,原创文章,作者:刘慧莹。
原文标题 : 冬奥会成秀场,自动驾驶尽显中国科技“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