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埃安的面子和里子:“破茧成蝶”的关键是什么?

谈擎说AI
关注

股权激励能否稳定军心?

按照埃安的官方公告,最近内部的一项股权激励计划涉及794人、出资17.82亿元。这794人由经营管理人员和重要科技人员组成,在埃安的员工中占比达14%。

不难看出,埃安已意识到人才就是生产力的道理,希望通过股权激励绑定和留住关键人才,可是这样的举措或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作为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广汽要想让旗下的埃安上市,已经开启了混改进程。从长期来看,混改如果顺利完成,将有利于让企业的产权清晰,能够推动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从而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

但另一方面,从过往混改的一些案例来看,在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层面,涉及到权力和利益的调整也或许会发酵出一些矛盾。

也就是说,一方面广汽要尽力克服混改可能产生的一些集团内部矛盾,另一方面,汽车行业正处在一个新能源革命引发的变革时期,传统车企的转型都会伴随着阵痛。两方面的挑战叠加在一起,广汽埃安当前需要承受的压力显然比长城欧拉、吉利极氪等自主品牌们更大。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传统车企市场被新势力蚕食的背后,汽车行业的人才市场发生着巨变。这对正在承受双重压力的埃安来说,其实是比较大的考验。

在互联网行业,之前很多人曾分析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腾讯坐拥全国最大私域流量池,短视频却干不过字节跳动?”有人说出了这样一个更接近本质的原因:

“字节的员工平均年龄更低,大部分是可塑性强,能快速学会新技术的小鲜肉,而且员工本身就是短视频重度用户。而腾讯员工大多是80后,被年龄限制了想象力,其审美趣味与主流用户不在一个频道。”

这其实告诉我们,当一个行业的主导技术换代的时候,抓住具备前沿技术的那批人才是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

同样的道理,智能化、网联化的时代,汽车的智能体验在用户购车决策中越发重要,想要新能源转型顺利,抓住时下紧缺的智能技术人才也尤为关键。正因如此,最近几年造车界的“抢人大战”一直都在默默上演着。

比如,早在2015年,乐视挖走了原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还有同样是国资背景的北汽,由于连年亏损,在小米宣布造车后,原高管于立国带着极狐和蓝谷智慧的经验,果断加入雷军麾下,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职务。

面对新势力“挖角”,广汽也未能幸免。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在内的许多核心技术人员,当初就是从广汽集团下的广汽研究院流失过去的,可见广汽在人才之争中确实处于不利位置。

新势力车企对人才吸引力更强其实不难理解,首先是工资足够高,其次从软件技术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好多造车新势力自带互联网基因,本身就更容易吸引大批优秀的软件人才。

所以通过人才争夺能力上的强弱对比,或许不难发现,作为一家合资车企,埃安如果不能尽快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转型途径,被蚕食的不仅是市场,核心人才的流失也许会让企业更加被动。

写在最后:

3月2日,在今年两会上,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提出了“延缓国家补贴一至两年、简化前期补贴领取手续、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的建议。

资金压力的缓解或许能够缓解广汽的压力。但除此之外,如何留住人才、稳定军心,以及通过产品力让埃安能在C端市场得到真正的认可,或许才是破茧成蝶的关键。

       原文标题 : 广汽埃安“破茧”,只差上市“成谍”?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