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至10年后中国汽车品牌将成为中国市场主流,现在我们可以平视全球知名车企

汽车纵横全媒体
关注

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汽车纵横》:最近六、七年,中国汽车市场表现出极大的活力,尤其造车新势力和跨界造车力量的加入,加速了行业发展快速迭代。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汽车行业的这种发展活力?

许海东:汽车市场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创新活力,体现出大国特点,可能只有像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才有。中国有很多造车新势力,美国有特斯拉、苹果等,日本、韩国和欧洲几乎没有新势力的发展。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大国有汽车消费市场做支撑,有完整的汽车产业布局,有汽车工业基础、供应链基础,还有市场、人才、资金等,所以才有这么多的跨界力量加入,才有新势力出现的可能。

目前我国的新势力或者想造车的企业都能推出水平不低的汽车产品。这说明我国汽车产业和供应链的能力非常强,这就是中国整体工业实力的体现。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完整的供应链企业,他们不可能造出高水平汽车,或者他们造出来的汽车质量水平很差,消费者不可能买单,也无法在竞争中胜出,最终就无法生存下去。当然,有创新才有活力,有创新国家才能发展。

《汽车纵横》:汽车产业的这种创新活力能延续多久,或者其周期会是什么样?

许海东:汽车产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行业,应该永远充满活力。只要人类有出行的需要,它就永远不可能被替代,并不断演进。未来汽车有可能做成能在天上飞的飞行汽车,但飞行汽车仍然属于汽车行业。从活力来说,只要国家建立了鼓励创新的制度或者机制,允许社会成员通过创新来致富,就可以把汽车行业的创新积极性调动起来。

《汽车纵横》:近年来,无论在新能源、智能驾驶的技术领域,还是在商业模式创新、产业投资等方面,我国汽车行业的活力表现特别明显,但未来是否会像欧美传统燃油车那样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走入瓶颈状态?

许海东: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充满活力,要到2050左右中国汽车市场才会到成熟阶段。但当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就可能面临新的瓶颈。比如到2050年、2060年,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一样了,这时是不是还会保持这种活力?现在美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活力还很好,而欧洲的发展活力就不足了。我认为,这种活力应该会永远存在,但可能与国家大小有关系,也与国家的体制和机制有关系。如果国家的体制和机制鼓励年轻人创新,而创新又能给个体带来好处,我相信活力就不会消逝。当然,人口老龄化可能对未来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中国人口基数大,短期内影响有限。

《汽车纵横》:中国的汽车存量越来越大,但存量总有一天会达到天花板,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许海东:如果我们到了存量竞争阶段,比如年销量达到3000万辆甚至4000万辆,总销量基本稳定了,或者市场不再扩大,这时就看谁的产品做得更好,或者谁推出了更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但汽车产业会不断创新,比如未来出现飞行汽车,它又推动汽车产业结构的变化,那时可能飞机企业开始进入汽车行业。作为汽车成熟市场的代表,现在美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比较稳定,每年销售1500多万辆,而原来每年销售1700多万辆。目前韩国、日本等车企的汽车在拼抢美国市场,未来中国的车企也可能进入美国市场,美国三大传统汽车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显然,美国汽车市场属于存量竞争,但它并不妨碍新势力的创新。不过,在成熟的汽车市场,像美国这种拥有创新能力的情况是比较少见。

5-10年中国品牌汽车将成主流

《汽车纵横》:大家知道,以前国内消费者偏向选购外资品牌、合资品牌汽车,而现在觉得自主品牌汽车也行。除了对自主品牌的产品硬实力认可外,消费者的自信心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此你怎么看?

许海东:我不认为90后消费者不注重品牌了,好像原来愿意买国外品牌,现在开始买自主品牌了,这是一个误解。现在90后为什么愿意买自主品牌?因为自主品牌的东西好了。现在中国品牌的产品竞争力提升起来了,自主品牌产品与国外企业的产品差别不大,所以消费者就愿意选择中国品牌,这是产品竞争力决定的,我并不认为是因为消费者觉悟高了才做出这样的选择。

《汽车纵横》:从国内家电产业发展规律来看,最初大家都购买国外家电品牌的产品,后来中国家电品牌发展起来了,并逐步战胜了国外品牌,所以现在国内家电市场主要由中国品牌占据。未来汽车产业会不会也走家电产业的这条路?

许海东:汽车和家电不完全一样,因为它是一个移动工具,而家电放在家里。五六年前我们探讨过这个问题,当时有专家认为中国品牌替代不了国外品牌。但随着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我认为5-10年后很多人可能会主动选择中国品牌,并成为市场的主流,而国外品牌有可能在高端车型方面维持一定市场份额,中低端车型将可能被边缘化。或者说,除了在豪华车品牌方面我们可能与世界知名企业还有差距,在正常的实用性场合,就像现在购买家电似的,基本上用中国品牌就足够。我认为,在中国市场,5-10年后可能像家电产业一样,中国品牌汽车将成为主流。

《汽车纵横》: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达到44.4%,增长6%,但一直没有突破50%。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许海东:从销量来说,美国品牌在美国本土占比也没有超过50%。除了美系品牌,在美国汽车市场还有德系、日系、韩系品牌参与竞争。我认为,市场占比不一定要超过50%,达到百分之三四十也可以,但应该在A级、B级、C级各级别车里都应该占据3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果中国品牌只有A级车的繁荣,没有B级和C级车突出表现,这样也不行。所以,我以前提出汽车强国的标准之一就是B级和C级车也要占据30%以上的市场份额。只有A级、B级、C级车同时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才能说明你强。

《汽车纵横》:“汽车强国”跟“平视”有一定的关联性。你当时提出的汽车强国标准,现在看是否有变化?

许海东:我当时提出来的标准到现在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对A、B、C三个级别的车都要有研发能力、商业化制造能力,并可以销售出去,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其中包括国内消费者能接受,海外消费者也能接受我们的产品。

《汽车纵横》:去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201.5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7.7%,占比提升3.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而特斯拉占比抢眼,为此我们该怎么看?

许海东:去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31万辆,其中特斯拉超过16万辆,加上宝马、沃尔沃的出口量,合计大概20万辆,占比差不多2/3,自主品牌大概占1/3。但是,这31万辆新能源车在总出口量中也仅占15%多,所以去年的出口量还是以自主品牌为主。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