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2年已注定是21世纪不平凡的一年,随着俄乌战争的打响,究其原因,是弱肉强食的资源的争夺,还是为了各自所谓的安全考虑,各有各的见解。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动力电池原材料锂资源的争夺也尤为激烈。无论是国家级关于锂矿资源的政策调整,还是电池厂商在全球各地搜寻锂矿资源,车企同样希望通过资本投资进入到电池生产供应链,希望在供应链的稳定性与电池定价上,争取更多话语权。
同时,此次锂价疯涨也足够引起我们的反思,这说明虽然我们的在新能源市场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在源材料的把控上仍存在漏洞,可见新能源顶层设计还有待完善之处。
需求旺盛,供不应求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含纯电动车、插电混合式电动车、燃料电池车)销售总量达647.3万辆,同比增长122%,创下汽车电动化发展以来最大增幅。其中纯电动车(BEV)约占71.6%,插电混合式电动车(PHEV)约占28.1%。
在全球节能减碳方向不变,俄与乌冲突已使得原油价格上涨,消费者对新能源电动车的需求增加,车企加快向产品电动化迎合需求的背景下,机构乐观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总量将突破1000万辆。
但由于目前俄乌战争局势的不明朗,其中乌克兰供应半导体制程所需氖气,而俄罗斯则是镍矿主要生产国之一,镍为电动车电池的关键材料,俄乌冲突使得汽车厂家将承担更多的成本上涨,以及供应链的不稳定。全球疫情依旧肆虐,同样成为2022年新能源车发展带来不乐观的因素。
就中国市场销量而言,乘联会数据统计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298.9万辆,年增长169.1%,渗透率14.8%,较2020年增加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其中12月的渗透率甚至高达22.6%。中国新能源车总销量暴增,占比超过全球的50%以上份额,处于绝对的市场领导地位。乘联会预估,国内在各大政策利好前提下,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50万辆以上,甚至有望突破600万辆,渗透率在22%左右。
2021年虽然饱受疫情影响导致的芯片供应不足,电池材料及其他汽车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压力,但从各大头部车企产销两旺,供不应求,部分汽车车企的订单交付期都排到2-3个月以后,其中特斯拉及比亚迪尤为明显。而最近爆出小鹏P5由于激光雷达等部件的供应问题,导致去年的订单至今仍未交付。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乘用车的占比越来越大,芯片及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除了疫情的原因影响,一些车厂纷纷通过自研芯片来保障自身对芯片的需求稳定性。特斯拉、蔚来、小鹏及零跑等,纷纷投入到自动驾驶芯片的研发中来,目前特斯拉及零跑已经有量产芯片上车。
而动力电池方面,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219.7GWh,同比增长163.4%;销量为186.0GWh,同比增长182.3%;装车量为154.5GWh,同比增长142.8%,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反超三元锂电池。按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率,预计2022年的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300GWh左右。
过去的2021年宁德时代依旧坐稳中国动力电池头把交椅,占据五成以上市场份额,比亚迪继续排名次席。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的前10名企业中,中国企业占9家。宁德时代2021年动力电池装车量80.51GWh,市场占比52.1%;比亚迪装车量25.06GWh,市场占比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