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上海!上海!
处于长江与东海交界处的上海,向外可通中国南北沿海的各个港口,向内可达长江流域、江浙皖内河流域及太湖流域等。
上海港自2020年起就跃升为全球最大港口。
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货物吞吐量达4703万标箱,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保障了全球近1/2的出入境航空物资运输。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上海作为贸易中枢,与其他内陆城市相比,制造业供应链成本较低。
具体到经济指标和工业领域,2021年,上海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占比1.7%的人口,贡献了全国3.8%的GDP。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中,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为63.2万辆,增长1.6倍;SUV产量111.4万辆,增长15%。
分行业看,2021年全年,上海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8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占到了全国比重的3.1%;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55211.9万吨,比上年增长11.5%。
汽车制造业是全国仅次房地产的第二大成熟产业,上下游牵扯到钢铁、机械、橡胶、销售、维修等数十个行业门类,全体成员达5000万人,行业总空间超万亿,占GDP总量的4%。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上海汽车产量283.3万辆,占比10.7%,位列全国第二。上海全年汽车销量为73万辆,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
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在国内汽车产量占比约为21.6%,汽车工业増加值占比高达31.2%。
上海本地有18家零部件企业,主要产品涵盖了发电机、发动机、电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连接器、屏蔽罩、动力测试设备、安全气囊、减震元件等产业链各细分领域,其客户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蔚来、小鹏、吉利、沃尔沃、奥迪、宝马、特斯拉、安凯客车、宇通客车等众多车企。
汽车又是一类由成千上万种零部件构成的精密仪器,缺了任何一环都无法顺利完成生产过程,每个品牌的供应链无一例外地错综复杂。
仅以特斯拉上海工厂为例,截至2021年末,国内公开可查直接、间接供货特斯拉的上市企业,已经高达186家。
这其中,不乏宁德时代、福耀玻璃、蓝思科技、长盈精密、信维通信等等少数细分行业龙头的身影。
盘点“包邮区”的特斯拉产业链,为其提供服务的上市公司共计105家,占国内特斯拉产业链上市公司的半数以上。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产业链较长、涉及行业甚广,集成了大量先进技术的汽车工业,也是对跨境物流、生产保障等要求最高的行业之一。
加之长三角整车供应链停产,核心生产和物流基地等次生灾害的辐射效应,必定更为广泛。
如今,在汽车产业革命的下半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是决胜局,智能电动汽车无疑是中国可以由制造业下游弯道超车至上游的高科技行业之一。
上海也为此做出了清晰的规划,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其中涉及的上下游供应链更为复杂、聚集效应也更为突出。
根据亿欧智库《2021中国智能电动汽车ADAS供应链现状研究报告》,整体来看,中国智能电动汽车ADAS供应链主要由Tier2/Tier1.5、Tier1/Tier0.5以及OEM组成,横跨供应、制造、装配、分销、零售与用户,而信息流、产品流/服务流以及资金流在其中运转不停。
亿欧智库对中国智能电动汽车ADAS供应链进行梳理发现,雷达传感、芯片半导、软件算法、控制执行及智能整车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5个关键环节环环相扣,共同形成了完整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ADAS供应链。
这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产业链一旦逸散开去,竞争力和潜力都将直线下降。
之于上海,之于中国,之于世界,都亟待恢复生产与生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