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诸多玩家觊觎的“出海”蛋糕
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3609.3万辆,同比增长10.1%。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后,行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预计2021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将进一步增长至将近3896万辆。
虽然行业规模还在增长,但通过计算可知增速已经从2019年的10%降到2021年的4.3%。
另一份数据显示,目前大约每4个中国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清晰可见的行业天花板,不免让人担心电动自行车企业的未来。
国内卖不动,不少企业将目光转到国外。
利好消息是,不少国家已宣布针对新能源电动自行车的购置补贴金和税收优惠。
2021年,美国宣布消费者购买某些电动两轮车可以获得30%的税收抵免;英国规定,电动摩托车将获得35%的折扣,最高可达500英镑;法国巴黎及其周边地区的居民可以获得高达500欧元的财政援助用于购买电动自行车。
而在东南亚地区,基于2020年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多个国家下调了电动自行车的进出口税率。如印度2019年就宣布,电动车税率从12%下调至5%;印尼2022年将中国电动摩托车出口关税将下降2%。马来西亚方面对于本地组装的电动车组件可获全面进口关税豁免,CBU整车进口完全免征进口关税和消费税(只征5%销售税)。
市场广阔加上政策利好,包括雅迪、艾玛、新日、台铃等传统品牌,小牛、九号等新锐品牌在内的电动自行车企业都在积极抢食海外市场蛋糕。
目前,在4家已上市的两轮电动车企业中,除了雅迪已覆盖88个国家外,爱玛在欧洲布局了旗舰店,北美旗舰店也在规划之中;而新日则通过海外代理商渠道出口到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小牛已进入海外48个国家和地区。
综合来看,出口市场很香,但想从一群“饿狼”嘴里抢一块肉,实属不易。
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产品出击海外已成各大企业扩大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虽艰辛但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的财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