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难的2022,等苦尽甘来

汽车公社
关注

可预知的变化

未来是什么,我们不敢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轮疫情对经济、社会、包括汽车行业的冲击,远超2020年。

经济面上,参考武汉封城76天,给武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以上。上海作为全国GDP冠军,单月创下的GDP就高达3600亿元。如果封控持续,对上海经济的直接损失也是数千亿计算。当然还有隔离设施建设、抗疫保供物资等方面的支出,上海迎来了近些年来最艰难的时刻。

社会面上,不少企业面临成本上涨、营收和利润的下滑,一些原本抗风险能力就差的个体经营户,特别是餐饮行业的歇业,固定成本的持续支出,也将诱发人们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最终会传导至消费购买力和经济推动之上。

而对汽车行业的冲击,也直接可以反馈在经济面上。2021年上海汽车行业的产值7600亿元,这意味着一个月的损失高达600多亿,汽车产业的乘数效应是1:3,即汽车产业每生产1块钱,带动下游3块钱,再加上上海作为一个特别开放的城市,基本上仅影响全国汽车产业就高达近2000亿元。

除了上文提到的停产、减产对企业带去的直接影响,随之而来整体、企业、细分市场竞争格局也将发生变化。疫情漩涡之中,车企的产销量排名会发生变化,产品竞争力和热度会打折扣,新的后起之秀和竞争者会在对手的低迷中实现赶超。

同时疫情的扩散和不确定性,已经让车企们更加谨慎地面对未来的竞争局势。比如已经延期的北京车展,会不断打乱车企新车的上市发布和传播推广节奏;不少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进度,也将随着供应的中断、对未来的预期而发生变化。

还有最终消费端的影响,2020年的疫情,给整个经济带去重创,让不少地区人们特别是中低层人们的收入下降,这个直接带来了8-15万元级汽车消费市场的乏力。根据2020年乘联会发布会的销量显示,2020疫情当年,A级/A0轿车、A0级SUV和主打经济型的自主品牌、韩系品牌,以及德系等主流合资轿车的跌幅远超行业行业平均水平。

当然并非所有的影响都是负面的,疫情带来危的背后,也会催生出更多的机会。

于车市而言,疫情的冲击加速了弱势车企走向倒闭和被兼并重组的时代,同时也推动让更多车企进行更多主动的思考,推动整个行业和产业的转型步伐。比如从2020年之后诞生的高端和低端新能源的产品,一些更个性化的产品迅速占领了细分市场的消费心智,也带动了相关细分市场的新一轮发展。

2020年封闭期间的线上直播、云办公等等,在逆移动浪潮下的每个场景都会带来新的机遇,而疫情也将加速这一趋势的演变和相应商业模式的进化。除此之外,疫情可能会加快制造类企业的自动化生产建设,加速智能制造的升级,比如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制造商则可能会向着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力的自动生产大踏步迈进。虚拟世界,将在人类一次次的教训中一步步变成现实世界。

更重要的是,每一轮的疫情,都将推动我们整个社会现代化治理的加速到来。回顾2020疫情发展至今,大量的问题暴露出来,比如疫情信息未及时披露、传染源随着春运大量的人口流动变得不可控。

而传染力更强的奥密克戎,则在中国最先进的城市肆虐,这势必又将进一步促使智慧城市的加速到来,特别是在交通、物流、应急储备、信息溯源等都将数据化呈现,每个人的行踪将被精准追踪,让管理更加有序,也将推动整个社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以“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为主要目标,被看做是新一轮稳定经济的风向标。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