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快跟我一起薅羊毛
华为进入汽车业,也做了些准备。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华为智选模式和华为HI模式。
华为智选模式,即通过参与汽车产品定义和整车设计以及渠道销售,在产品造型、内外饰设计及品牌营销方面与车企形成合作。
华为HI模式,即使用其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提升汽车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简而言之,一个是合作造车;一个是买卖关系。
二者的目的只有一个:与我华为合作,一起薅用户的羊毛。
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均是采用华为HI模式。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售价高达40余万元,比普通版贵了接近20万元。
华为的名头是否值这20万,还需打上一个问号。
问界M5出身于华为智选模式。该车型不仅是Harmony OS智能座舱首次应用,还搭载了HUAWEI 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HUAWEI SOUND音响系统等众多华为解决方案。
除了生产之外,从设计到营销,华为近乎一手包办。问界M5从名字到内心全方位地展现华为个性与特色。
从智选到HI,华为的参与程度虽然有所降低,但依然要使用华为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北汽、长安等老牌车企,不会冒然对华为敞开进入核心区域的大门。
上汽陈虹“灵魂论”犹在耳畔,华为的上车之路实在艰难,目前全身心投入华为怀抱的只有小康这一位小弟。
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都是子品牌,均是大厂的试水产物,并非是All In之作。
在华为的车企伙伴中,谁都没把华为当成救命稻草,更多是一种常规业务上的探索创新。
车企们深知,若与华为合作失败,并不会伤筋动骨。
但他们允许幸存者偏差的存在,万一成功了呢?
赛力斯SF5的前车之鉴犹存,无疑让华为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地位受到影响,也为问界M5的销售带来不利因素。
另一方面,问界M5的竞争对手实在太强,如竞争同一市场的理想ONE、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唐等。
问界M5想在其中抢占市场,无异于虎口夺食。
可华为没有更好的选择。
相比于企图抱大腿来获得入场券的小弟而言,华为必须对其倾注巨大的心力,将造车一事做成。
华为亟待打破僵局,在汽车领域做出成绩。看似强大光鲜的技术能力背后,是巨额的成本投入。
2021年,华为研发投入达142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投资达到10亿美元,与蔚来2021年的研发投入相当。华为该事业部的研发团队也达到5000人规模。
胡厚崑表示,华为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汽车或出行行业已经走到了拐点的阶段,眼下的时机至关重要。
华为若在突飞猛进的汽车行业收效甚微,将会错过稍纵即逝的黄金窗口期。
华为的几把刷子
华为要想在汽车业稳住脚跟,得亮出几把刷子。
华为采用的是平台+生态的战略,即华为组局攒盘子,竖一面华为的大旗,有钱一起赚,有事一起扛。
华为想要通过开放智能汽车数字平台iDVP、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和HarmonyOS智能座舱三大平台,为智能汽车提供数字底座。
据华为财报数据,智能汽车数字平台iDVP平台已经完成与10个厂家20款设备的系统预集成。
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已经发展70多家智能驾驶合作伙伴加入了MDC生态圈,联合推进乘用车、港口、矿卡、 园区等智能驾驶场景的试点与商用。
基于鸿蒙车机操作系统,华为智能座舱平台已与150多家软硬件伙伴们建立合作,快速开发全场景覆盖、多设备协同的座舱解决方案。
围绕三大平台解决方案,华为累计发展了超过300家产业链伙伴。其表示汽车的生产制造已走向了交叉跨界的生态模式。
在电动化领域,华为推出DriveONE动力域全栈解决方案和业界首个动力域全栈高压平台解决方案,可做到充电10分钟,续航200公里。
2021年4月,华为联合行业组织、车企、充电运营商等22家合作伙 伴,成立“高压快充产业发展圈”。
华为其他业务部门也在不断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输血。
亿欧汽车了解到,华为拥有86个基础技术实验室,聚焦于基础理论突破和前沿技术应用,在光应用、数字能源、储能、华为云等相关业务都有针对汽车和出行领域的解决方案。
华为的阵仗一摆出来,的确能吸粉一波。
汽车行业确实需要新鲜的血液,强劲的鲶鱼,华为若有心有力,不战何为。
结语
要在汽车业闯出一方天地,华为的决心甚笃。
它声称要抓住智能化趋势,产业将迎来智能驾驶、智慧空间、智慧服务和智能生产的大发展。
时代的机遇已现,华为仍进退维谷,将第二增长曲线系于合作车型上,等同于将身家性命假手他人。如此不可控的商业模式,华为真的不明白吗?
昨天在分析师大会上,胡厚崑语重心长:“华为在智能汽车行业是新来者,好多东西都要学习,可能会犯不少的错误。”
也许,华为离自己下场造车,只差一次食言。
本文来源于亿欧网,原创文章,作者:梅旭康。
原文标题 : 车路漫漫,华为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