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宏光为上汽争取到了一张进入新能源车企头部行列的门票,接下来的征程仅靠五菱宏光显然不够,更需要智己和飞凡开疆拓土;
2015年起,中国迎来一波造车热潮,最多时汇聚了数百家车企。随着近年来的资本降温、车市降速、疫情席卷,大批新老汽车制造商的生命画上了休止符。
经过一轮大浪淘沙后,已有一批企业在新时代崭露头角,包括3大央企、3大地方国企、3大民营企业、3大一线造车新势力和3大二线造车新势力。同时,3家已具备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巨头也看到了造车的新机会。
在智能电动新时代,中国汽车业的领军者很可能将从这些企业中产生。
为何是他们脱颖而出?未来的机会又在何处?亿欧汽车特推出内容专题《谁是中国汽车业新时代的执牛耳者?》,寻找新时代中国汽车产业的领路人。
本文为专题系列文章第10篇,主要探讨上汽集团的新时代机会。
5月4日,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将在上海超级工厂附近再建一座工厂,新工厂具备45万辆汽车的年产能。
听到这一消息,心里最不是滋味的或许是同处上海腹地的另一家车企——上汽。
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特斯拉,如今已成为搅动上汽大本营的一条巨鲨。
面对汹涌而至的新能源汽车时代,上汽并未完成从中国燃油车霸主到新能源魁首的完美过渡,而是让比亚迪抢得了先机。
2014年,特斯拉市值还未到2000亿元,比亚迪市值不足1000亿元,上汽以接近2500亿元的市值,独占中国车企市值鳌头。
短短八年时间,特斯拉以万亿美元的市值打破车企市值天花板,比亚迪一跃成为中国车企市值NO.1,上汽依然在2000亿左右徘徊。
作为昔日的尖子生,上汽被后来者在资本市场上倏然超越,甚至被远远甩在后面,还来不及反应,就被宣判:落伍了。
如今的上汽被归为传统车企的队列,常被市场批评没有进取心,只会躺在合资的怀抱里数钱。
上汽,真的躺平了吗?
靠人不如靠己,合资哪有自主香
4月30日,上汽集团发布了2021年财报,迎来了营收利润双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汽集团营业总收入为7798.5亿元,同比增长5.1%。
上汽集团终于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两年的净利润下滑:2021年,其净利润同比增长20.1%,达245.3亿元。
作为上汽集团的利润主力,上汽大众的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
2021年度,上汽大众归母净利润为101.9亿元,同比下降34%。
上汽通用五菱作为自主品牌,在2021年盈利实现增长,净利润达到11.4亿元。
自主虽有上扬之势,但合资品牌依然是上汽的营收主力。上汽要扭转合资与自主的竞合局势,任重而道远。
2021年,上汽整车批售销量为546.4万辆,同比下滑2.5%。但其全年实现终端零售581.1万辆,却同比增长5.5%,连续16年保持全国车企销量第一。
2021年,上汽自主品牌销量涨势喜人,终于扬眉吐气。
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去年累计销量达到285.7万辆,同比增长10%,占其总销量的比重首次突破了50%,达到52.3%。
其中,上汽乘用车2021年销量超过80万辆,同比增长21.7%。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同比增长3.76%至166万辆。另一大自主品牌上汽大通销量也出现了大幅度上升,同比增长20.9%至23.3万辆。
与自主销量表现相对的是,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大合资营销主力,在2021年的销量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
2021年,上汽通用累计销量133.2万辆,同比下滑9.3%;上汽大众销量更是同比下滑17.5%,为124.2万辆。
在市场尤为关注的新能源汽车方面,2021年上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3.3万辆,同比增加128.9%,位居全国车企新能源销量第一。上汽海外市场也有所突破,2021年销量达69.7万辆,同比增长78.9%。
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场已成为上汽集团新的"三驾马车"。
在疫情反复、缺芯少魂的2021年,上汽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
盈利上升、自主品牌销量上涨,以及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亮眼成绩,体现了上汽转型取得一定成效,及其面对市场动荡时的承压韧性。
进入2022年,上汽正在承受更大的压力。
根据上汽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一季度上汽集团总营收为1824.7亿元,同比下滑3.5%,净利润55.2亿元,同比下滑19.4%,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
上汽集团解释称,一季度业绩表现是由于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扩大贷款规模,以及受疫情影响,销售收入减少所致。
身处疫情中心的上海,上汽有此表现并不让人意外。
在此背景下,上汽集团依然表示,2022年力争完成整车销量超600万辆,同比增长10%。其中新能源销量达110万辆,同比增长超50%。
上汽集团要实现此目标不仅要应对疫情的冲击,还有面对其他自主品牌及新能源车企对国内市场的蚕食。
上汽的焦虑不止于此。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滚滚来袭之际,上汽新能源汽车华丽的销售数据背后,隐藏的是其盈利能力的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