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通用汽车曾公开宣布,要在未来3年内,实现年产100万辆电动车,成为全美最大纯电汽车销售商的目标。尽管这听上去有些“疯狂”,但从今年,通用一系列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动作来看,他们确实在行动。
早在去年11月,基于全新纯电平台奥特能Ultium打造电动SUV「LYRIQ」就开启了预售,其大气的外观及丰富的科技配置,延续了凯迪拉克一贯的高品质,而43.97万元的价格,虽然有些昂贵,但考虑到凯迪拉克本身的豪华定位,也还算勉强能够接受,因此外界对该车的前景,普遍看好。
5月7日,上汽通用凯迪拉克工厂内传来好消息,首台LYRIQ预生产车正式完成下线,这意味着该车型在量产前,对生产线的完整调试已经结束,不出意外的话,全面量产将很快开启。关于这款车的具体介绍,小智在往期内容中就详细介绍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除了LYRIQ之外,通用还在去年,发布了名为Electra全新电动概念新车,新车的商标及知识产权申请,已在去年年底向美国及加拿大的认证机构提交,如此看来,离该车正式上市的日子,应该也不远了。而在北美市场,雪佛兰还计划将推出一款名为Silverado的电动皮卡,不过该车型应该不会引进中国及欧洲市场。
事实上,通用之所以如此“积极”地推出纯电新车,是因为他们目前在新能源赛道的进度,实在太过落后。
单说国内市场,别克旗下的「微蓝」系列在汽车智能化及三电技术等方面造诣并不算高,销量表现也比较平淡,而雪佛兰打造的「畅巡」,在去年仅销售了3020辆新车,在市场上完全没有存在感。
相较于大众汽车,初具规模的“新能源车型”产品矩阵而言,其差距都已经拉得相当大,更别提与众多新势力车企相比了。因此在“汽车全面电动化”的大势之下,通用也不得不加快转型脚步。
以前造车看的是三大件,如今造车看的是三电系统,如果肤浅地看,两者确实已经没有太大关联,但事实上,燃油到纯电的本质变化,主要是“汽车供能方式及系统”的差异,而在“驾驶操控”及“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基础逻辑及设计原理,是有很高共通性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拥有几十上百年造车经验的老牌车企,在对“汽车使用体验”这件事情的理解上,是具备一定优势的,加之其长期积累的品牌实力及财力,确实有可能做到在新能源领域,后来居上。
大众ID系列的初步成功,打消了不少人对“传统车厂造电车”能力的质疑。大众将“燃油车”使用习惯及产品优点,进行合理保留,再融合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方面的优点,而打造出来的这些“像燃油车的电动车”产品,在品牌效应加持下,更容易被那些开惯燃油车的消费者所接受。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智能化开放程度不如新势力激进,这是传统车企造纯电车的普遍情况。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智能和纯电早已深度绑定,他们往往通过智能表现衡量一款电车的价值,尤其是高端电车。
此外,考虑到国内疫情尚未彻底平息,不排除后续又出现大规模停工停产的情况,因此,本次凯迪拉克LYRIQ预生产下线,或许只是厂家为了“鼓励士气”而放出的信号而已,距离新车真正量产上市,还有些时日。我们也将会持续对该车,保持关注。
原文标题 : LYRIQ预生产车正式下线,它能成为通用电动化转型的关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