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某一领域会扎堆在某一天搞营销活动,比如618、520等等,但背后的博弈,你可能想不到。
618、双11,之外,让人忙碌的日子又多了一个。
刚刚过去的5月20日这一天,编辑部里每个人几乎都是工作量饱和+爆炸的状态。
因为信息量太大了,事情太多了。简单数一数,车企在520里发布了10多款新车,搞了营销活动的,接近10场。然后也就在这一天,还有周杰伦的线上演唱会在分流,骁龙的新芯片发布会在分流,蔚来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三地上市的车企,这一事件也在分流。
简言之,这一天呈现的姿态就是内卷。至于为什么,因为520早在之前就被造成了营销的好日子,再加上北京车展的延期让车企原有的营销动作和节奏都被打乱了,憋着憋着,憋到了这个好日子里。
另外,等2022年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回溯汽车产业的重要节点,相信也会有着520这一周。因为,腾势D9冲高端、江苏省消协点名部分车企,再加上520的大量新车抢发,重要话题几乎没有间断过。
内卷的是营销,营销就可以引发争议
在展开520事件之前,先做一个大行业的铺垫。4月的汽车销售,受到疫情冲击,整体接近腰斩(同比下降超45%),乘用车的销量也在4月同步下滑超过35%,再加之美股的预摘牌名单一放,以及A股、港股不久前的大波动。消费者、投资人,对汽车产业短期都不算特别看好。简单说就是,消费者收入有下滑,或者敢于消费的信心受到了限制,不太敢买车、换车了;而对于投资人来说,中概股一旦和美股有新的脱钩动作,那未来想靠着炒他们的股票来赚钱,是比较难的。
但最近,5月16日-5月20日之间,多只汽车股纷纷迎来了好几波单日涨停,比如长城、江淮、长安,以及商用车领域的一汽解放、中通等。也就侧面说明,其实在如汽车下乡、复工复产等相应政策不断推出后,市场信心有回归,并没有之前预计的那么可怕。
消费者信心回归,车企自然是要尽快打出声量的,所以我们再把话题回到520这一周。当天,一共10多款车完成了改款上市或者全新推出上市,按类别不同大体分成3种:
1.真就是憋大招的,主要以全新车型上市为主;
2.产品力还不错,正好赶在这个高流量的日子里推出,加身消费者印象的;
3.硬要蹭热点的,这之中既包括产品力还行的,也包括产品力一般,硬要赶时间的,甚至是可以突破传统的行业规律,引发大争议的。
第一类,是比亚迪海豹、欧拉芭蕾猫,这2款车,也可以把奥迪Q4 e-tron的发布放在其中。原因比较简单,这3款车都是此前大家不太全面了解的车。比亚迪海豹是憋着要弄特斯拉Model 3的一款车,最后交出的答卷是CTB技术,比特斯拉的底盘技术还领先一代,也打了不久前率先喊出CTC中国第一次量产,零跑汽车的脸。因为,没有模组,就是和车体能完美贴合装备,而不是先在外面装完再填进去的老技术。整体来看,比亚迪海豹的纸面数据上,比特斯拉Model 3的同配置车型能便宜至少7万起步,而且配置更高,续航相对更长,只是在动力上还比不过特斯拉。不过,不算重要,因为订单量在当天就已经突破了2.2万台,热度极高。
欧拉芭蕾猫,也是最近的高热度车型,不过槽点也比较多。因为价格比较贵,入门版预售价都得19万元以上,但最长的续航只有500公里,并且相对而言配置也不是那么夸张。网上对其的讨论都是,这是不是去交甲壳虫的外观设计专利授权了,所以才能这么贵。但一切都不太重要,因为只要够炫酷,够个性,那这就自然有人买单。
另外,是豪华品牌的奥迪Q4 e-tron启动预售,还发布了限量版。30万元级别的豪华品牌纯电动SUV,用的是大众MEB平台,有点像是奥迪A3和大众高尔夫的那种操作流程,别急着喷,因为这很可能是你值得一买,并且有优惠的豪华电动车,比新势力提车更快、牌子也更有名气。
第二类,是吉利缤瑞COOL、捷达VS5/VS7、新颜色的小鹏G3i、长安逸动PLUS和长安CS35 PLUS这种。产品力本身不错,基本上都是基于老款车型的优化版本,缤瑞COOL是相对缤瑞在操控配置上进一步强化的版本。整体而言,这一类车就是为了扩大宣传,贴上热点的车。
第三类,比较迷幻。有几款车型已经在营销动作上,为了蹭热点,蹭到了新高度。比如上汽荣威龙猫、荣威鲸,这是上汽近几年来为数不多的重磅车,新技术、新智能、混动等等都用上了。但,520当天它们只是发布了配置和价格,车还是不能买的状态,但鉴于它们本来定在4月份就要上市,受限于疫情影响,憋到了现在,就只能先行做一个没什么太大意义的发布。还有,底线更低的凌宝汽车。
凌宝uni正式上市,这是一辆便宜的基础入门代步车,和五菱宏光MINI EV等等展开竞争,入门价格3.88万元,顶配不到5万元。就在它上市之后,很快的长安就发来了公函,请凌宝尽快停止UNI三字的使用,因为长安的UNI系列花费了极大心血。眼见得,接下来,还会有一场关于此的新辩论和PK。
小结一下,比亚迪海豹在眼前的这一波内卷里,基本上是杀出来了,因为技术实打实的有干货,没有单独玩设计或者是竞速的噱头,接下来的销量基本板上钉钉。
比亚迪的思考,很有趣
关于新车营销的热度,会慢慢降下去。因为本质上,有优秀产品力的车并不多,所以可维持热度的能力在预期里是一般的。然而,再深入研究一发眼前这一轮新车的发布,我们显然还能看到更深层的东西,关于中国车企技术对世界的博弈。
我们总在讨论被卡脖子的话题上,投入很大的热情。这很正常,因为近几年频繁的有很多海外势力,在进行相应的动作,中兴、华为等等的技术路线不得不因此而变化,同时还有很多车企的原本规划技术方案,也因为卡脖子,只能换一条路。
如何避免被卡脖子,如何能走出自己的发展思路,然后技术上超过合资车,这种车就能成功。不用我夸赞什么车企,4月销量里,超过一汽-大众拿下冠军的比亚迪已经说明了消费者的新需求是什么。
那么,站在另一个角度看眼前的520车企内卷,其实我们就能能到新的答案。眼前,大多数车企,还没醒过来,或者说醒的有点慢。还没意识到,技术上和传统做出不同,才能玩得转市场。
买新不买旧,是市场铁律,从前是谁的产品看起来更新就买谁,所以设计、配置的变化,比较有效。但在眼下,中国车市里大几十家企业谁都学会了这样的方式,那就得变成技术谁更硬,消费者才愿意选谁。
剖析一下比亚迪海豹,我们能多多少少的看出许多端倪。这一次,刀片电池不是主角,主角是iTAC技术,CTB技术。iTAC技术,其实功能和传统的ESP差不多,不过因为没有内燃机,也不用四驱等等原因,前轴和后轴的电机,只要匹配好算法,就能做出同样的控制车身稳定动作,所以可以被看作是比亚迪的专属电动车ESP系统。官方资料里写,它能支持弹射起步,它还可以有专门的漂移模式。但,鉴于电动车的发展远没有燃油车那么成熟,因为目前其对比ESP的实际使用效果,是有待验证的。不过,能够率先跨出这一步,就等于已经有了优势。毕竟,绝大多数车企还在玩这一系统的油改电,比亚迪即便是不太成熟,也已经完成了抢跑。
CTB技术,则是对特斯拉CTC的相关优化,就是电池组和车体进行整合。电池既是结构件,也是能源件,好处是车辆重心的变化让车更好开,坏处则是撞了以后维修成本怕是特别高。不过,全球市值第一车企都这么做了,比亚迪做也是无妨。
其实从比亚迪的新一轮车型技术上看,它已经开始逐步和传统燃油车进行区隔,毕竟没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限制,ESP、ABS、EBD等等都是可以革新一遍的。而且,不久前的芯片荒里,博世ESP因芯片不足很难对车企进行供应,而车企也因此无法生产和交付车辆。从这个角度看,电动车的技术更迭还会进一步加快。
一旦有中国车企继续醒悟过来,或者自研、或者和比亚迪合作,进一步给出迭代技术。那,下一步的汽车竞赛,会显然会变成了中国Vs欧美技术的新竞赛。当然了,智能化竞争又是另一个话题。
再要挑一些特殊的技术的话,奥迪Q4 e-tron的MEB平台奥迪专项调校算一个,还是老规矩,看看奥迪怎么能把大众的技术调出新高度。而其余的一系列车型,其实本质上没有特别大的技术突破,而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大概率和传统的车型差异不是太大。
查看全网流量,从热度上看,眼前这一波的赢家还是两位,比亚迪海豹、欧拉芭蕾猫。芭蕾猫接下来能不能掏出大禹电池的版本,以及芭蕾猫能不能给出类似于比亚迪的新技术,将是一个比较大的看点。
写在最后
接下来的中国汽车产业话题会是什么?是比亚迪火了一个月之后,如果能继续火下去,就会让其他企业慢慢自省,自己到底该怎么做,到底能不能和它做出一样的成绩。
按目前的已知信息看,这是大概率事件。目前,在北京市场,比亚迪4S店的每月订单量基本上是稳中有升的状态,但有利就有弊,热门车型比如秦PLUS DM-i、宋PLUS DM-i的提车周期,都至少2个月往上。所以,5月销量出炉,比亚迪很可能带来一份依然优秀的成绩单。
只要后续不出什么大问题,那2022年,它可能刷出一个新纪录来。
那,对于其他中国车企来说,能不能跟得上创新的节奏,比如像吉利那样搞卫星、搞芯片,像长城那样搞比亚迪的同类技术,这都是比较稳的思路。至于其他车企,怕是在内卷中会越来越难,因为核心技术并不在自己手里。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技术不够营销来凑?车企520这天到底在内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