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汽车业正与更多产业融合联动,新供应链也吸引着众多行业巨头入围其中,而面对转型后的广阔前景,巨头们正跃跃欲试,下场深入。
曾几何时,对于保守的日本汽车产业来说,本土OEM与Tier 1们已经形成庞大的稳固体系,谁来造车,谁又来提供零件,早已在经年累月的经营发展中得以确定。不论是“两田一产”这样的大车企,还是日本电装、电产等供应商已将上下游市场布局完全,令新入局者在这一市场很难有发挥余地。但随着近年来电动化浪潮兴起,令以智能车机、传感器为主的汽车电子产业正成为行业融合的新赛道,部分电子传感器厂商正伺机而动。
索尼顺势
谁都不曾想到,日本本土的第一家造车新势力是电子巨头索尼。
3月4日,索尼公司联合本田汽车宣布,将共同开发和销售电动汽车,双方计划在今年内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并将在2025年实现首款车型上市。在这份战略合作计划中,本田方面负责车体研发、制造,车型通过本田现有的网络体系进行销售。索尼则发挥在图像传感器、电信网络、互动娱乐方面的优势,着手车载系统、辅助驾驶等移动平台的开发服务。
这是索尼亲自下场造车的宣告。在此之前,索尼虽然对外展示了其概念电动汽车的新原型车Vision-S02,并通过成立索尼移动公司尝试电动概念车的落地,但概念车上集成的多种传感器组件,怎么看都像是依托一个框架载体“秀”出传感器技术实力。
据悉,Vision-S02概念车是一款全轮驱动七座电动SUV,其周身遍布了共计40个感应组件,囊括用于路面、物体侦测、色彩识别的HDR高分辨率CMOS影像传感器;用于日间、夜间视觉和物体探测的固态LiDAR传感器;以及辨别车内外人、物和部分车载娱乐功能的ToF感测组件。但由于索尼在汽车方面的轻资产现状,使其虽具有大量高精度传感器的技术储备,但仍需要成熟的整车厂商提供支持。好在,本田汽车接住了索尼抛出的“橄榄枝”,并且双方的这番合作也简化了索尼切入汽车领域的难度。
索尼在影像及传感器领域的优势独步全球,根据调研公司Counterpoint日前发布的报告,2022年索尼的CMOS图像传感器增长预计虽只有3%,但依然独占39.1%的市场总份额,遥遥领先其他厂商。而在汽车传感器方面,索尼早已涉足多年。2012年,索尼便开始调研并着手开发车载CMOS图像传感器。两年后,其宣布实现车载CSI商业化应用,并在2017年发布了一款形似方盒的电动概念车SC-1。后来索尼通过与雅马哈合作进行技术先行验证,令SC-1在景区、科技园等空间实现封闭运行。
所以凭借传感器领域的技术优势,索尼最初对汽车业务的打算不过是成为一家Tier 1。彼时,当索尼首次对外展示Vision-S概念车期间,索尼董事长兼CEO吉田宪一郎就曾表示:“索尼作为全球CMOS传感器的领导者,我们感到应该在自动驾驶领域做点什么。”即索尼希望为汽车制造商提供自动驾驶核心技术,但并不一定涉足汽车制造。这的确是一种明智的战略趋向,依照当时汽车行业情况,瞄向Tier 1不仅可以避开技术单一的劣势,同时还能保证较高的盈利水平。以博世集团举例,在鼎盛时期其盈利率高达20%以上,而全球主流OEM中,除了面向豪华的BBA们可以维持较高的整车盈利,车企总体仍处在较低的单车盈利水准。
不过,随着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骤增,电动化组件正变得越发重要,索尼在传感器、软件及系统生态方面的优势正在凸显。与本田合作,将进军汽车所需的设备成本、营销费用、渠道管理等重资产方面交由合作伙伴,又最大程度地打消了索尼的后顾之忧。本田CEO三部敏宏也对此表态,希望能汇聚双方的技术资产,通过更具时代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移动出行领域带来更多可能。风向变了,时机尚好,索尼从Tier 1到主机厂又迈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