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市场风云诡谲,一边挨打一边入局

光子星球
关注

走高德的路,让高德无路可走

7月4日,华为面向会员,开始众测“Pelal出行”。如果说腾讯试水的成分更高,那么华为则是酝酿已久,而且入局出行业务的方式与高德极为类似:地图+聚合平台。

2020年,华为曾在海外上线花瓣地图,至今已覆盖160多个国家与地区。地图出海后,出行业务也有动作,先后接入了欧洲打车应用Bolt、在哥伦比亚市场接入出行平台TaxisLibres。几年下来,华为在海外已经积累了地图+运营经验,此番入局或许还有另一重目的——为华为背景的车辆寻求B端生意。

网约车市场从来就是块四战之地,这么多年过去,只有两条路径,要么扩大C端用户寻求规模经济增收,要么降低B端成本,比如减少对司机的补贴,帮助车企去库存,把车租给司机。

事实上,向C端扩张是一条思路,谁补贴力度大,给的优惠多,用户就选择谁,毫无忠诚度可言。因此过去数年,滴滴身后从来不缺乏挑战者,从快的、Uber中国到高德、美团、T3,何况各地小平台林立,谁都能从中分一杯羹。

另一条路径是降低B端成本的方式突围,谁能用更低的成本笼络司机,建立自营车队,谁就能从中获得更大利益。滴滴封禁期间,最大损失便在于司机池被不断蚕食。

滴滴、高德、美团这些互联网企业手握流量,能够迅速建立用户优势。只是因为B端能力匮乏,所以滴滴才在近年来一边与广汽合作,推广租车模式,另一边拉拢比亚迪造车。光子星球接触到多位司机均表示,被禁期间,滴滴提升了门槛,诸多政策对自有车的司机不太友好。“分摊下来平均每天200元,大致与跑出租的规费相当。”

相较而言,高德与美团还是停留在互联网模式下,依靠横向扩张,围绕本地生态,寄希望于利用协同效应,蚕食滴滴。

车企站台的出行服务商近些年已经羽翼丰满,例如享道的背后是上汽,曹操出行的控股股东吉利,以及长安、一汽、东风等联合控股的T3出行。车企们既能靠聚合平台拓展C端业务,同时也能实现去库存——这一点尤为重要,对于车企而言,对公业务对于销量的拉动非常明显。

此前哪吒也想故技重施,只不过初期扩张的城市如浙江桐乡、广西南宁、江西宜春等非一二线城市,其市场规模有限,所以没有成势。

除了互联网聚合平台与车企站台的服务商之外,各地还有大量本地小服务商,它们虽然无法走出去,但也在当地依靠聚合平台以制衡外来玩家。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后线城市的小平台不可能消失,或是因为城市规模小,或是地方存在保护现象,大平台很难沉下去。

稍加梳理便能发现,华为是目前唯一一家既有单独流量入口,亦有车型供给,还有地图导航业务的出行玩家。

手机应用商店与鸿蒙系统是华为两个重要的流量入口,而且粘性不输互联网企业。据悉,2022年初,鸿蒙系统覆盖2.2手机亿用户与1亿物联网用户。此外,华为学步“高德”,围绕地图建立聚合平台并不难,仅两周多时间,已经扩展到北京、深圳、南京、杭州四城,已接入的服务商包括神州与首汽。

自从5G芯片断供以来,华为一直在寻求通过汽车重启消费者业务,可是造车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传统车企又因为“灵魂”原因,大多拒绝其所兜售的解决方案。如今车造出来了,走量成了新问题,华为迫切需要寻求适合的新场景——地图+车,除了出行,只能是出行。

虽然目前华为并未开放租车笼络司机,建立自营体系,但是AITO与小康股份都是其提线木偶,一旦时机成熟,可以迅速建立司机池。自营体系一旦建立,不仅能把控安全、服务,而且还能把余承东吹的牛“圆”回来,反正销量只是数字,卖给平台也是卖。

侏罗纪的霸王龙

网约车市场只要参与者遵纪守法、现金流健康,群雄割据的局面就将继续保持下去。而且,只要Robotaxi时代没有到来,所有入局者都必须承受低毛利的现状。

经典网约车时代,要么手握流量做平台,要么笼络司机和去车辆库存做服务商,很长时间聚合平台与车企们得以平分秋色,保持了相对均衡的状态,毕竟谁也无法改变行业固有特性。

腾讯和华为黄昏时入局是抢夺市场,可能埋下一枚战略官子的意味更强。前者拥有压制全网的流量优势,渴望盘活地图介入本地服务。后者则希望用地图+车填充消费者业务空白,同时为陷入内卷的汽车业务注入强心剂。

下个时代,正在奔赴而来,百度、滴滴、小马智行等新物种们,正在虎视眈眈,希望用Robotaxi的方式,革掉传统网约车的命。没有司机成本、全天候运营以及不断降低的技术成本,传统网约车不是一门好生意。

坦诚地说,如今的网约车市场像极了侏罗纪,万物大爆发,各家都已进化出相当强的生存能力,哪怕将腾讯和华为能够成为这个纪元食物链顶端的霸王龙,在跨入另一个时代时,也不过是一具具古老的化石——在考古学家们的成果中,甚至还有不少化石的嘴里、胃里还残存着其他生物。

末日之战,都是输家。

       原文标题 : 吊诡网约车,一边挨打一边入局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