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换帅自救,6000亿目标能否实现?

零态LT
关注

作者|余堃

编辑|胡展嘉

运营|陈佳慧

出品|零态LT(ID:LingTai_LT)

7月24日晚,长城汽车(601633)发布公告,董事会收到公司总经理王凤英的书面辞职报告,王凤英因工作调整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仍将继续在公司从事战略管理相关工作。 

在外界眼中,王凤英一直被看作董事长魏建军外另一个灵魂式人物。此次变动,也有人解读为长城汽车在电动化时代试水不顺的外显。事实上,近期,长城汽车旗下的魏牌也跟华为上演了一出“碰瓷”戏码。 

魏牌CEO李瑞峰先是在微博上怒怼华为,说“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并在微博上发起了关于“增程式混动是否落后”的投票。但在怼完华为之后没多久,李瑞峰又反手在微博晒出了自己已提一辆问界M5的照片。 

不知李瑞峰是否参考了华为余承东的营销之道,但魏牌及背后的长城汽车显然是不想错过新能源这班高速行驶列车的。 

5月底,有消息称,长城已完成对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产品规划,并计划以独立品牌推出。该品牌未来将定位于高端领域,本计划在今年第二季度推出,但因为疫情因素或将推迟至年底。事后,虽然长城对此做出了“暂无相关消息”的回应,但从不断走高的股价和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对相关事情的追问,消息显然并非空穴来风。 

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大量出台,氢燃料电池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氢能产业尚在发展早期,由于存在技术瓶颈,目前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场景多围绕商用车领域,氢燃料乘用车还处在试水阶段。有不少全球传统车企巨头更是在逐步退出氢能赛道。如2018年6月,日产宣布将暂停与戴姆勒、福特合作的开发燃料电池车的计划,集中力量发展电动汽车;2020年,戴姆勒也宣布退出氢燃料电池的乘用车研发计划。 

氢燃料电池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若想在乘用车上实现较为成熟的商业化还需要克服不少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长城将要正式入局氢燃料电池领域意欲何为?这些年来独霸国内SUV市场的长城汽车是否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SUV虽“香”,但这是否也使长城汽车困在了由其造成的“长城”内?

01长城为什么想变“氢”

事实上,早在2015年,长城汽车便开始研究氢能产业;2018年,长城成立了专门的氢能技术中心,并从储能电池厂商猛狮科技那里接手了上燃动力51%股权,从而完成对后者的控股,在这个过程中,长城汽车共支付了6000万元的转让费和1.697亿元的债务清偿。 

2019年,长城又整合了旗下的氢能资源,成立了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独立的市场化运营之路;2020年,长城的首款燃料电池样车对外亮相。在去年的氢能战略发布会上,长城宣称其已经拥有了国内唯一氢能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布局,构建了“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产业链生态,并推出了“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柠技术。

▲图:长城汽车氢能战略发布会

2021年8月5日,长城汽车便成立了全资控股的沙龙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沙龙”这一品牌被寄希望于立足打造为全球第一的氢电双能豪华品牌。彼时,沙龙品牌CEO文飞曾在一封公开信中,透露了沙龙品牌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产品规划,称沙龙品牌将成为第一个将氢能战略落地,实现全品类氢能乘用车量产的品牌。

在去年的广州车展上,沙龙品牌也曾推出旗下的一款纯电动车型机甲龙。近期,网上更是曝光了一组关于沙龙首款氢能源SUV车型的专利图,据称,这款车定位于大型7座SUV,续航可达840公里,且拥有超越奔驰GLS的动力表现。

所以结合如今又将单独推出关于氢燃料电池的独立乘用车品牌的消息来看,长城汽车在氢能赛道上的打法有些混乱。一旦消息被坐实,也就意味着沙龙智行此前的战略目标已发生转移,原本背负的开拓氢能领域的使命将由新品牌来承担。

从布局氢能的动作来看,推电动汽车品牌有些慢的长城汽车,显然不愿错过氢能这个未来有可能获得大发展的潜在风口。业内有观点认为,锂电池动力方案只是新能源汽车的过渡,氢燃料电池才是更为理想的动力形式。长城汽车战略顾问刘坤曾表示,2021-2023年是氢能源市场初步导入期,也是车企布局的最佳战略时机。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