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坛跌入泥潭,日本“工匠”秒变“躬匠”

BusinessCars
关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出问题就鞠躬道歉”已经成为日本制造业“出圈”的名场面。

但在前几年,日本制造业还站在“神坛”上,也受到非常多中国人的认可,例如去日本旅游几乎都会捎一个电饭煲或马桶盖带回来。但最近几年,日本产品的质量神话突然垮了,甚至是飞速垮塌,几乎每年都有重大恶性的日本产品造假新闻层不不穷。

近日,“名场面”又来了。

8月2日,日野汽车(即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官方公布了由外部律师等组成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对其今年3月4日曝出的引擎尾气排放,以及油耗数据造假丑闻的调查结果。

不出所料,日野汽车又用鞠躬道歉回应。

调查结果显示,日野汽车的不正当行为大概可分为三个方面,包括引擎尾气排放相关违规、油耗数据相关违规,以及在2016年日本国土交通省调查尾气排放和油耗数据时,日野汽车提交了虚假报告。

其中,日野汽车在尾气排放方面的相关违规至少始于2003年左右,这一时间节点比日野汽车此前公布的2016年要早得多,而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据日本国土交通省方面表示,日野汽车搭载的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发动机的车辆,涉及约2.9万辆大型卡车和巴士。

网友感叹造假时间跨度之长,“坚持造假20年”。

据央视财经报道,在日野汽车造假丑闻曝光后,日本国土交通省撤销了相关车辆的生产许可,这一措施在日本国内还是首次。

日野汽车方面表示,为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公司将以商用车制造商为原点,举全公司之力改革,对客户以及各利益相关方深表歉意。值得一提的是,日野汽车是日本卡车和巴士的主要生产商,为丰田汽车子公司,由丰田汽车持股50.1%。

受上述负面消息影响,日野汽车的业绩遭遇严重打击。目前日野生产的大型和中型卡车在日本国内的销量下降了一半。

另据日野汽车最新发布的财报,2022财年第一季度(2022年4月1日至6月30日),日野汽车的营业收入为43.16亿日元,同比下降73.3%;归母净利润为7.23亿日元,同比下降88.6%。不仅如此,8月2日当天,日野汽车的股价下跌了近10%。

显而易见,日本车企以及零部件供应商的造假丑闻层出不穷,已经让日本汽车行业的“工匠精神”已经荡然无存。

日本汽车制造业中最典型的丑闻,莫过于高田气囊事件。

为了节省成本,高田使用的硝酸铵增加了驾乘人员受伤的可能性。2014年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正式调查高田气囊问题,多个诉讼把高田送上法庭。

直到2017年,在铁证下高田才正式认罪,承认自己故意隐瞒“生产的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可能会爆炸,爆炸时滚烫的金属碎片会进入司机身体”,高田也因此受到了刑事欺诈罪的指控。此事件还引发了世界汽车史上最大规模的召回,更让这个曾是汽车零件制造大王负债直至宣布破产。

一山更比一山高,随后的“神户冲击”事件甚至被形容为“动摇了整个日本制造”。2017年,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被曝出存在数据造假的问题,随后神户制钢所承认违反合同篡改了强度和尺寸等质量数据,据副社长表示,“这是迫于按期交货的压力。”

调查发现,这一行为从10年前就已经开始,而且涉及相当之广,篡改了技术数据的产品被用以制作于汽车、新干线和飞机等,交付给了总共大约500家国内外客户。

在一连串的“造假”相继曝光之后,大家对日本制造业“翻车”已经见怪不怪了。网友甚至稍微总结了一下过去几年里,日本制造业一步步跌落神坛的过程:

2016年,日本三菱集团被爆油耗数据造假长达25年。“油耗门”令三菱汽车陷入动荡,日产乘机将其收入旗下。

2016年,日本东芝集团被爆财务造假长达7年。

2017年,日产与斯巴鲁先后曝出“无资质质检”问题。2018年,斯巴鲁、日产、马自达、铃木汽车、雅马哈等车企也先后曝出,存在尾气排放和油耗测试造假问题。

2017年,日本碳纤维生产商东丽承认测试数据造假持续八年,至少造假149次。

2018年,日本西铁城电子公司被爆篡改产品数据。

2018年,日本KYB工业株式会社被爆在免震装置和减震装置上篡改性能检查记录数据。

2021年,日本小林化工被爆造假40年,500种药品中80%有造假记录。

2021年,日本曙光制动器工业公司被爆质检数据造假长达20年。

2021年,日本日立被曝光质量造假30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分析人士曾谈到,上世纪二战过后,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制造业一度迎来了蓬勃发展,加上彼时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企业经营管理者也更加重视长期经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改良产品研发,逐渐打造出一块“日本制造”“工匠精神”的金字招牌。

然而,过分沉溺于过去技术进步带来的辉煌,让日本制造业在经历“失去的二十年”时,原有的竞争领先优势逐渐丧失,日本制造业变得更加注重短期利益,而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逐渐超过日本。

此外,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样成为了其发展转型的最大掣肘之一。

“长久以来,日本企业内部治理制度的改革、劳资关系改革、股东与管理层的改革等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工匠传承精神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国际化逐渐发生了变化。”

据分析人士介绍,日本独特的文化教育以及用工体质,使得日本企业内部官僚化严重,办事程序化循规蹈矩犹如“机器人”,越传统的企业官僚化程度也越严重,自我更新纠正错误的能力也更加弱。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问题曝光更加容易,过去被光环和名誉所掩盖的日本制造业的现状也随之暴露。

值得注意的是,在刚刚公布的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日本企业数量为47家,比去年减少了6家,呈每年递减状态。

一系列的风波也给逐渐迈向成熟的中国制造业提了个醒,在世界之大变局下,必须积极作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技术和管理变革,深刻反思和有效纠正自身的顽疾,决不能躺在以往创造的光环之下,否则就会像日本制造业一样,沉入了时代河流底下。

-END-

       原文标题 : 从神坛跌入泥潭,日本“工匠”秒变“躬匠”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