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控底盘赛道火起来了:新的发展“窗口期”来临

汽车纵横全媒体
关注

编者按

汽车线控底盘从去年开始逐渐浮出“水面”,今年已被业内外广泛关注。线控底盘最终将取代传统机械式底盘并成为新汽车标配已成业内共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为线控底盘技术快速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线控底盘赛道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它已扬帆起航,业内企业不应轻易掉队。

针对线控底盘新赛道,汽车纵横全媒体重磅推出封面故事专题报道《线控底盘赛道火起来了》。本专题报道共8篇,今天发布第1篇,敬请关注。

伴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线控底盘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势头,迎来市场发展新契机。作为汽车行业新的细分赛道,目前线控底盘正处于商业化爆发的前夜。

汽车底盘发展迎来了新时代,正向线控化方向发展,将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机械、液压或气动等形式的底盘向线控底盘转变。线控底盘以电信号取代传统底盘中的机械联结和机械能量传递,开始全面提上行业发展议事日程。

伴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迅猛发展,线控底盘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势头,迎来了市场发展新契机。作为汽车行业新的细分赛道,目前线控底盘正处于商业化爆发的前夜,新的发展“窗口期”来临。

为此,《汽车纵横》特别策划了本期“封面故事”,深入采访了东风公司、长安汽车、伯特利、格陆博、中汽创智、利氪科技和舍弗勒等行业代表性企业及业内专家,以全面、深入探讨线控底盘发展的市场“玄机”。

引爆点

“从2021年开始,线控底盘概念在国内开始火起来了。”东风技术中心副主任杨彦鼎接受《汽车纵横》采访时这样说,它随着滑板底盘平台概念开始在国内兴起。

纵观近两年来线控底盘在国内逐渐热起来的轨迹,其中有两个“引爆点”值得关注。

一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国内率先举办了线控底盘主题论坛,此后线控底盘话题开始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并开始成为行业内讨论热点。

2021年10月,2021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在业内首次设置了以线控底盘为主题的分论坛,举办了以“线控底盘与传统零部件新发展”为主题的专题论坛;2022年6月,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再次设置了以线控底盘为主题的分论坛,举办了以“智能线控——构建智能汽车新底盘”为主题的专业论坛。它们在业内迅速引起了热烈反响,助推着线控底盘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底盘技术是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如果用人体来比喻,控制系统就是汽车的‘大脑’,底盘就是汽车的‘躯干’和‘四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罗军民接受《汽车纵横》采访时说:“在燃油汽车的比拼中,我们技不如人的重要短板正是底盘技术缺乏积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汽车底盘技术迎来换道晋级的新时代,也为中国品牌提供了赶超的新机遇。线控底盘技术是汽车强国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也是不同品牌之间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伴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爆发式增长,线控底盘市场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受到行业企业的重视。各大车企及底盘供应商纷纷进行线控底盘技术及产业布局,加大线控技术研发投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指出,线控底盘的未来技术如何发展,产业链如何建设,供应链如何布局,关键零部件如何实现自主可控,将深刻影响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态势。

二是滑板底盘概念被炒热,其热度外溢到线控底盘领域。

“以前大家对线控底盘的关注度不多,注意力更多的是在自动驾驶领域。”长安汽车线控底盘总工程师余斌接受《汽车纵横》采访时指出,去年美国公司Rivian上市,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这也是触发长安汽车开始专门研究线控底盘的主要因素之一。

2021年11月,Rivian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一度突破1400亿美元,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超越通用、福特和本田等,创下当年美股最大IPO纪录。滑板底盘是Rivian的核心技术,滑板底盘概念也迅速被炒热。其实,在国内外有不少企业开始布局,并受到资本市场热捧。比如国外有美国Canoo、英国Arrival和以色列REE等公司,国内有PIX Moving、悠跑科技和易咖智车等企业都入局滑板底盘领域。它的热度自然延燃至国内整个汽车行业企业。

同时,线控底盘之所以能火起来,还有几个重要支撑点。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CTO周剑光接受《汽车纵横》采访时表示,行业发展、宏观政策、用户需求和整车厂需求等诸多因素共同促进了线控底盘快速发展。

具体来看,在政策端,“十四五”规划等明确提出要加快研发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2018年12月,工信部发布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快推动高性能车辆智能驱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和电子稳定系统的开发和产业化,重点突破车辆平台、线控等核心技术;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三横三纵”的技术架构,倡导攻关底盘一体化设计,强调线控执行系统是智能网联的核心技术;2021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智能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在需求端,用户对安全、舒适和个性化需求不断升级,线控底盘可实现更高效的响应速度和更舒适的消费者体验。在供给端,整车厂具备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和布局智能驾驶的内在驱动力,加速线控底盘的搭载应用。

新赛道

从线控底盘的整体发展脉络来看,国外比国内入局要早。比如,1990年,奔驰公司开始研究前轮线控转向系统,其概念车F400 Carving上就安装了线控转向系统;2003年,丰田公司的概念车Lexus HPX采用了线控转向系统等。业内人士认为,传统底盘升级为线控底盘是必然趋势。格陆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兆勇接受《汽车纵横》采访时说:“汽车要智能化、电动化和无人化,底盘肯定要线控化。从长期看,线控底盘是底盘发展的趋势。”

从发展趋势来看,余斌认为,线控底盘将朝智能机器人方向发展,将变成一个类似于滑板、智能化并结合大数据应用的机器人平台;同时,线控底盘各子系统将标准化,它们将实现标准化识别,形成标准的执行单元,变成执行器、控制器属性,并形成行业标准。

从线控底盘的主要子系统来看,对于线控制动,余斌说,技术整体上并不太成熟,目前EHB是主流,EMB还处在预研阶段,当EMB取代EHB成为主流后更利于控制的实时性、软硬件解耦及上层的预控制,包括对自动驾驶的控制,但长远将集成到轮毂形式。周剑光也认为,短期仍以EHB为主,以后将逐步向EMB发展,长远将集成到轮毂电机并形成轮端集成角模块。

对于线控转向,余斌认为,它还不太成熟,没有大规模量产和应用,主要难点是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以EPS为主,未来将向SBW发展。他说:“虽然EPS是机械式连接,但我认为EPS已经是线控产品,它可以通过软件做很多接口化操作。现在SBW技术不太成熟,没有大规模量产和应用。”

周剑光也认为,短期仍以EPS为主,但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SBW技术将逐渐量产应用。对于线控悬架,余斌说:“悬架将逐步跟车体融合。它的软硬件将更模块化,系统将更加集成化,未来将变成云端线控的角模块。但未来悬架不一定要在底盘领域发挥作用。”上述受访者都认为,未来制动、转向和悬架的发展都将向云端集中。杨彦鼎强调说:“未来我们整个平台将向滑板平台发展,而滑板平台的关键技术是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面向未来自动驾驶,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是关键技术。”

对于底盘域,周剑光认为,作为一体化控制的“大脑”,它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应用层算法功能。未来它将与自动驾驶、动力域和云平台更加紧密融合,在运动控制、能量管理和出行服务等方面产生更多的新功能、新技术和新服务。余斌说:“底盘系统在线控技术加持下,未来根据EE架构将进一步发展实现集中域控制。”

从汽车底盘的演进历史来看,它将从传统机械式底盘,到电气化线控底盘,再到一体化智能底盘。余斌说,目前业内普遍采用传统的机械式底盘,现正向线控底盘发展,未来将是智能底盘或者出行机器人底盘。“未来线控底盘会完全取代机械式底盘。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有利于促进线控技术发展。线控技术让车辆变得更有思想、更可控,而不只是冷冰冰的机器。”刘兆勇也表示:“我是线控底盘的坚定看好派,而且它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业界对线控底盘的市场发展前景普遍看好。刘兆勇认为,其市场非常大,到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应该有700多亿元。余斌预计,到2026年线控转向、制动和悬架三个子系统的国内市场规模超8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2%,全球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周剑光预计,到2030年国内线控底盘市场规模将达到1420亿元,2022-2030年复合增速预计达22.1%。据中金公司测算,2020-2025年,线控底盘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33.4%,其中线控悬架和线控制动的复合增速分别为37.7%与75.1%。

从渗透率角度看,刘兆勇认为,未来5年线控制动的渗透率将超过50%。上海利氪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裁毛新星也认为,三五年后,新车渗透率将超过50%;到2025年、2026年,线控制动装机率将突破50%。

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永彬接受《汽车纵横》采访时虽然没有预测具体数据,但看好线控底盘市场的发展前景。

新挑战

显然,业界对线控底盘市场充满期待,但从机械式底盘转向线控底盘的过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全面落地并非易事。

杨彦鼎说:“目前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对行业来说是非常难的课题,也是难度最高的,量产产品相对较少,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车辆安全。行业内真正意义上的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还处于探索阶段。”刘兆勇也认为,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之所以最难做,是因为其涉及到安全、算法和复杂的结构。“线控底盘为什么没有像智能座舱、大屏等推广快,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涉及车辆安全,因为底盘是安全等级最高的;二是跟成本有关。像Twobox增加的成本非常高,而且开发费用很贵。”周剑光指出,线控底盘采用大量冗余设计和电控化、智能化应用,造成系统成本有所增加。

其次,线控底盘连带引发商业模式的变化也不容忽视。

余斌认为,线控底盘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来自商业模式,因为汽车行业传统的商业模式是产品思维,即硬件成本+利润,而随着汽车产品整体价值的迁移,这种商业模式难以适应底盘线控化后发展需求。线控化后,新价值创造将在汽车后端市场呈现,消费者拿到车,服务才真正开始。“新商业模式把硬件成本和软件价值剥离,可以单独分别计算,因为未来软硬件要解耦,软件将放在中央域控里。未来消费者会对契合其需求的软件等增值服务进行付费。我相信新的商业模式能更好地驱动线控技术可持续发展。”

最后,线控底盘缺乏行业统一标准,企业各自为战,很难通用。

主机厂在加速向产品+服务+出行方案提供商转型过程中,这种需求愈发强烈,且成为必由之路。余斌说:“以前传统燃油车很难做到统一标准,或者说没那么迫切需要这种统一标准。但进入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时代,要是没有统一标准,就会严重阻碍技术发展。”周剑光表示,支撑价值创新的根本是汽车软硬件平台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因此业内对于底盘子系统标准化和模块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线控制动标准尚在制定论证之中,转向标准GB 17675-2021将解除以往对转向系统方向盘和车轮物理解耦的限制,但线控转向量产相关国家标准还是空白。因此,余斌建言:“我们不断呼吁国家、行业机构和关联企业共同来制定线控底盘的行业标准。”

       原文标题 : 线控底盘窗口期来临 | 封面故事:线控底盘赛道火起来了(一)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