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从“制造业大国”向“创造型强国”转变,需要有人将传统车企发展新能源的固有思路打破。
作者丨曹佳东
责编丨杨 晶
编辑丨朱锦斌
如今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
从全球通力合作,到迈入多维竞争,伴随“全球化”带来的产业发展备受挑战,“重构”几乎成了现阶段所能呈现的唯一特征。
短短几年时间里,疫情的反复、地缘政治的爆发等一系列外部因素,让世界变了模样的同时,不再稳固的市场主旋律对于中国来说,亦像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制约着国家从“世界工厂”向“科技大国”演进的步伐。
为此,当发展新能源成为全球共识、“新四化”为中国车市进程定下主基调,汽车行业中,各家趟过洗牌浪潮的新创车企,除了借技术内卷完成市场前期的积累,IPO似乎成了唯二的手段。
旨在继续支持自身研发、渠道扩充、反复登陆资本市场的“蔚小理”,今年产销得以暴增的埃安,选择启动混改,进而推动公司IPO上市,其目的又岂在于自身的发展刚需。
10月20日,广汽集团发布了关于子公司广汽埃安增资扩股的进展公告。公告显示,广汽埃安在广州产交所公开挂牌,实施增资扩股,完成A轮融资引战,引入了53名战略投资者。企业共释放17.72%的股份,融资总额182.94亿元。截至公告日,全部投资者已完成签约付款。
大型国有企业如此积极地落实混改,并不是第一次。面对行业进程愈发加快的背景,广汽埃安的这番作为,有着引领着行业突破和创新的决心加持。但说到底,以现有的行业积累,埃安亟需借力资本市场赶在传统车企大规模入场前,为自身构建起护城河。
埃安,身先士卒
随着市场版图不断扩大,相比与背靠资本的造车新势力在技术端的疯狂迭代和发展,传统车企过去所坚持的思路是有所制约旗下新能源板块发展。
即便庞大如大众、丰田等海外巨头,其在新能源产业的进程中都是有所拖沓的。过于阶梯的体系配合上对市场并不敏感的嗅觉,在面对以“蔚小理”为首的新势力造车时,显然是无法紧跟时代变迁的步伐。
而于埃安来说,作为一家从传统车企中脱离而独立运作的新能源车企,在这两年间的时间里,的确是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看到整个行业仍在加速向前,广汽埃安会如此积极推动混改,其内核就在于,既看到了自己在自主运营中的优势,也看到了其中的不足。
自从2014年混改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着新能源行业进入需要由资本辅佐的阶段,为了解决国企体制机制相对僵化的“老大难”问题,北汽、一汽、上汽、东风等多家国有车企相继加入混改队伍,期望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创建出更为灵活的经营模式。
但很明显,经过长久的内部运作,鉴于各个职能部门间的牵连和技术端的交织,要想快速完成入驻资本市场前的准备,并非如想象中那样简单。
而对于埃安来说,如此积极推进混改,一方面是要借力完成对现有资源的整合,以便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完善出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伴随在局者在技术投入和迭代上的速度远超我们想象,埃安需要从多方的战略投资者中吸纳各家之长,在造车新势力之前,将自己打造成“研-产-销”一体化的科技公司。
就意味着,如今在积攒下一定的家底后,引入战投已是迫在眉睫的事。
据公告,本次融资领头方包括人保资本、南网能创、国调基金、深创投、中信金石、广州产投集团等。其中,不乏有构建充换电能源生态、归置电池关键资源、涉足芯片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战略性投资公司,抑或在金融和资产管理界拥有决定影响力的投资机构,以及诸多国家和地方投资部门。
且不说,这一批资方是否如预料中的实力雄厚,或能为埃安的后期发展带去怎样的助力,在正式IPO之前,借此估值达1032亿元的埃安,总能适时给予更改由蔚小理主张的产业格局。
如果按照此前埃安方面落下的时间计划,其B轮战投会在2022年下半年开启,争取2023年IPO。我认为,那时的埃安将为所有同类企业带去示范,即:改变现有的体制,将传统车企发展新能源的固有思路带入一条崭新的路径。
改革,刻不容缓
纵观过去数十年,中国经济总量增长的方式一直有赖于庞大的人口红利、外资的大量涌入、国内大量的资源投入、透支环境红利等手段,然而,就像前文所提及的,西方世界不断对中国的科技软实力提升进行加压,中国显然到了自我变革的新风口。
在许多人看来,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淡化总量增速,不断优化各级产业配比,完成新旧动能的转换,是一个长期过程,可是,既然新能源行业的高涨态势给了我们一个改变现状的方式,我们何来理由选择视而不见?
此前,我们可以在市场化运作初具规模、并极速扩张的过程中骄傲地认为,有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头衔之后,中国就是仅次于美国,集制造和消费于一身的巨型市场。可随着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国的发展指手画脚,有些事让我们必须明白,从上至下推进全面的自主创新,已刻不容缓。
更何况,以中国在国际化产业运作中的地位,我们已经很清楚,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壮大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向上、向新的重大意义。
就像从航空、航天、军事领域,到关乎国计民生的通讯、制造等产业,所有人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快地抢于人前树立战略性优势,在汽车行业的转型中,借机加强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同样是一件亟待跟紧的事。
早在去年这个时间,广汽埃安副总肖勇曾迫不及待对外表示过:“一场对广汽,甚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深远影响的变革,就此展开。”
彼时,会有人对这样大格局的话产生疑惑,某一家汽车公司的战略规划凭什么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但时至今日,看到整个行业疯狂内卷,积极推动了整个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其深意其实是不言自明的。
不只是埃安,一旦此类企业混改成功而无限接近登陆资本市场,就足以证明,中国的国企是有能力在非垄断性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换句话说,大型国有企业第一股的落成,就不只是对过去几年的研发亏损有了交代。
现阶段,要想令国企从舒适性圈走出,深化“国家发展,以科技为先导”思维依旧很难,可自从国际环境骤变,通过改革提升科技型国企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当前国企改革的突出导向之一。那么,有望成为国企转型范本的每一家非典型新势力,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成为所有对未来有所期待的国企争相效仿或努力达成的愿景。
不仅是埃安,哪怕智己、岚图、深蓝中的任何一个在电动化时代彻底来临之前独立完成转型,它们的前瞻性布局都将进一步助力中国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创造型强国”的身份转变。
原文标题 : 埃安估值超千亿,「国家队」跑步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