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特斯拉降价,也是对很多车企的降维打击。
具体策略是「以高打低」——挟强势品牌之利,通过降价打击同级别车型。
刘润老师曾说过,特斯拉的定价策略叫「撇脂定价法」。
思路就是,刚进入市场时,先给新产品定个高价,激发部分消费者的求新心理,再降低价格,来适应大众需求,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整个过程,就像撇取牛奶中的脂肪层那样。
宝洁、格兰仕等,都曾走这样的路线:先用高价锚定用户心智,再用降价给用户「得了实惠,占了便宜」的心理感知。
特斯拉更是将「降价-规模-定价权」的循环增益玩法玩到极致。
在品牌推出时,特斯拉就靠产品力显示了自身独特性,用高价格将产品定位框定在了「高端」一栏。
到后来,随着规模优势扩大,加上本地化生产交付,它不断调低售价。
但由于有着Model S 和Model X 这类高端车型支撑,这不会改变其高端消费品的社会印象。
就特斯拉此次降价看,它会在「以高打低」中棒喝许多车企。
在当前市场上,20万元-30万元是大批消费者能接受的新能源汽车价格区间,可该区间已是「车」满为患。
这里面,很多车企是从低端做起向上冲高。
▲国内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是从下往上走。
相形之下,特斯拉是以「高端」形象俯冲。它将Model 3 和 Model Y起售价都降到30万元以内,无疑会让很多观望者将天平向特斯拉这端倾斜。
今年7月,马斯克说,目前的特斯拉售价处于尴尬水平,希望未来能把车价降低一些。他还透露,特斯拉未来将推出一款更便宜的电动汽车,售价或在25000美元以下。
若是廉价款特斯拉真的出来了,那中低档新能源汽车品牌恐怕免不了被踩踏。
04
问题来了:为什么特斯拉就可以站在高维发动降维打击?为什么特斯拉可以降,其他车企却很难跟?
毋庸讳言,特斯拉降价,是为了把自己下沉到更广大的用户基盘中,去提高销量。
尽管特斯拉前三季度共卖了90万辆车,这份成绩已很醒目,可这离马斯克定下的140万辆销售目标仍有距离,何况它被比亚迪甩在了后面。
降价就是冲销量的法宝。
但同样是完成年度KPI的压力山大,为何特斯拉可以在单车盈利的基础上说降就降?
▲新能源车企的年度KPI完成情况。
根本原因可以归为两点:1,成本优势;2,多元盈利途径。
就成本情况看,新能源汽车跟燃油车有个巨大区别是:前者可以减少后者必需的大量机械零部件,传统车辆上的许多面板按钮,被新能源汽车用中控大屏取代了。
这样一来,降本增效是必然的。用软件替代硬件功能,「规模效应」也能得以发挥。
在这方面,特斯拉相当于走了苹果的路子:如车评人童济仁所说,纵向的硬件垂直一体化+横向的用软件定义硬件,让特斯拉形成了软硬件融合相互赋能的新能源商业闭环。它的边际成本,会随着规模扩大而递减。
跟很多新能源车企比,特斯拉也有着十分明显的比较优势——
你们要买英伟达、高通的芯片?我的自动驾驶芯片、4680大模组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都是自研。
你们要买第三方技术公司的自动驾驶系统?我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核心零部件自研加车身一体压铸等技术自控,让特斯拉在生产过程中将成本压得很低。
而规模优势,又让它在面对供应商时议价能力更强。同是零部件供应,特斯拉采购量更大,能拿到的采购价格也就更有优势。
掌握核心技术+善于供应链规划+在「非必要不PR」中省下大笔营销成本,让特斯拉的成本优势凸显。
05
说完了成本情况,再说盈利途径。
很多车企赚钱靠卖车,特斯拉却是将卖车作为将衍生服务触角向外伸的切口。
许多人都总结了,特斯拉跟苹果那样,会靠卖软件挣钱:FSD全自动驾驶选装包+ OTA付费升级+车联网,都是它的现金奶牛。
今年9月,特斯拉正式将FSD(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套餐的价格提高到1.5万美元,马斯克还吹风以后会继续涨价。
但如果你以为特斯拉只靠卖车+卖软件挣钱,那你又图森破了。
特斯拉在能源和数据方面,已经铺开了一张大网。
如今在多地开花、向行业开放的特斯拉超充网络,就在跟它上游的清洁电能生产、中游的储能产品布局、下游的车辆能源消费形成完整体系,随着数据加速灌入,其能源网络也因此迅速扩大。
▲特斯拉超充桩拟向全行业开放。图片来源:新浪众测。
另外,以去年8月在中国完成保险经纪公司工商注册和这次保险补贴活动为标志,特斯拉在保险领域下的那盘棋也脉络渐显。
所以,很多人能看到的,是特斯拉迫不及待要扩大销量,看不到的,是它利用规模效应与数据价值撬动更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06
特斯拉,用降价向许多车企发动了降维打击。
对很多车企而言,就算这次难以接招,也该从中学到些东西。
都知道,造车圈吹起牛皮来,牛都不够用——很多车企负责人口头大跃进,言必称「碾压BBA(宝马奔驰奥迪)」「干掉特斯拉」……
但要把吹的牛变为现实,基本前提该是:正视差距,做得更好。
原文标题 : 特斯拉,用降价发动降维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