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绿色科技之战:美国挖了两个坑,把欧洲工业掏空了

环球零碳
关注

02 制造业流出,欧洲的“去工业化”担忧

汽车是制造业的一个象征性产业,汽车产业的流出,对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溯源起来,欧洲制造业的流出,在《通胀削减法案》之前就开始了。

俄乌战争发生后,受能源价格暴涨和供应链不畅持续影响,欧洲一些制造业企业就开始被迫停产或将生产线外迁。

由于美国能源价格远低于欧洲,加上拜登的补贴政策,美国成为欧洲企业生产线外迁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据德国《商报》日前报道,仅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就吸引了60多家德国企业前往投资扩展业务,其中包括汉莎航空、西门子、阿尔迪和费森尤斯,这4家公司最近累计扩大投资近3亿美元。

美国各州为了吸引欧洲企业,正积极宣传“美国一直是德国公司重要投资目的地”,以争取外国企业迁入或扩大投资。

德国制药巨头拜耳向波士顿一个新生物技术中心投资1亿美元。德国特种化工企业赢创工业集团日前在宾夕法尼亚州新设创新中心,赢创还希望投资2亿多美元在印第安纳州建立生产基地。

2022年至2026年,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计划将其全球260亿欧元投资额的约15%投资于北美。

美国弗吉尼亚州经济发展局称,今年已有6家德国公司宣布建立或扩大在弗吉尼亚州的业务,而2021年只有两家。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随着一些企业因美方补贴政策而把生产转移到美国,法国估计将损失80亿欧元。

新华社的《制造业流向美国加剧欧洲“去工业化”担忧》报道认为,高昂能源成本正迫使不少欧洲国家的能源密集型企业减产或停产,令欧洲面临“去工业化”挑战。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欧洲工业结构可能永久性改变。

欧洲有色金属协会表示,欧洲一半的锌和铝生产已经处于停滞状态,欧洲金属冶炼厂面临生存威胁。该协会呼吁欧盟及各成员国立即采取行动,“保护战略性能源密集型产业,防止永久性失业”。

一些业内人士预计,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经济可能因为工业竞争力迅速下降而永久改变。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中心负责人奥利弗·法尔克说:“如果能源价格长期保持高位,一些行业将离开德国。”

欧美绿色科技之战:美国挖了两个坑,把欧洲工业掏空了

03 留给欧洲的时间不多了,新贸易战风险加剧

美国不管是无心插柳,还是有意栽花,这种持续“挖墙脚”的行为,显然让欧洲很恼火。

这也激发了欧洲商界和政界的普遍声讨。

法国《世界报》12月1日发表社论称,欧盟国家有理由抗议美国这种明目张胆、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保护主义行为。

多个欧盟国家官员表示,必须尽快解决美国拟向本土电动车行业提供高额补贴引发的争端,否则欧盟方面将采取应对措施。“我们不能等待太久……有必要在短期内采取行动。”瑞典外贸大臣兼国际发展合作大臣约翰·福塞尔说。

为了希望获得美国豁免,法国总统马克龙11月29日还专程对美国进行访问,并在12月1日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谈。

马克龙在访问期间,多次表态美国新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相关措施对欧洲企业而言“极具攻击性”,是在以损害欧洲利益的方式解决美国的问题,会导致欧洲正在推进的新能源项目面临终结。

拜登则表示,不会因该法案中的本土补贴政策引发欧洲国家不满而“道歉”,但可以对法案内容进行“微调”。

分析人士认为,产业补贴政策事关美欧各自重大利益,尽管美国不希望因为此事破坏美欧关系,但也不太可能作出实质性让步。因此,跨大西洋关系可能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一问题持续紧张。

对于欧洲来说,面对美国的“挖坑”,面临有苦说不出的尴尬。如果跟美国硬抗,打起贸易补贴战,一是欧盟这么多国家,本身就难统一行动,即使达成共识,陷入能源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欧洲,也没有多少实力来对企业进行补贴了。

但放任美国这样不顾国际贸易规则“损欧利美”下去,欧洲的制造业恐怕所剩时间不多了,持续一段时间,欧洲工业“空心化”恐怕很快到来。

(参考文献详见阅读原文)

关于我们:


       原文标题 : 欧美绿色科技之战:美国挖了两个坑,把欧洲工业掏空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