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之都”改写汽车城市地理

帮宁工作室
关注

作者 | 甄 瑶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以新能源兴城,已成为新趋势——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兴起,正在广袤辽阔的中国版图上,助力多座城市借势腾飞。

纵观汽车百年发展史,在一些国家,一个汽车品牌就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命脉,汽车兴城的例子不胜枚举。

号称“英格兰的心脏之都”的伯明翰,凭汽车产业成为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实现从小村庄到世界车间的时代转身;丰田市,是著名汽车品牌丰田的总部所在地,被称为日本的汽车城;沃尔夫斯堡(狼堡),一座德国的新兴城市,得益于大众汽车在此落户,成为举世闻名的汽车城……

在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也催生了一座座汽车城。这些汽车城合力助推中国汽车产业崛起,带动城市现代化进程,甚至改变了当地的发展格局。

今天,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中国已经形成了八大汽车城。

▲长春国际汽车美丽的城市环境

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就设在这里,故有汽车城之称。

原为山村小镇、现已发展成新兴工业城市的湖北十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之一,是东风汽车公司的发源地,现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大型汽配企业,还拥有全国一些最具实力的汽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最大汽车配件交易市场。

此外,上海、广州、北京、武汉、重庆、柳州等城市也因深厚的汽车产业,被人们冠以汽车之城。这些城市都有代表性的汽车企业和品牌——上海有上汽集团,广州有广汽集团,重庆有长安汽车,武汉有东风汽车,北京有北汽集团,而广西柳州则是上汽通用五菱的大本营。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进入变革新阶段——“双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在百年一遇的时代机遇面前,吹响新汽车号角的,不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传统汽车产业重地,还有合肥、常州、深圳、苏州、杭州、青岛等后起之秀——这些新秀都在向“新能源之都”目标发起冲击,改写了中国汽车地理的版图。

一面是传统汽车城加速换新,一面是造车新城异军突起。这场由地方政府为主导,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等多家机构参与的“汽车造城”之浪潮,在相关城市愈演愈烈。

在新一轮“新能源之都”之争中,哪个城市成为了扛旗者,奔跑在风口最前沿?在“新能源之都”的榜单头部上,站着哪些城市?

01.

“风投之城”合肥

新能源汽车争夺战,一直在国内诸多城市之间打响。

抛开一众老牌汽车城市,新入局者如合肥、深圳、常州、青岛、杭州等城市闻风而动,毅然投入到新能源造车新浪潮。

“多地聚焦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因为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汽车产业本身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对GDP贡献最大的五大行业之一。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作为综合性产业,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可以促进提升当地经济水平,同时可催生现代城市进化,甚至改变城市的发展格局。

早在2009年,我国启动“十城千辆”试点城市,多个城市行动起来,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从立局起步到加速腾飞,新能源汽车高速成长,成为新一批城市升级转型产业结构的一帧剪影。

过去几年间,有超过百家新能源车企成立。这些新势力车企的背后,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给予土地和资金支持。

2022年12月7日,大众安徽首辆预量产车型在合肥下线。“这是大众集团电动化布局的重大成果,也是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成果。”合肥市政府副市长朱胜利在现场说。

汽车是合肥的优势产业。上世纪60年代,一辆2.5吨载重货车的诞生,拉开了这座城市汽车工业的大幕。统计显示,2021年,合肥汽车产量达63.71万辆,同比增长8.7%。

近年来,合肥更是一跃成为招商引资城市中的一匹黑马,并以稳、准、狠的投资眼光,被誉为“风投之城”。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肥大手笔押注,招揽来了蔚来、大众、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奠定了其在新能源时代的产业地位。

“从工厂开建到首辆预量产车型下线,我们仅用了18个月,这是了不起的速度。”据大众安徽首席执行官葛皖镝介绍,生产这辆车的车身车间占地14万平方米,配备约900台机器人,是大众汽车在华工厂中自动化率最高的车间。

同样创造了不起的速度的,还有比亚迪合肥基地。

去年6月30日,首辆“合肥造”比亚迪从基地下线。这一天,距离比亚迪与合肥牵手的日子,才过去不到一年时间。这预示着合肥正加速迈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

让其他城市眼红的是,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一期总投资约150亿元,项目达产后,可实现整车年产值约500亿元,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产值1000亿元。

让人眼红的还不止这些。比亚迪合肥基地二期项目于去年5月签约,总投资150亿元,预计2023年3月底建成投产。按照规划,比亚迪合肥基地一、二、三期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整车132万辆,年产值近20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产值不少于3000亿元。

合肥市大手笔押注新能源汽车赛道,让当地汽车产业迎来转折点。

目前,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305家,形成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和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包括比亚迪、蔚来、大众(安徽)、江淮汽车、合肥长安、安凯汽车等6家整车制造企业,以及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科技等关键配套企业。

近3年来,合肥累计签约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项目158个,总投资1411亿元。2021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营收1029.5亿元,产量14.5万辆,同比增长148%。合肥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合肥将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力争实现整车350万辆、电池300GWh、产业规模超万亿的目标。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