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与利空相互叠加,2023年中国车市前景四大猜想

汽扯扒谈
关注

在一片“再见,再也不见”的祝愿声中,我们告别了2022年,迎来了2023年。确实对于多数人来说,2022年的经历并不如意,疫情的反复无论对于生产端,还是消费端,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2022年虽然全面数据还没有出炉,但是从12月份每周销量数据来看,乘用车全年销量超过去年已是定局,特别是批发销量,相比去年增长明显。那么2023年,在多重利好和利空作用叠加下,中国乘用车市场预计会呈现哪些趋势?

车市难有明显起色?

对于2023年,最大的利好还是在于可以抛开“疫情反复“这个变量,因此汽车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不会像之前出现大规模和大范围的停滞。不过进入2023年,随着购置税补贴和新能源补贴政策到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市场需求,因此在2023年前期乃至上半年,车市销量走向可能并不会如餐饮、旅游等行业迅速反弹。

实际上, 2022年车市下半年走势就显得有些乏力。尽管有多项消费政策刺激,但还是出现自2008年以来首次"金九银十铜十一"的环比下降特征,就已经看出中国车市在整体经济和消费信心仍待恢复背景下,中国车市很难短时间迎来高点。在没有新的政策刺激系啊,消费者持币待购或者延迟换车的想法,都会带来更多市场观望情绪。

混动车型更吃香?

在2022年,尽管中国车市整体平稳,但是新能源市场依旧“井喷”,实现同比翻番增长,提前三年完成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如今新能源车型市场份额继续提升,成为中国车市重要力量。可以明确,2023年的中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车对于燃油车的替代将进一步加速。

不过随着新能源车型补贴的终止,尽管还有车企推出与补贴退出前的“保价”促销政策,但是这些都并非长久之计,新能源车型整体还是呈现出涨价趋势,这对于纯电动车型影响更大,这直接导致电动车减缓在15万元以下基盘市场渗透速度,同时在远程和节假日出行,纯电车型出行效率偏低,这都会让更多消费者,将目标转向增程、插混等混动车型。

合资品牌经销商淘汰加快?

2022年尽管车市销量看涨,但是经销商整体盈利状况不佳。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有41.2%的经销商门店出现闭店现象,且多数闭店时间在两周以上;超73%的经销商无法完成销量任务,其中61.1%的经销商任务完成率不足80%。

对于多数经销商而言,目前处于两难境地。不仅卖车利润越来越低,而且维修保养到店率也在下滑,同时获得销售线索成本越来越高,汽车经销商的利润被瓜分的越来越薄。相比自主品牌经销商,没怎么经历过“苦日子”的合资品牌经销商压力更大。

合资品牌市场份额迅速下滑,新能源产品竞争力弱,燃油车型保值率下滑,这让很多合资品牌经销商店面冷清,“僧多粥少”只能通过提升收费,降低服务品质来“找平”,这也引发流失更多消费者的恶性循环。

出口能力成为新变量?

中国国内市场早已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这就意味着国内市场从销量很难有明显提升,市场份额往往都是此消彼长。而借助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方面的优势,去拓展海外市场将成为带动车企消费新变量。

2022年前11个月,我国汽车出口278.5万辆,预计全年出口将突破300万辆,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而无论是自主车企还是合资车企,如果能及早布局海外市场,打通海外销售渠道,显然有更多突围的机会。

结语:显然从2022年车市表现来看,新格局下给车企带来新的思路和打法,2023年车市竞争激烈程度和市场压力只多不少,同时消费者购车欲望却亟待恢复。因此2023年车市仍存在相当大的变数,机会仍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原文标题 : 利好与利空相互叠加,2023年中国车市前景四大猜想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