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智车科技
/ 导读 /
2022年的自动驾驶行业,注定为载入史册的一年。一方面多家公司经历落地危机与裁员压力,让本就不明朗的自动驾驶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另一方面,自动驾驶相关的政策也在持续放松,让企业们能够更加自由,合理地去安排公司未来的走向。本篇文章带领读者回顾一下2022年自动驾驶所走过的路以及遭遇的困难挑战,以此来展望未来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1
自动驾驶最大寒潮降临
自2019年后,自动驾驶在2022年迎来了新一轮寒潮。这是从独角兽集体遇劫开始的。2022年,曾累计融资36亿美元、估值高达73亿,背靠福特、大众两大巨头的自动驾驶独角兽Argo AI突然宣告破产;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在CEO被董事会开除后又启动大裁员;英特尔旗下的Mobileye在年初提交IPO申请后,在年末时估值跌去三分之二;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的估值从最高1750亿美元下跌到300亿美元;亚马逊无人配送车项目Scout突然宣布关停……
自动驾驶行业的寒气传遍全球,国内企业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从行业数据上来看,有不完全统计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自动驾驶行业累计披露的融资金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这与2021年的850亿元人民币相比大相径庭。一方面投资者眼看多年来自动驾驶还只存在于demo中,迟迟无法落地导致渐渐失去信心;另一方面,自动驾驶企业们也逐渐达成了共识,在短期内无法获得收益的条件下,必须先找到商业落地的可能方向,让市场与投资者们获得信心,来引领未来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发展。
与此同时,受到芯片短缺问题的影响,多家新能源车企产品仍然出现一车难求或提车周期超长的情况。对于自动驾驶功能而言,高算力的芯片是不可或缺的,“缺芯”带来的自动驾驶功能的部署延期,也让投资者与消费者渐渐感受到对未来的担忧。而国内汽车芯片自主研发不足、供应高度依赖国外、产业链发展滞后更是我国芯片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只有克服这些困难,自动驾驶的寒冬才能更有希望去度过。
2
渐进式路线成为行业共识
在寒潮来临的背景下,活下去成为了几乎所有自动驾驶企业们的共识。在技术壁垒始终存在且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环境下,从L4自动驾驶降维辅助驾驶来获得短期商业落地的渐进性路线,也越来越受到行业内玩家们的青睐。
事实上,自动驾驶的实现路径一直存在渐进式与跨越式之争。渐进式路线是指从相对基础、难度较低的辅助驾驶入手,从 L1 逐步到 L5;跨越式路线则是提倡直接研发 L4、L5 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一步到位。2022 年,伴随大批跨越式的自动驾驶公司倒闭裁员,以及众多跨越式玩家布局渐进式路线,路径之争逐渐明晰,渐进式路线成为行业共识。
可以见得,在量产决定成败的今天,渐进式自动驾驶路线展现出另一番景象,正在大规模商用落地。一方面在商业落地获取收益的帮助下,来资助预研团队继续攻克高级别自动驾驶难关;另一方面也使得大众能对未来真正的自动驾驶落地产生期待与信心,率先体验到的辅助驾驶在帮助车主完成有限驾驶功能的基础之上,也让车主们体验到未来生活的感受。
3
中国自动驾驶行业迎来密集政策支持
2022 年,中国自动驾驶行业迎来密集政策支持,并首次实现立法突破。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交通部等中央部委的宏观政策引导以及 40 多个省市地方政府的管理实施细则,为自动驾驶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多项宏观政策将自动驾驶纳入其中,自动驾驶的中长期发展确定性增强。1 月,国务院印发的《" 十四五 "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稳步推进自动驾驶、无人配送、智能停车等应用。另一方面,地方先行试点,实现自动驾驶立法突破也逐渐成为新时代的趋势。7 月,深圳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我国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诞生,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登记、上路行驶、事故责任认定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11 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出台,明确了事故责任认定规则、交通违法行为及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置要求,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自动驾驶汽车发展。
我们都知道,法律法规的确立将是自动驾驶能真正实现落地的前提,也只有国家政府的支持,才能使得自动驾驶引领的新一代产业革命成为可能。可以预见,权责分明、有据可依的法规政策体系,有利于解决自动驾驶安全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认定,将促进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运营。
4
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试行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众们看着路上测试的自动驾驶车,看着里面配备的安全员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自动驾驶车辆里面还是有驾驶员?当然,行业内的我们都理解,这是为了安全考虑,毕竟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还远远不到无接管的L5水平。但是只要安全员存在于车辆内部的一天,就无法证明为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而要想去掉安全员,却受到了目前政策法规的禁止。
这一切在2022年得到了改变,在一年多时间里,我们逐步见证了无人车运营政策的放松,路上的无人车也从主驾驶坐人到副驾驶坐人,最终进化成全无人的样子。以萝卜快跑为例,除了武汉之外,“萝卜快跑”的全无人自动驾驶车队已经驶入了北京和重庆。去年12月,“萝卜快跑”成为首批获准在京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测试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正式在京开启前排无人测试。目前,“萝卜快跑”共投入10辆全无人自动驾驶车在北京开发区划定时间与路线内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测试。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也只有真正脱离安全员的监视,才能让外界放心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未来技术的普及之路才会更加顺利。
5
国产激光雷达的量产元年
作为自动驾驶中最为重要的硬件之一,激光雷达之于自动驾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2022年,受无人驾驶和辅助驾驶的进一步政策支持,激光雷达在中国市场的规模扩张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每个季度的出货量都呈现双数的增长。
数据显示,目前行业内出货最多的企业为法雷奥,出货量占据了三分之一,剩余的国产厂商占据了4成左右。这样的数据离不开新能源车的强势表现。其中国产车载激光雷达占据了整个新能源市场90%以上的份额。而2023年车载激光雷达装车量预计将接近百万辆。其中90%的装车量仍然来源于国产品牌。
在这其中,有禾赛、速腾聚创等专精企业,也有华为、大疆等企业跨界,在他们进入乘用车市场以后,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至了万元以内。而近期,禾赛科技已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招股书,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或将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
国产激光雷达的崛起,将给中国的自动驾驶带来更多的帮助与期望,也将助力低成本的自动驾驶技术更快落地,走进消费者的生活。
6
自动驾驶行业的安全性之路
对于自动驾驶来说,安全性是社会各界最为关切的话题。客观来看,自动驾驶虽不能 100% 保证行驶安全,但安全性整体高于人类驾驶水平。开车的都知道,人才是交通安全中最不确定的因素,自动驾驶能够显著减少人为因素(如驾驶员违法违规操作、注意力不集中、驾驶经验不足、酒驾、醉驾等)产生的道路交通风险,据《自动驾驶汽车交通安全白皮书》,自动驾驶汽车正常行驶时,人类驾驶 80% 的事故致因能够得到有效避免。
随着政府对于自动驾驶行业的政策支持,自动驾驶真正到来的一天已不会遥远,技术革命的未来前景也得到了行业内的一致认可。当然,科技创新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技术、整车制造工艺、用户为王理念的融合产物,目前面临安全问题挑战是非常正常的。众多市场参与者从自身角度出发,探寻不同解决方案,形成行业合力,自动驾驶技术的最终商业化落地值得期待。
- End -
原文标题 : 自动驾驶总结与展望:履践方致远,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