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与集度生死攸关的时刻

光子星球
关注

第二片“竹林”

集度与小米,就像六年级下学期开学时的转学生,时间不我待,尤其是在供应商眼里,小米是一头无论如何都得挤一挤的奶牛。

种种迹象表明,小米造车与其构筑手机供应生态有类似之处。相关企业要么是本身体量不大,且有强烈1-10需求的初创团队。小米造车能带给他们一次全方位的提升,包括规模化、品牌背书以及长效经营所必要的资金。

一家小米汽车供应商提到,先前接触中,小米方面大致介绍了合作形式,并提到了投资的可能,如果年内可以给出样品,通过测试,一切如同水到渠成。

这家供应商表示,“我们当然希望可以傍上这样的巨头,如果要投资我们,可能轮不到我们说同意与不同意。”为了防止自己过早地失去对团队的控制力,他日前正在四处奔波,筹划引入战略投资者。

另一个成熟案例则是禾赛科技,2021年D轮3亿美元的投资中方才出现小米集团,并且在此后的D+轮中小米集团独自追加了7000万美元。随着智能化加速,各厂商相继走上堆料之路,作为堆料界的资深玩家,小米初步布局了一片汽车供应链生态。

2019年,小米集团、顺为资本以及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开始在新能源赛道布局,在2021年达到高峰,这一年小米系资本至少参投了23家企业。

其中不仅包括前面提到的激光雷达厂商禾赛科技,还包括视觉感知芯片厂商黑芝麻智能、AI充电解决方案商始途科技、自动驾驶初创企业Momenta、车载HUD(抬头显示系统)研发商泽景电子等等,很容易发现,其中有相当比例是硬件初创公司。

新能源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力的竞争,背后实际上是供应链能力的比拼,过去BBA的优势其实有一部分即是来自供应链的护城河。眼下,汽车零部件洗牌,并形成了个别产业集群,如地平线与禾赛科技不仅有着产品上的互通,连内部管理方面也是彼此联动的。

从芯片到摄像头,再到座舱,不断投资的小米已经在已经在一些核心环节有了不少积累,而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通常面临毛利率不稳定,小米的到来也为之带来了希望。“传统车企上一个新的设计会走一两年流程,新厂商会短很多。”

吴凡在此前小规模沟通会中提到,新造车与传统车企在流程管理上有一个巨大差异。

传统车企在自下而上,层层汇报的体制下,创新很难从底层生长出来,但是在互联网公司,不存在这种体制。夏一平可以周末跑到车间问东问西,一个实习生也可以抓住任何一个设计师来一场头脑风暴。

不少传统车企普遍存在三级评审的情况,大部分技术革新都消失在这个过程中了。

一级评审时,或许工程研发、质量检测与成本采购部门相对容易达成共识,可方案到了二级评审,将直面品牌、市场、营销、总经理等环节评审,不同负责人之间的battle其实是角度之争。

据了解,传统车企往往是环环相扣,走完整套流程可能需要9个月左右时间,而新车企一般会采取并行,只需1-3个月时间。

行业卷中卷,末浪急上急

业内普遍认为,集度与小米两家“末浪”入局之时,行业已经卷无可卷。

在车规要求下,小米和集度不可能给太多提前量,在有限空间内,很难做出差异化。眼下集度希望能在芸芸众生中,尽可能不要成为下一个中规中矩的“自游家”,所以才频频与“三体”、ChatGPT、机器人扯上关系,其目的还是而是给自己打上一层厚厚的“科技”粉脂。

小米造车的种种或明或暗的信息显示,其新车能发挥的空间同样非常有限,自动驾驶在合规要求下,只能围绕L2的各类场景做文章。按照过去“小米式”创新的逻辑,更有可能是在工业设计和材料学上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东西。

比如外壳引入新材料,内饰里替代塑化件等等,毕竟花了那么多钱投了核心零部件厂商,自己也没有必要重复造轮子。

观察集度与小米,要从三个变形的角度衡量,分别是品牌初衷、设计落地、量产交付。集度一直坚持不着地的未来感,设计方面妥协不多,接下来的交付将会给出市场的答案。

至于小米,经历高层动荡后,眼下面对的是嗷嗷待哺的供应商与造车资质等问题,许多环节都还充满变数。

只是,由于选择入场的时机都很晚,市场留给他们的空间已经不多了。如果成了自然皆大欢喜,但是一旦败了却会有不同的姿态。

对集度而言,没做成除了当初的投资打水漂以外,应该不至伤及百度的基本盘。但是对于小米而言,造车成败将决定小米的未来,一旦没成将很可能会拖累手机基本盘。

       原文标题 : 小米与集度生死攸关的时刻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