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为什么高效?

电动大咖
关注

02

结构高效 短时间有机会出好成果

当然了,组织高效只是造车新势力能成功的一部分原因,真正让他们能快速站上10万台/年台阶的,还有智能电动车结构高效的原因。

在乔布斯的自传中有这么一个理论,如果一个公司的产品足够出色,那么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大概率是一个伟大且优秀的产品经理,虽然这条理论无法适用于所有行业,但至少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可以窥见一些规律。

燃油车时代,产品的使用场景其实是比较单一的。如果你想要一台越野车,那么它注定重心高、油耗高,且操控差、极限低;如果你想要一台性能车,那么它空间小、悬架硬、舒适性非常一般。如果你想要一台水桶家用车,那么它既不能越野,也没有多少性能。总之大多数车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你有怎样的需求,就选择怎样的产品。

造成这样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燃油车不仅物理局限非常大,在关键技术上也很难再进行突破。而一台有着智能电气架构的车型,很容易就能实现过去燃油车几十年未曾达到的目标,比如极高的能量转换率,纵向的车身域动态控制等等。

在实现了技术跨越的同时,智能电动车的结构又反而比传统燃油车简化了不少,造车新势力不用再费尽心思去找欧洲的大厂调校动力总成,不用在热效率上死磕,不用为了用6AT还是8AT开100次会议。这些所有的测试、验证流程,最终都简化为向供应商购买电机即可。

注意,这里并不是说新能源车技术简单,而是那些需要“花时间”的零部件,在新能源车上大大减少。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造车新势力来说,它们主要研发的方向是电气架构以及车身域、动力域的软硬件等等,包括各个单体部件的控制系统以及中央域控制系统,像空气弹簧、电磁悬架、智能座舱等等都有单独的控制器。

尤其是对于全栈自研的企业来说,研发难度并不会燃油时代的技术突破更低。

不过,哪怕是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电气架构、平台的研发周期都可以缩短到2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达到相对成熟可用的水平,哪怕有一些BUG,后续也可以持续优化通过OTA推送用户升级。但燃油车不行,没有足够的验证和测试流程很难谈得上稳定可靠,并且直到今天,也没有几台燃油车真正支持车身域的OTA升级。

此外,由于我国对新能源车的绝对利好,让行业上下游供应链产业发展都更加成熟,而优秀的供应商会拿出一整套解决方案。过去,你找博世也好、大陆也好,他们都只有单个系统的解决方案,但如今你找上宁德时代,找上华为,可以获得整套三电的解决方案。

也正因为供应链体系的成熟,与优秀供应商合作也可以变成一桩行业佳话,能拿去宣传。

要直到在燃油时代,没有一台能获奖的自研高指标发动机,很快就会被消费者盖上没有自主研发能力、没有核心技术、组装厂的大帽子。不得不说,技术革命让评论的声音也改变了方向。

所以,因为车身域、动力域的结构不同,新能源车所呈现出在研发周期、研发模式上的高效,大咖将其称为结构性高效。

写在最后

一家企业,一个行业的成功与否,当然不是寥寥数千字可以表达清楚的。只是通过与传统汽车公司的对比,我们发现了造车新势力差异化的部分,而这些特点到底是不是他们改变行业的原因,大咖不敢断言。但可以确定的是,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思维,已逐渐不能适应未来智能汽车时代了。

       原文标题 : 造车新势力为什么高效?丨EV100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