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蓝齐
编辑 | 闪电
美编 | 邱添
审核 | 颂文
过去20年间,全球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汽车行业“弃油向电”之势已不可挡。
油车时代,在燃油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方面集大成者的大众、丰田、福特、通用、宝马依然是汽车行业销售额TOP企业。但当电动车逐渐成为主流,这些企业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积累极有可能“不再具有价值”。
反而是那些在动力电池、汽车电机和电控系统有优势的企业,会在未来更具竞争力。这一点在资本市场表现更为明显,如特斯拉以超过7000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车企第一名。
汽车行业新的变革已然来临。如何做电动车,如何做透电动车市场,消费者需要怎样的驾驶体验等,是摆在所有厂商面前的共同命题。在此背景下,创维汽车创新性地提出的健康理念,能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未来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1、汽车产业新引擎,国产新能源汽车“抢跑”全球
“双碳”政策利好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一路狂奔。自2001年确立混动、纯电、燃料电池三大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发展路线后,我国新能源汽车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和长达13年的财政补贴,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革命的进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05.8万辆,同比增长96.9%,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的60%以上;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
(图 / 创维汽车2023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
汽车出口也成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达到340万辆,同比增长55%,首次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12万辆,同比增长190%,占汽车出口总量的33%。
并且,向好的趋势还在延续。今年1-3月,我国汽车出口达68.2万辆,同比增长43.2%。业内人士预计,今年汽车出口将延续强势增长态势。
在一众汽车厂商中,除传统车企上汽、奇瑞、比亚迪外,一些新兴的车企开始崭露头角。
2022年,创维汽车全年总销量21916台,同比增长255.72%,其中,7-12月销量再次突破,实现六连涨。
值得一提的是,近3年来,创维汽车海外业务快速迅猛。截至目前,已覆盖至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市场环境复杂的2022年,创维汽车在海外销量和销售金额均实现10倍增长,销售金额突破10亿元大关,海外发运量占到了总销量的15%。
2、向下扎根扎,十余年商用车经验的复利效应
这场造车逛潮席卷市场,热闹程度不亚于家电和智能手机市场。其中,创维汽车属于低调的一家。
事实上,创维对于造车并非毫无基础,而是在造车领域深耕十余年的“老兵”。在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看来。创维造车属于蓄谋已久,“早在2005年就意识到汽车是个大产业,必须搞起来”,只不过,彼时的创维做的是类似后视镜等汽车电子产品。
直到了2010年,创维开始加大造车步调。当年黄宏生成立开沃新能源(现“开沃集团”);2011年初以5亿元收购南京金龙客车60%控股权。
自此,创维造车维度也从造零部件上升至造整车。原来专注商用车的南京金龙客车,先从小的大巴车切入市场,逐渐扩展到物流车、电动重卡、矿卡等,到了2019年11月,便做到了国内客车销量第二,仅次于宇通。
2017年,开沃集团开始尝试进入乘用车领域。2019年,天沃把乘用车品牌命名为“天美汽车”,但销量未达预期。直到2021年初,黄宏生将“创维”这个牌子用于乘用车后,才真正打开市场。
对于制造业,黄宏生认为要把钱用在关键方面,“人家搞一次发布会,花8000万,我搞一次这样的会,只花100万。我把这些钱省下来,用在刀刃上,投放到产品上,实现用户价值。”
(图 / 创维汽车2023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
他所说的“刀刃”直接表现在“1333计划”上——投入100亿,把创维汽车商乘两用的生态搞起来;再投300亿,把创维汽车做到全球TOP10,并链接资本市场,市值做到3000亿,然后再干30年,培养“杰出企业家团队”。
由此不难看出创维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决心和实力。“创维从家电走向新能源汽车,是全球第一家从综合家电龙头企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的公司。”黄宏生表示。
拥有30余年家电出海经验的创维,在汽车出海上同样有着天然优势。创维汽车海外事业部副总裁黎明表示,创维汽车在海外的成绩显著,重要原因之一是创维的海外认证做得足够好。
海外确实是新能源汽车的蓝海市场,但同时也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标准极为严苛。大至工厂,小到细微的充电接口,都有一套详细的标准。这就要求有志于出海的国内新能源车企对自身汽车从设计到产线进行相关的技术改造。
即便如此,创维汽车不仅是第一个通过欧盟认证的中国新能源电动车企业,同时还拿到了大批量认证WATA,这也意味着创维汽车在海外市场大有可为。
按照创维汽车的计划,2023年将打造5个销量规模超过1000台的海外市场。不过在创维汽车看来,海外乘用车是消费品,获得欧盟的认证,并不代表创维汽车的产品适应性能完全满足客户需求,相反未来产品的持续迭代是需要长期坚持做的事。
3、健康与安全,创维汽车的两大“底座”
当前,汽车早已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多人将其视为娱乐和办公的“第三空间”。根据第三空间的定义,随着自动驾驶的普及,用户将可以在车内娱乐、学习、休息或睡觉、玩网络游戏或观看最新的电影。
这种趋势,对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作为“汽车”的基本功能,更要在“第三空间”层面有所创新。
在此背景下,健康和安全就成为创维汽车的两大侧重点。这里的安全有两层含义,安全不仅包括汽车本身的行驶安全,更包括驾乘人员的健康。
安全层面,创维汽车基于过去十余年的商用车造车经验,实质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追求产品迭化与安全性能提升,一直是创维汽车的追求。
近期,创维汽车发布了“4390品质战略”——这是创维汽车建立的一整套品质管理体系,旨在通过4种认证体系、9大质量管理工具、单一车型整车测试不少于300万公里、全方位保障产品品质,实现交车0投诉。
创维汽车总裁、联合创始人吴龙八对「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说道:“创维汽车坚持正向研发,不断技术革新,在三电、高压充电、汽车智能化等多个领域发力,力争解决行业痛点和难点。”
对于此前创维汽车中大型SUV创维EV6获得了C-NCAP碰撞测试的一颗星的结果,吴龙八认为:
创维汽车2020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当时开发的标准为2018版C-NCAP,开发测试试验验证也在天津中心进行,摸底结果达到5星要求。2021版标准和2018版标准变化很大,尤其在侧面碰撞,18版台车碰撞,21版采用的是柱碰,此外,在ADAS测试要求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性。
当然,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对安全的开发要紧跟新标准。创维汽车第一时间和天津中心专家沟通分析,提升产品,对ADAS和柱碰进行了全面优化。最终通过了中心摸底测试,达到理想效果。
以侧面柱碰撞试验为例,2021版要求车辆的碰撞速度为32km/h,同时车辆纵向中心线与车辆运动方向形成75°的碰撞角,并在前排驾驶员位置放置假人,以测量人员受伤害情况。由于撞击的是柱子,局部面积会承受巨大的冲击力。但2018版的碰撞试验则是台车对撞,其冲击力和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都相对更低。
“今年1月开始,创维汽车在天津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在研发、标准以及系统层面进行新一轮的摸底。在欧洲市场,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的碰撞测试。”吴龙八针对近期创维汽车在安全及测试层面的动作补充道。
健康层面,创维是全球首家为车主提出健康解决方案的车企。依托开沃集团的技术实力,为用户打造新一代智能、环保、科技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健康是1,其他是后边的0。现在,汽车产业越来越重视健康领域的投入。正在从‘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向‘新五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健康化)迈进。”黄宏生表示,创维汽车选择将“健康”作为差异化竞争的关系因素与核心竞争力,致力于将新能源汽车打造成为“第三健康空间”。
创维汽车在业内率先开启健康技术的迭代升级,已从1.0时代走向2.0时代,将体感助眠乐曲、VAT体感音乐疗法系统等融入汽车智能化座舱,推动汽车座舱从被动健康向主动健康持续转型。
这并非终点,而是健康理念的一个节点。“不久的将来,创维汽车将进化到3.0,即通过人工智能光谱等先进技术应用实现健康预警,再之后过渡到4.0阶段,将智能健康管理引入到汽车上,实现在线问诊等功能,形成健康生态。”显然,黄宏生对于健康汽车的打造早已有了清晰的规划。
(图 / 创维汽车官网)
“一是把中国制造从家电升级到汽车制造覆盖全球;二是为人类提供工作效率大十倍的移动空间;三是为车主提供深度睡眠与深度养生,让每一位车主实现百岁人生。”黄宏生表示。
4月18日,上海车展亮相的创维汽车2023款车型创维EV6Ⅱ及创维HT-iⅡ,在此前碰撞测试丢分处做了相应提升,并且在健康层面做了升级。公开资料显示,两款车轮采用最新8核芯片自研车机系统、Skylink2.0健康座舱、20寸全新轮毂等新一代软硬件解决方案,实现市场、交互、健康等多重升级。
未来,创维汽车将对Skylink3.0进行技术解析,除了继续升级现有的体感技术、检测技术、空气健康技术之外,通过统一的大健康管理平台,将技术及此前积累的用户健康数据整合起来,基于多种场景健康技术的融合应用,提供更全面的健康座舱体验。
4、写在最后
聚焦健康,不代表不重视安全。在「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看来,聚焦健康的打法,与多年前创维在行业首倡“不闪的电视才健康”的局面格外相似。如今,在汽车领域,创维汽车聚焦健康的差异化打法,同样也走在了时代前沿。
随着国内亚健康人群增多,人们对汽车这个“第三空间”的健康需求也将日益攀升。这也意味着,在海外市场获得不俗成绩的创维汽车,在国内的市场空间也将逐渐加大。
原文标题 :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