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自主品牌的宏大蓝图:不仅要抢占细分市场,还要仰望高端
相比于外资品牌的颓势,中国自主品牌在本次上海车展上,可谓眼花缭乱,但是概括而言,自主品牌的蓝图有两条大致清晰的主线:那就是不仅要抢占中国全部细分市场,还要仰望全球市场的星辰大海。
从数据来看,本届上海车展,全球首发车型和概念车超过150辆,大部分都是新能源车,其中三分之二都来自中国品牌,比如,比亚迪海鸥、腾势N7、仰望U8和仰望U9,广汽埃安Hyper GT,吉利旗下的极氪X、领克08、银河L7,魏牌蓝山、长安深蓝S7、全新一代蔚来ES6、小鹏G6,星途品牌星纪元ES和星纪元ET,还有奇瑞全新概念车ARRIZO Star、捷途T-3等等。
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势不仅仅体现在新车多,更在于覆盖面广,涉及细分市场之多。中国自主品牌的野心很明显,那就是要抢占中国的全部细分市场。举例而言,比亚迪海鸥主攻小型车市场,极氪X进军20万级豪华电动A级车市场;广汽埃安Hyper GT则开始布局30万以内的电动轿跑领域;最令人兴奋的是比亚迪仰望U8和U9作为中国品牌的先锋部队,开始冲击百万豪车市场。
由此可见,中国自主品牌之间,在各个细分市场上的惨烈搏杀已经难以避免。篇幅有限,我们就拿长城和比亚迪举例。
4月末,长城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一季度总销量为 219,968辆,同比减少 22.41%。反映到财报数据上,长城汽车一季度实现营收同比下降13.63%;净利润1.74亿元,同比降89.34%。原因也不难猜测,因为一季度的价格战,长城主力品牌哈弗、欧拉和魏牌都被迫卷入其中。
但是对比亚迪来说,由于DM-i和深度电动化的红利,比亚迪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飙升411%,较2022年同期营业收入668.3亿元同比增长79.8%。对卷王比亚迪来说,除了此次亮相的海鸥,来势汹汹的驱逐舰07也备受关注,它将与汉、海豹一起,完成比亚迪在中高级车的三角布局,大家普遍预估,它的1.5L自吸版本DM-i售价将冲入18万元区间内,试图渗透到雅阁、凯美瑞目前2.0L低排量车型的空间,以目前中高级车年销量110万辆左右计算,60%的销量集中在16~18万元的区间内。
没错,比亚迪准备卷死所有人。如此强烈的对比,让长城万分焦虑。要知道,二季度对长城和比亚迪一样关键。海洋网能不能改变海豹和宋plus动力不足的现状?比亚迪宋plus能不能狙击枭龙MAX?海鸥能不能杀翻一众mini EV?这些都是今后我们要观察的。
面对比亚迪的压迫,焦虑的不只是长城,对于吉利来说更是如此,从2018年150万辆高度回落,在之后的4年时间内销量一直徘徊在130万辆,到2023年,吉利展台重点展示的银河L7能否一炮打响,能否完成新能源主赛道切换,能否重回150万巅峰,甚至冲击200万辆,成为吉利汽车追赶比亚迪的关键一步。
当然,最受关注的,当然是比亚迪仰望,它可以说是中国自主品牌冲击高端豪华车的重要标志,仰望在车展期间正式发布了专属于它的高端新能源架构“仰望架构”。仰望架构,可谓是比亚迪数十年技术积累的集中表现,六大核心技术,多场景覆盖的强悍功能,尤其是四轮独立驱动这一黑科技,真的是赚足了眼球。
04
中国汽车智能化的三张蓝图
几乎没有人会反对,智能化是最中国新能源产业最独特的优势。总体而言,之后的中国智能化,大约有3张蓝图。
首先第一张蓝图,就是中国自主车载芯片产业生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就整个芯片产业而言,简单来说,芯片产业早期是单芯片时代,也就是谁硬件性能强,谁就是赢家,硬件实力最强的,所以它能做出远超同行的大算力芯片。别人的算力是两位数,它能做到三位数,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而现在,情况变了,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广泛应用,自动驾驶芯片也来到了人工智能芯片时代。这时候看芯片性能,就不能光看算力了,还要看芯片本身有没有针对某个特定领域的算法,用芯片领域专业的话来说,这叫固化“特异性算法”。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芯片时代,比拼的,不仅是算力,还有算法,也就是说硬件可以落后(但也不能落后太多),但在自动驾驶这个细分领域的特异性算法上,我比你优化得更好。这样在整体性能上,我就能赶上你,甚至超过你。
这方面中国的地平线走在了前列,在上海车展上,地平线表示,自己的量产芯片征程5出货量已经达到10万+,先后与先后与大陆集团、采埃孚等国际Tier1开启战略合作,并且产品搭载在多家车企产品上,可以说是搭建了一个成熟的生态圈。
这时候,大家就能明白地平线的优势在哪里了,它首先靠着服务规模化,与车企深度绑定,优化自己的特异性算法,并顺势推出自己的第三代自动驾驶芯片,也就是量产的征程5。此外,黑芝麻智能A1000产品分别在德赛西威/保隆科技等Tier1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上进行搭载,芯旺微的MCU产品在电机、车灯、ABS等领域实现量产装车,加速实现车载MCU自主替代。
其次,是城市NOA走向大规模量产落地,重感知成为主要方向。
我们都知道,智能化下半场的关键,就是自动驾驶,而自动驾驶已经形成了两种模式的重大分野——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
所谓单车智能,顾名思义是让车越来越聪明。而车路协同,要求更高,不仅车要聪明,路也要聪明。更具体地说,车路协同,要求在路端部署多种传感器设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把信息传输到边缘计算端、云端和附近的车上,概括下,车端、路端、云端一起上。
如今,欧美公司如特斯拉,押注前者,而中国公司如华为,重注后者。我们都知道,驾驶系统是三要素组合:车+路+人。以此推导,要让中国选手赢,智能车+智能路,车路协同,两条腿走路这才是中国这场产业竞赛的真正核心。
就上海车展而言,城市NOA(领航辅助)走向大规模量产落地,成为众多厂商关注的焦点。首先是华为发布ADS 2.0算法,宣布无图城市NOA功能有望在2023年Q3开始在国内落地,其次,在主机厂方面,理想汽车发布“双能战略”,3D MAX 3.0的城市NOA辅助驾驶将于2023年Q2开始推送,年底前完成1000个城市的落地推送,能够彻底摆脱高精地图的依赖。最后,百度Apollo发布City Driving Max使用视觉+激光雷达以及轻地图的方式来实现城市NOA功能。
什么是领航辅助驾驶NOA?简单来讲,就是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环线等典型场景中,实现从A点到B点的自动驾驶。在此过程中,车辆将完成自动上下匝道、自动并线超车、自动路网切换等一系列动作,而驾驶者只需关注相应路况。这可谓是中国自动驾驶产业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最后,是智能座舱竞争加剧。
智能座舱背后指代的可以包括座舱的配置体验、车载大屏的功能体验等。一方面,在消费者层面智能座舱能够给用户在车内的时间带来更好的体验;而在车企层面也能够把智能座舱作为整车的核心亮点宣传。在智能驾驶尚未完全成熟的当下,智能座舱也就担起了汽车智能化的重任。
新势力主机厂自然不会缺席这一竞争,蔚来NT2.0 车型搭载 PanoCinema 全景数字座舱,支持外接 Nreal AR 眼镜,并且专门定制了 AR 交互和音响联动效果,可以实现车内等效 201 英寸大屏。蔚来也针对车内场景专门研发了防抖算法,来适应车内这种晃动移动比较复杂的情况。
在上海车展上,华为、华阳集团、德赛西威等多家企业发布AR-HUD产品方案,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音响功放、数字钥匙等座舱相关增量化产品逐步开始交叉,座舱智能化领域竞争加速。
对华为而言,备受关注的是发布了光场屏。
要知道,在传统HUD 只有在特定角度下,也就是主驾才能看到。但是全景视域桥的原理是类似在挡风玻璃下放了一整块屏幕,经过挡风的反射之后可以看到。所以只要在车内,角度是基本不受限制的,也就是每个乘客都可以看见。理论上也可以通过联动车内摄像头对驾驶员双眼定位,来实现 AR 道路融合显示的效果。华为的光场屏采用独创的光学引擎技术,首创大画幅、景深感、低晕动、眼放松的体验,大幅提升车内视觉感知,实现 3 米远距成像,40 英寸超大画幅,90PPD 超视网膜级清晰度,将沉浸的私人影院装进车内。
亿咖通与魅族联姻后也在本次车展上进行了首次联展,包括支持批量打造旗舰级智能座舱体验的亿咖通•安托拉(ECARX Antora)系列计算平台,突破全球智能座舱性能天花板的亿咖通•马卡鲁(ECARX Makalu)计算平台,为全球客户探索沉浸式智能座舱的体验创新提供了技术底座。汽车大脑(ECARX Super Brain)中央计算平台也同步亮相。
尾声
所谓“一张蓝图绘到底”,显然世界不是按领域来划分的,而是围绕挑战组织起来的。所有的成功,其实都是在绘制蓝图,从而定义挑战,解决挑战,最后,把蓝图变成现实,如今汽车产业大洗牌的时代到了,最终谁能笑到最后,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标题 : 第二十届上海车展,是今后中国汽车市场格局的一次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