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败退,中国品牌崛起

帮宁工作室
关注

编译|杨玉科

编辑|葛帮宁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底特律三巨头正在重新评估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和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战略。

福特汽车高管称,在中国将转向“更精简”的模式,专注于商用车和出口。尽管通用汽车准备在中国推出一批电动汽车,但高管们对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也直言不讳。受竞争压力加剧影响,Stellantis集团则选择了“轻资产”策略。

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日益激烈,大量生产出高质量、价格诱人的电动汽车,令这些跨国公司措手不及。

某种程度上,1970年代的美国经济与今天的现状非常相似——通胀上升,人们对未来普遍悲观,整体生产力持续下滑。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经济威胁不断加剧,只不过,当时的威胁来自日本,如今的威胁则来自中国。

随着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强势崛起,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大众汽车集团等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纷纷下滑。

“当中国汽车制造商如比亚迪,以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一半的价格进入市场,并推出高质量汽车时,就会得出一个‘难以超越’的定位。”普莫咨询公司(Plante Moran)战略与汽车业务主管马克·贝洛特(Mark Barrott)建议道,对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而言,现在可能是重新评估中国业务的恰当时机。

分析师和底特律汽车业高管均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大举投资本土生产后,正在击败多年来主导中国市场的外国竞争对手。它们通过交付中国消费者争相购买的汽车,以及利用传统汽车制造商对软件定义电动汽车起飞速度的低估,重新夺回地盘。

市场将如何震荡,以及退出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将在多大程度上试图卷土重来,仍有待观察。但一些专家表示,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或使大型投资面临更大风险。

01.

减退

福特汽车首当其冲,计划在华缩减投资。

2023年5月16日,其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坦率表示,面对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日益激烈的竞争,“无法保证”能够战胜它们,福特汽车将把重点放在商用车上,以减少资本风险。

“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最终赢家不会是传统汽车制造商。事实上,所有电动汽车品牌,比如比亚迪、特斯拉、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和长安汽车,它们都是赢家。”法利直言。

“即使在中国努力推出新的乘用车电动汽车,也不能保证能赢回客户。”当看到中国汽车制造商从外国品牌那里赢得买家后,法利声称,如果只是对中国电动汽车新周期进行再投资,没有任何保证或数据表明西方公司会赢。

中国竞争对手提供的电动汽车更好,也更便宜。全球汽车制造商因此而节节败退,这种情况甚至已威胁到其电动汽车市场的利润。

福特汽车做法与大众汽车集团、梅赛德斯-奔驰等不同,中国是后者的核心市场。大众汽车集团誓言要增加在华支出,以夺回市场份额。今年早些时候,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投资10亿欧元(折合11亿美元),在中国建立一个新的电动汽车开发中心。

福特汽车去年在中国亏损6亿美元,它准备降低在华投资水平,转向“更精简、更专注、回报更高的中国业务”。新战略涉及利用福特汽车与江铃汽车的合资企业,在商用车业务上“加倍下注”。同时,建立一个经济适用型电动汽车和内燃机商用车出口中心,向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市场出口。

“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认真审视中国业务。”法利说,“现在,我们已经决定战略方向,一个低得多的更为集中的投资。”

5月15日,中国媒体报道称,由于在华销量下滑,福特汽车准备在华裁员1300多人。2022年,福特汽车在华销售50万辆汽车,低于2020年的60万辆,同期市场份额则从2.4%降至2.1%。

自2016年以来,福特汽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减少一半。福特汽车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长安汽车、江铃集团合资合作,在中国拥有8家工厂。

但福特汽车不会完全退出中国市场。“我们不想像其他公司那样离开中国,因为这里的电池技术、用户数字体验……是世界上最好的。”法利说。

这也是他重申多次的观点。在福特汽车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法利就曾表示,他的中国之行是一次“真正的顿悟”。

中国消费者不再被拥有电动汽车或硬件设计的传统奢侈品牌所吸引。恰恰相反,法利说,最好的新品牌提供的是,由软件定义的综合数字、零售、生活方式和体验。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