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在比亚迪、特斯拉以及造车新势力的带动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了高速发展。国有汽车集团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发展路径,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各家表现有好有坏
像广汽埃安就是优秀代表。自从2021年启动混改开始,广汽埃安接连完成了资产重组、员工持股、引入战投等工作。一系列操作下来,广汽埃安目前估值预计达千亿元,成为国内未上市新能源车企最高估值的品牌。
2022年,广汽埃安整体销量27.12万辆,同比增长125.67%,成为销量排名仅次于比亚迪的国内品牌。2023年前4个月,广汽埃安表现气势如虹,连续两个月销量破4万,累计销量121320辆。
而东风岚图则成了反面教材。岚图汽车品牌发布于2020年,2021年推出首款车型,一年之后推出第二款车型,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2021年,岚图累计交付6791辆;2022年,岚图销量1.94万辆,完成率为62%。东风汽车集团年报显示,岚图汽车目前拥有年产9万台的汽车产能,而2022年岚图产量为2.35万台,产能利用率仅25%。
目前,岚图汽车不仅市场销量不振,还面临着人事动荡的冲击,岚图汽车销售总经理余飞和副总经理刘展术相继离职。销售一二把手都跑路了,岚图汽车的2023年不太好过。
长安汽车推出了长安阿维塔和深蓝两个全新品牌,阿维塔背后站着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2023年前4个月累计销量7264辆; 深蓝汽车2022年销量33354辆,2023年2023年前4个月累计销量24836台。
上汽同样也是双品牌,飞凡品牌2022年累计销量13279辆,2023年前4个月累计销量2955辆,智己2022年6月开始交付,累计销量4968辆,2023年前4个月销量5774辆,按照规划,智己主攻20万以上的市场,飞凡负责20~30万的区间,两者分工明确。单从市场销量来看,上汽和东风的新能源车型是旗鼓相当。
尽管国有汽车集团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追赶,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中的大部分都还是追赶者的角色。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扛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旗的是比亚迪和一干新势力品牌。无论是在产品研发、还是市场声量亦或是技术进步方面都是如此。
合资奶牛跌跌不休
在这个过程中,国有汽车集团的主要大腿——合资品牌发展呈现出式微的趋势。
纵观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五名里,国内品牌占了13个位置,合资品牌只有大众一家。前三十的排名里,只有5家合资车企,这就是合资品牌交出的新能源答卷,可以说没有一个能打的。
不仅如此,合资品牌整体销量出现了逐渐萎缩的状态。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燃油车销量为1816.19万辆,到了2022年燃油车的整体销量为1525.29万辆,一年之内减少了291万辆。
具体到各合资品牌,2022年全年,一汽-大众累计销量同比增长为0,上汽大众累计销量同比下降14.7%,上汽通用累计销量同比减少18.8%,东风日产累计销量同比下降20.9%,一汽丰田同比下降5.6%,东风本田同比下降17.8%,广汽本田同比下降6.2%。
合资品牌的势衰成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明显的特征。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合资品牌一直是国有汽车集团的“利润奶牛”,但现在,奶牛产奶量不行了——它们销量减少、利润下降。
而这也让国有汽车集团感受到了阵阵寒风。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上汽集团总营收为7440.6亿元,同比下降4.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2亿元,同比下降34.3%。据统计,其净利润已滑落至近12年来最低;
一汽集团2022年,全年销售整车320万辆、营业收出6300亿元,2021年全年销售350万辆,营收7070亿元,同比下滑了11%;
东风汽车集团2022年,公司2022年收入926.63亿元,同比下降18.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2.65亿元,同比下降9.8%;
长安汽车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2.53亿元,同比增长15.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98亿元,同比增长119.52%;
广汽集团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汇总口径共实现营业收入5146.05亿元,同比增长19.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0.68亿元,同比增长约10%。
尽管我们看到长安和广汽的营收数据实现了增长,但是和比亚迪相比则有些相形见绌。比亚迪2022年营业收入4240.61亿元,同比增加9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22亿元,同比增加445.86%。
合资品牌式微,导致了它们的中方股东——国有汽车集团也陷入了转型困境。拿不出更多的资金进行研发,也就没有更多的资源来支持旗下新能源品牌的发展。
我们以比亚迪为例,比亚迪通过长期在电池、电驱等领域的多年深耕最终厚积薄发,再加上在2022年毅然决然放弃燃油车业务,这两项对于国有汽车集团是不可想象的。
这其中有上下游产业的相关利益方难以及时调整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国有汽车集团在决策上掣肘的因素。
总而言之,家大业大、掣肘较多的国有汽车集团在新能源转型中有些力不从心。再加上合资奶牛们的跌跌不休,更是延缓了国有汽车集团的转型进程。
百姓评车
或许,国有汽车集团对于各自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应该有一些耐心,在应对新形势变化少一些决策掣肘,对合资品牌少一些依赖,对市场应该持更包容的态度,拿出当年用市场换技术的长期主义决心,这才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原文标题 : 新能源转型不利,合资品牌成为国有汽车集团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