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5月25日,长城汽车发表举报比亚迪蒸发排放不符合标准的相关声明,将比亚迪拖入“油箱门”。随着比亚迪日前的公开回应,核心问题得到解释,比亚迪也在舆论“造神”与“毁神”的漩涡中站住了脚跟。
比亚迪:专利公开
5月29日,比亚迪针对长城举报其油箱排污不达标问题在深交所互动交易平台上再度回应,对于使用常压油箱但符合排放标准的问题进行了技术层面的解答,同时也对是否在配置上内外有别做出回应。目前,政府主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相信事情很快能弄清楚。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李黔答投资者问时表示,比亚迪 DM-i 通过技术突破实现了发动机和车轮的解耦(脱开连接),在 EV 模式下发动机可以灵活启动,实现燃油蒸汽的自由脱附(抽走碳罐内油汽)。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控制单元,比亚迪自主研发了常压油箱的燃油蒸汽排放控制技术,使PHEV车型即使在 EV 模式下长时间使用,也会在碳罐饱和前自动启动发动机进行脱附,能符合蒸发排放法规标准。该技术“4 分钟左右即可解决问题,既不增加油耗,也不增加噪音,还能完成燃油蒸汽脱附、车辆发电和发动机养护,既合情合理,又合规合法。”
由此得知,比亚迪主要通过专利技术通过了排放检测,实现了成本控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上也可查询到,比亚迪在2020年6月18日就曾申请相关专利,申请名称为“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而对于外界所质疑的“是否在内销和出口上区别对待”,比亚迪方面也明确回应:“在应用上,国内国外都一样“,并表示将对同行公开专利技术。
目前距长城公布举报内容至今已过去5天,除一纸举报声明外长城尚无更多表示,而其所期待的立案进展也暂无消息披露。
“油箱门”引发的舆论“斗法”
从举报内容发布的时间来看,5月25日,长城公布举报情况,举报时间为4月11日,公布时间却在一个多月后,其公布的时机明显经过选择。
据公开报道,2022年6月比亚迪与亚普股份签订订单,购买其高压油箱产品;2023年2月,有比亚迪内部员工知乎答疑时称比亚迪秦PLUS 在23款后将更换为高压油箱,2月份正在评估,预计年中上市;随即5月27日有消息称该日后比亚迪的高压油箱产品已生产下线。
而长城的声明就发布在比亚迪高压油箱车型换代前夕,如果举报时间再晚些,比亚迪完成换代,其举报的影响将大打折扣。且声明发布同天比亚迪新款车型“宋Pro DM-i冠军版”发布上市,长城此举在企业声誉上施加影响的意图明显。
对于长城的“有意为之”,比亚迪先后进行了两次回应,一次发布在微博平台,措辞激烈,情感色彩和道德批判强烈;一次发布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针对核心问题进行细致严谨的答复,态度和口吻相对平和。这两次回应分别体现出其不同的应对策略,首次回应直称对方是“不正当竞争”,大打“爱国牌”斥其用心,同时暗示自己专利技术底蕴丰厚,在舆论阵地上不落下风;4天时间后,才真正对自己手握的专利技术进行解释,并表示将对汽车同行免费分享其核心技术的控制策略和原理,以及专利成果,成功反转舆论且站上制高点。
那么,既然比亚迪可以凭借专利技术通过排放检测,又为何要更换高压油箱呢?5月29日,原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发表公众号文章,就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一事发表看法。文章称,“一些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对于合规,则有时有所放松。……对此,消费者是包容的,有关政府部门也是相对宽容的。……但是,从建设汽车强国和把中国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建成世界级企业的要求来看,我们必须补上这块短板。”言辞中透露出将进一步严格标准的意味。
迫于压力,但没有赢家
长城此番“掀桌”,或许也是迫于压力。销量数据显示,长城汽车4月销量为5.38万辆,同比下滑41.41%,环比下滑46.72%;今年1-4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为33.73万辆,同比下滑21.67%。而比亚迪4月销量为20.94万辆,同比增长约94.88%;今年1-4月累计销量为77.66万辆,同比增长约96.61%。
且就在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发布前10天,长城也刚刚发布了自己的混动产品哈弗枭龙系列,在发布会现场,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称“对于长城汽车来说,(哈弗枭龙系列)是决胜市场的风向标。”而其售价区间为13.98万元-15.68万元,与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13.58万元-15.98万的售价区间几乎完全重合。
然而此番举报并没有让任何一方得到好处,受此影响,长城汽车和比亚迪股价双双下跌。5月25日收盘之时,长城汽车跌6.17%,报收24.8元/股;比亚迪跌2.41%,报收255.6元/股。
不过,随着比亚迪几番回应与时间发酵,今日双方股价均出现回升,据截稿前统计,比亚迪股份和长城汽车分别上涨2.97%和1.32%。此事的落幕或许还如董扬先生所说,需等政府有关部门的裁决,而头部企业则“必须重视维护企业形象”,避免恶性竞争,应该用好行业组织这一重要的内部沟通渠道。
原文标题 : 主管部门介入长城举报比亚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