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速”的上汽,正在苦等一个突围的良机

电动大咖
关注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细看“安逸”和“危机”这两个词,简直形象生动。

危机危机,危险中酝酿着机会。比如长安汽车的合资公司长安福特,把长安汽车逼上了自主创新的独立道路。

安逸安逸,形象来看,安是房子下面有有一个女子,逸是兔子面对危险时跑掉了。这就是说安于老婆孩子热炕头,同时让自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上汽集团,或许就是“安逸”一词生动的现实写照。如今,曾今的合资之王严重受挫。对此,本文将详述上汽集团到底遇到了怎样的困境。

01

没有合资品牌,上汽的价值约等于零?

大众和通用,可以说在中国市场上最优秀的两家外资汽车企业,大众的产品力,通用的营销策划,过去一直是中国汽车行业天花板级别的存在。在大众和通用的庇佑下,上汽过得非常安逸,面对新能源的时代浪潮,缺少了一股主观能动性。

日产雷诺总裁卡洛斯·戈恩曾不小心说了一句大实话:“中国汽车厂商在与外国汽车制造商合作时贡献几乎为零,因此从长期讲,他们必须为合资的制造业务及其他运营业务‘增加价值’。”

这句话让合资企业的中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一点从数据上,很容易看出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众和通用的市值,都在4000到5000亿人民币左右,而过去上汽集团市值最高的时候,也就3500亿。 

也就是说,上汽集团的天花板就是大众和通用。

资本市场对上汽的根本看法是,上汽集团大部分的利润,都源于与大众和通用的合资关系。没有大众和通用,上汽的能力为“零”。 

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讲,作为历史的特殊产物,上汽集团利润的主要来源,就是上汽与大众和通用的两个合资公司。2022年,上汽集团的归母净利润为161.18亿,而利润表中的投资净收益就有147.03亿。这部分投资收益,就是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家合资公司贡献的。

从资产负债表上,我们不难发现,上汽集团本质上是A股中最大的汽车经销商。因为参与并表的不是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家整车厂,而是他们的汽车销售公司。

这就是说上汽、大众、通用设计了“整车+销售公司”的合资架构。这样一个简单的销售公司框架,解决了三家关切的核心问题——上汽、大众、通用三家如何在年底通过漂亮的营收财务数据,向自己的上级交差,以表示这一年咱们没摸鱼。可谓皆大欢喜。 

如果没有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革命,那么上汽还能安安稳稳地过下去。但如今,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美系车和德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甚至可以用日薄西山来形容。

美系车可以说完全靠品牌人设吊着一口气,而德系车大众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动作在传统燃油车巨头中已经算得上反应迅速了,但在中国市场依旧踏空。

2020年11月,大众耗时5年打造,被寄予厚望的电动MEB平台在中国的第一款车ID.4上市了,结果在第二年,也就是2021年,南北大众两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加起来不到12万,低于合资同门师兄弟广汽埃安的销量,更是远远落后于比亚迪的53万辆。

上汽的两大靠山大众和通用不行了,上汽也没有坐以待毙,和广汽一样,上汽搞出了两个子品牌智己和飞凡,以寻求在新能源时代突围,但从目前来看,相比广汽埃安的高歌猛进,智己和飞凡突围的结果差强人意。

02

智己与飞凡,1+1>2 ?

2018年之后,几乎所有传统车企都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品牌或系列,比如吉利的极氪和银河,长城的欧拉和沙龙,东风岚图和猛士,长安的阿维塔和深蓝等等。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在一个急速增长的市场中,通过子品牌来抢占细分市场的无死角覆盖,并通过打造中高端品牌来提升溢价,帮助自己在新能源时代抢占先机。

对上汽而言,突围的尖兵就是智己和飞凡。然而最令人尴尬的是,这对战友本应互相配合,但是从两个品牌的产品定价和发布节奏来看,他们配合得并不默契。首先就是智己LS7和飞凡R7价格体系混乱。

2023年2月10日,智己发布了旗下第二款产品LS7,作为一款中大型纯电SUV,价格仅为32.8万,创造了纯电轿车和SUV价格倒挂的先例。结果这样的配置直接先捅了飞凡R7一刀。

飞凡R7,作为荣威R事业部独立之后的第一款产品,发誓要撕掉低端网约车的标签,配置直接拉满,高通8155、4D成像雷达、华为AR-HUD等高科技全部上车,目标是冲击30万以上的细分市场。飞凡汽车CEO吴冰甚至直接把目标定在“2022年卖到1万辆。”然而2022年R7的销量只有3000多辆。如今,更是一蹶不振。

当性价比更高的智己LS7开始交付后,R7更是雪上加霜,2023年4月只交付了500辆新车。

其次就是飞凡F7直接“反攻倒算”智己L7。

三月末,飞凡F7上市,入门价打到了22.99万,比Model 3还低,后续还将推出一个20.99万的64度电版本。表面上是对蔚来ET5的宣战,但却让同一战壕的智己L7感到尴尬。

智己L7,作为上汽和阿里联手打造的第一款智能电动车,自认为是强强联合,但在消费者看来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2022年下半年,智己L7最巅峰时刻销量也就刚刚破千,眼见销量不妙,智己先后不断修订版本,但销量仍然不见起色,每个月只有令人感到尴尬的三位数。

而飞凡L7就因为面向的消费人群更加广泛,价格更低(比智己L7便宜10万),而且舒适的底盘,前卫的巴赫座舱圈粉无数。可以说刚刚上市就重创了智己L7——销量直接跌到了谷底,上个月只交付了79辆,要知道,智己官方曾披露,L7曾在4天之内狂揽上万个订单,如今这些订单却不知踪影。

最后别克也加入了价格战。

2023年4月,别克发布了第一款中大型纯电SUV别克E5,这款由奥特能平台打造,售价却仅为20.89-27.89万的车型,无形中也背刺了飞凡R7一把。

上汽,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坐拥十多个品牌的汽车集团,这种内斗不止,手足相残的情况,按理说不该出现,但实际情况却是上汽太渴望爆款了,有点病急乱投医之感。

纵观整个上汽体系内,而在新能源时代,唯一称得上新能源爆款的还是“国产之光”上汽通用五菱MINIEV,相比比亚迪15万的大爆款比亚迪宋、理想的45万大爆款理想L9。五菱MINIEV平均售价还不到五万元,很难帮庞大的上汽撑得住场面。

要知道,上一个爆款车型还是2016年的荣威RX5,紧接着在2017年,上汽在RX5的基础上推出了插电混动版和纯电动版RX5,后者在2017年就销量破万,成为当年最畅销的纯电SUV。

但好景不长,荣威的经营思路一直不清晰,一边靠油改电的网约车走量,一边又推出两年销量只有区区一万辆,定价在25万以上的中高端车型MARVEL X。

就在荣威新能源事业部回过神来,成立飞凡的2021年,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已经被强悍的比亚迪、特斯拉和新势力占领,飞凡已经错过了战略机遇期。

子品牌不能打也就算了,结果合资品牌也不给力,无论是大众ID系列还是凯迪拉克LYRIQ都没能一炮而红,如今的上汽用进退维谷,坐困愁城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03

上汽的未来在哪里

子品牌互相拆台,合资品牌也不给力,上汽的未来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极端悲观的。

但实际上,上汽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除了大众和通用之外能力真的为零。上汽在2023年1到5月出口了39.6万辆车,以五分之一的市占率,排名第一,这个数字比自主三强奇瑞、吉利和长安都要高出不少。而且,上汽也不是出口传统的亚非拉国家,而是借助MG品牌,直接将汽车出口到BBA的大本营。

尽管上汽的新能源转型道路坎坷,但海外的成功经验表明,上汽背靠中国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优势,要比BBA丰田本田更适应未来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 这就够了,如果中国汽车像智能手机一样席卷全世界,那么上汽仍旧未来可期。或许上汽正在等一个机会,等大众通用等合资品牌的燃油车在中国市场彻底溃败,上汽真的有可能扔掉拐杖,走上重生的道路。

总结而言,上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在合资企业利润下滑的利空和新能源销量爬坡的利好中煎熬,直到大众通用等合资品牌搭建的安乐窝彻底垮塌,上汽才有可能扔掉拐杖,进而脱胎换骨,获得新生。

       原文标题 : “失速”的上汽,正在苦等一个突围的良机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