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狂奔需要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外界的想象。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靳鹏辉
“让我们以中国汽车之名,同心协力走向更辽阔的天地,成就世界级品牌!我们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老实说,好久没有因为一场车企发布会感动到流泪了,尤其还是在线上观看的情况下。可北京时间8月9日,比亚迪做到了。借着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的契机,让大家纷纷共情。
殊不知,完成第一个100万辆,比亚迪用了长达13年;从第100万辆到第300万辆,用时1年半;如今,仅仅过去9个月,就完成了第500万辆的下线。
而这场活动展现出的形式与热度,足以称得上一次“模板”。
即便部分被强行提及的“主角”,有些无动于衷甚至非常反感,可最终效果与目的还是达到了。
无独有偶,身为目前比亚迪最大的“竞争对手”,北京时间9月18日,特斯拉位于上海超级工厂,同样迎来了第500万辆整车的下线,一台珍珠白漆色的Model 3焕新版。
不同的是,除了一张庆祝海报的流出,几乎没有一点声量。低调的作风,非常符合这家美国车企的一贯调性。
顺势回顾过往,完成第一个100万辆,特斯拉用了长达12年;触及第二个100万辆,大幅缩短到18个月。而第三个100万辆,用时11个月;第四个100万辆,则为7个月;第五个100万辆,仅仅只有6个月。
如此表现,不禁令人记起马斯克曾公开说过的那句话:“生产制造是我们难以被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的确,就拿目前的上海超级工厂为例,每40秒就能下线一辆整车,速度之快已然无需多言。这家美国车企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无论前期吹的多么天花乱坠,后期比拼的还是规模、效率与成本。”
从曾经的传统燃油车时代,到如今的智能电动车时代,核心本质都未发生太大的改变。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特斯拉的“试验”还在继续。
近日,结合路透社的爆料,其在一体化压铸上再度取得突破。通过这项全新技术,可以将电动汽车几乎所有复杂车身底部零件,压铸成一个整体,而非目前仅压铸约400个零部件。
同时,这项全新技术将会让特斯拉的生产成本减半,或将彻底改变传统电动车的制造方式。据相关消息人士透露:“如果成功应用,这家美国车企可以在18至24个月内开发出一款产品。相比之下,大多竞争对手是3至4年。”
另外,从路透社的报道来看,愈发极致的全新一体化压铸技术,也会是其未来十年生产数千万辆“平价电动车”并实现盈利的关键。
由此结合之前的经历,随着绝对风向标特斯拉孕育出一场更大的“制造革命”,整个行业大概率都会发生巨大的震荡。
不过,盛世之下,必有危局。
在我眼中,这家美国车企正在遭遇的阵痛更像是:“全身骨骼已经基本生长完毕,强壮四肢的难度翻倍的增加。”更简单来说,位于很多板块,虽然特斯拉依旧领先,但优势却在被追赶者们一步步的蚕食。
就拿竞争颇为激烈与残酷的中国市场为例,8月其共交付新车84,159辆,环比增长31%,同比增长9%,1-8月累计交付新车62.4万辆。
乍一看,表现的非常不错,可望向深处还是存在一丝隐忧。
刚刚焕新的Model 3想要依靠25.99万元与29.59万元的定价“爆单”,几乎没有太大可能。迟迟没有焕新的Model Y,则处在腹背受敌的状态中,继续官降可能是为二者注入“强心剂”的唯一方法。
换言之,家美国车企没有了曾经那般“无论我卖多少,你都会乖乖买单”的话语权。相反,每一位潜在消费者对于特斯拉,都有了一个较为理性的预期值,但凡达不到就不会掏钱。
至于今年在华究竟能不能冲击月销10万辆,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众所周知,每季度末冲量已经成为这家美国车企的惯用操作。与之对应,过去的6月特斯拉所拿出的成绩单为93,680辆。
以此作为衡量标准,不知正在进行中的9月,压力山大的它又将祭出一份怎样的表现,是触及新的里程碑?还是意外下滑?一切都存在变数。
当然,终端受阻引发的连锁反应,还有赚钱能力的波动。
结合财报,特斯拉总营业利润率已连续四个季度走低,最新的二季度更是仅有9.6%,同比缩水近5个百分点,环比减少1.8个百分点。毛利率也下滑至18.2%,低于去年同期的25%,以及今年一季度的19.3%。
更具象来说,特斯拉仍在疯狂卖车,可相应吸金效率的大打折扣,则是不争的事实。
即便如此,马斯克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仍扬言:“我们愿意为了增加产量继续加大投入,甚至牺牲部分利润率。若整体经济环境不稳定,还会进行降价。”
毫无疑问,经过取舍,这家美国车企决定不择手段冲量,暂时少赚钱看似能够被接受。可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当中的苦楚或许只有主人公自己明白,狂奔需要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外界的想象。
写到这里,文章临近尾声,借此契机想要推荐一本新书,由沃尔特·艾萨克森撰文的《埃隆·马斯克传》。
全部看完后,感觉就像是在慷慨激昂的进行曲中,看了一部以他为主题的“爽文”,50多万字详细阐述了各种点点滴滴。
对于内容,有网友精辟的总结道:“一直按照马斯克有个新想法--马斯克立即找人来做--新想法进展不顺利--马斯克入驻现场--马斯克开除员工--马斯克给出匪夷所思的期限--马斯克逼疯所有人--所有人振作起来--伟大的成功--马斯克感到沮丧和抑郁--马斯克找了个新的女人--马斯克生了新的孩子--马斯克有个更新想法的顺序循环。”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的还是描写马斯克怎样将这家美国车企拉出泥潭的那段经历。
也正因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迎来第500万辆整车下线的特斯拉,试图进行又一场“制造革命”的特斯拉,正在遭遇一些不可避免阵痛的特斯拉,会创造更多的里程碑,会竭尽全力的进行落地,会将它们慢慢修复……
原文标题 : 特斯拉的革命与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