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外资限制,车企们为什么按兵不动?

BusinessCars
关注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在宝马变革股比之后,各路消息开始弥漫在汽车行业。

奔驰方面就不断传出提升北京奔驰股权从49%到65%的消息,只是5年时间过去仍未发生变动,在目前北京奔驰股权架构中,北汽集团旗下港股上市公司北京汽车占股51%,梅赛德斯-奔驰大中华区投资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合计持股49%。

曾经Stellantis集团也被曝出计划提升合资企业广汽菲克股份至75%,讽刺的是广汽菲克已经破产,目前只留下进口车业务,也算是一种全新的独资模式。

现代汽车的提升股权计划目前仅仅体现在了商用车。2020年,四川现代完成了股份变更,由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100%持股,并更名为现代商用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成为了国内首家外商独资的商用车企业。

起亚更是已经重新和悦达集团建立了新的合营关系,起亚、悦达汽车和悦达投资的股比将变为50%:45.8%:4.2%,东风集团正式退出,与起亚再无瓜葛。

……

粗看下来,一些类似奔驰奥迪的强势企业尽管有政策支持,受制于长达数十年稳定的政商关系下,没有在股权的蝇头小利中失去方向。尽管宝马多拿到了25%的利润,但有“家在中国”的指示精神,多半也都还了回去。

奥迪倒是一直以来都不太安分,想要在股权上有所提升,毕竟无论是对比宝马还是奔驰,奥迪的股权占比都少的可怜。

在一汽-大众的股权结构是中国一汽占60%、德国大众占20%、大众汽车(中国)占10%、奥迪占10%。奥迪几次想要提高股比都被各种原因搁置了下来,在宝马豪取25%的股份之际,奥迪终于坐不住了,几番纠葛与内斗之下在2019年牵手上汽推出了上汽奥迪。

一直以来,上汽奥迪就被外界看作是奥迪提升股比的一个重要筹码,但还没等到在上汽奥迪导入有力产品给一汽施压,奥迪就从特斯拉身上找到了新的解决方案。

新能源的窗口给了奥迪新的机会。

2021年,奥迪与一汽、长春当地政府签署协议,成立了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公司,奥迪与中国一汽、大众汽车完成股权分配,其中奥迪持股55%,完成了多年以来控股的夙愿。

同样的,早在2017年,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成立新能源合资车企江淮大众,这也是大众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企业,但一直以来除了思皓品牌针对出行市场外,在终端上没什么太大的起色。2020年12月,大众增持江淮大众股份比例至75%,并接管企业管理权,合资企业也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不得不说,对于一汽-大众、北京奔驰这样的合资企业,双方实力在某些层面有着互不可少的对等关系,很难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去提高股比,伤害双方的利益,以新能源的形式成立合资公司就成为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但话说回来,仅仅在股比上提高,赚不到钱没有利润依旧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以大众奥迪的这两个新能源公司为例,一个还在开工,一个到现在拿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产品,基本上是形同虚设。

这样的开放,更多的是像一种政策的被动响应。

在今年广州车展前夕,由长安福特以及长安汽车共同持股,长安福特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也被称为双方“第二次合资”,注册资本2.5亿元人民币,长安福特与长安汽车分别持股60%和40%,长安汽车本身占长安福特50%股权,实际上长安汽车在新公司中占股70%。

相对部分合资股比的变动中,外方股比增加,无疑对长安汽车实力的一种认可。

另外,在此之前大众7亿美元收购小鹏4.99%的股份;Stellantis15亿欧元以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同时,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将以51%:49%的出资比例,成立一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公司。这些反向合资的案例也被看作是当前时代下的全新合资模式。

从数据上看,2023年自主品牌累计市场份额为51%,较去年同期增长4.9%。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方面,今年10月自主份额已经攀升至60.1%,这也是自主品牌首次月市场份额超过60%,较去年同期增长6.4%,合资品牌从未在中国市场感受到如此大的挫败。

这也是全面取消外资限制下,完全不一样的时代背景。特斯拉独资建厂成为个例也绝非偶然,在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下,无论是奔驰、宝马还是谁,外资品牌都还离不开中方。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全面放开外资限制,车企们为什么按兵不动?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