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劣汰,强者突围
作者:李欢
编辑:蒙多
风品:令煜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小米汽车真的来了,汽车市场还将更卷。
11月15日,工信部发布第37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的申报清单,小米牌纯电动轿车位列其中。
据悉,两款产品定位C级车,型号为SU7和SU7Max/Pro,资质借用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一般来说,汽车申报图曝光后,相关产品6至12个月便能上市。
从舆论反馈看,对小米汽车颜值肯定较多,但对网传的或超30万元售价,一些网友直言卖贵了,与此前“价格屠夫”的预期存在明显落差。
孰是孰非,还有看相应配置、最终定价及市场检验。不过仅从竞争格局看,30万价格段无疑内卷激烈,看看业内一波波价格洗牌,看看前浪蔚来、小鹏、理想各自处境,或有更深体会。
接(上)文:
5
销量净利一骑绝尘、赢在哪里
看看一路狂飙的理想汽车,必须要加劲儿了。
11月9日,理想汽车发布了三季报:第三季营收约347亿元,同比增长271%,环比增长21%。而小鹏汽车前三季总营收才176.26亿元、蔚来上半年也不过195亿元。
今年前三季,理想汽车总营收达到821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按照这个增速,全年突破千亿大关应无悬念。
更可喜的是,理想已率先告别亏损泥潭。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达22%,同比增长7.3%,受益于此,前三季度,理想汽车归母净利达60.46亿元,同比增长366.45%。要知道,特斯拉Q3 毛利率不过 17.9%。
拉长视线看,理想汽车已连续四个季度盈利:2022年四季度净利2.57亿元,2023一季度为99.3亿元,二季度22.93亿元、三季度28.23亿元,盈利能力提升之快肉眼可见。
截止美东11月27日,理想汽车港股市值3359亿港币、小鹏汽车为1267亿港币、蔚来汽车为990.2亿港币。
分化分层之态,清晰可见。问题来了,同为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三剑客,理想汽车为啥一骑绝尘、如此优秀呢?
强势反超答案其实简单,产品卖得好,规模效应成就了盈利快增。
为何产品这么能打,梳理舆论众说纷纭。有人说,理想汽车畅销胜在增程式技术路线,相比纯电拥有里程优势。有人说,理想汽车畅销胜在产品定位,奶爸用车和家庭定位直击中产家庭消费痛点,解决其出行需求。还有人说,理想汽车胜在套娃,从L9到L7,套娃式产品策略,留给消费者的唯一难题便是花多少钱。
在行业分析师孙业文看来,里程优势、产品定位以及产品选项少的原因都有,但这些原因背后理想的高效执行力、战略定力却极易被忽略。回顾企业发展历程,从理想ONE到理想L7,一门心思都在产品研发和推广上。而蔚来跨界做起了手机,小鹏半道研发飞行汽车。诚然,市场应鼓励企业去创新,但精力财力毕竟是有限,拿投资人的钱这样尝试,显然是捡芝麻丢西瓜。作为新兴产业,新能源车市方兴未艾也一日千里,一步慢步步慢,想要真正站在脚跟、达成规模效应必须抓住专业性、特色化,坐实冷板凳才能消受最终繁华。
不算多夸言。截至今年6月底,小鹏汽车账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10.10亿元,蔚来约137.24亿元,理想汽车则达607.41亿元。
显而易见,折腾越少的理想汽车血条越厚。
6
华为梦魇、短板知多少
回顾心路历程,赖以发家的增程式技术曾饱受争议。好在理想、李想战略定力够足、坚持了下来,随着产品畅销,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布局增程式产品。比如说,时下大火的问界,最初同样选择了增程式技术路线。
11月8日,理想创始人李想发微称,中国自主品牌,特别是还在坚持多档PHEV的车企,会在未来一两年都转换成增程式的技术路线。
李想还以笃定口吻强调,这个判断可以2025年作为时间点验证。其预测长城系和吉利系都会转向增程式路线。
是否成行、不做评价。能够肯定的是,理想、李想当下鲜衣怒马、当下信心够足。
只是老话说居安思危,越是形势大好越要如履薄冰。
细观理想汽车,并非无懈可击。
比如,已交付车型中尚未有纯电产品。据36氪,国庆节前,理想汽车秋季战略会上,李想直言:“智驾的全力投入晚了半年。但投入不足落下的课,只能通过加强投入来解题。”
同时,战略会议题还延展到了2028年。理想内部认为,届时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达90%。理想如果要留在牌桌上,至少2028年要卖出超300万辆车,比原先2025年销售160万辆的目标翻番。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会上还提到了问界M7的强势崛起,讨论了应对华为挑战的方案。
某种意义上讲,华为犹如理想的梦魇。今年6月,李想曾发文表示,2022年三季度,问界M7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了。策略会上,理想高层则选择“扬长避短”。
11月9日晚,理想汽车财报电话会上,李想表示理想汽车对于华为的心态:80%是学习,20%是尊敬,0%的抱怨。
问题是,光有学习、尊敬,就能抵御强敌么?如何尽快补齐短板,时间不等人,市场不等人,对手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