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名和利,如今对车企们来说,大多数都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各路车企都想争其中一个。
目前,有鱼,也有熊掌的就是比亚迪、特斯拉。有利润的燃油车卖不动,卖得好的新能源是“赔本赚吆喝”,是目前汽车行业的基本业态,看似热热闹闹,但是整个行业利润暴跌30%
在生与死的分界点上,大多数车企选择了争销量。毕竟,对于挣扎在亏损圈里的玩家来说,挤进决赛圈,销量是一个硬指标。
何小鹏曾说,“下一个十年,市场将进行一场淘汰赛,只有少数主流品牌能够存活,300万辆至500万辆的规模。”李斌也表示,从长期来看,车企每年200万辆销量是生死线,如果后续销量到不了这条“线”,发展会很难。
目前也管不了下一个十年的事,很多车企想的是,先把接下来两个月的销量再追一追,继续用亏损换销量,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毕竟,谁也不希望成为一块垫脚石,让别人踩着自己走花路。
追销量,一直没有治标又治本的办法,最立竿见影的是降价,屡试不爽。虽然今年效果有所打折扣,但仍然是一个好用的办法,要不然价格战也不会从年头打到年尾。
就连比亚迪想要在2个月内完成63万辆的销量,也得用上降价的办法。包括护卫舰、海豚、海豹冠军版和宋PLUS冠军版等在内海洋网相关车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优惠。
虽然一直强调不参与价格战的理想,也在暗戳戳进行“降价”。据销售人员说,现在购车可以享受1万元的保险补贴、1万元的牌照补贴等等,累计加起来最高降价幅度有3万元。怪不得李想放狠话要在11月理想L7单款车型冲击2万辆的交付。
比亚迪和理想都如此,其他还处在烧钱换市场阶段的品牌,也只能被动应战了。“新造车普遍还没达到盈亏平衡点所要求的销量规模,赚钱能力还比较弱,长期降价对是弊大于利的。”业内人士表示了担忧。
随着冲量阶段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车企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之外,也在蚕食经销商的生存空间。
“目前进入年末冲量阶段,由于今年车型迭代快、‘价格战’激烈,经销商情况不容乐观。”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表示,悬在经销商头上的不止是车企的面子,还有生与死的考验。
价格战之下,产业链上的没有人是赢家。但是,第一波冲击往往来自于一线的经销商。根据流通协会报告结果显示,今年1-10月,有19%的经销商才完成一半销量任务,有47.2%的经销商任务完成度在六成以上,意味着绝大部分经销商拿不到车企的返利、补贴及奖励。
销售压力和暴跌的利润,让不少熬不下去的经销商选择了退出。有干了6年的销售人员表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疯狂的一年,简直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没有几家车企是赚钱的,4S店就只能跟着亏,亏不动了就退了。”
“降价不一定能提升自己的销量,但一定能打击别人”。所以有人说,车企要的量,经销商玩的却是命。
那些还有命没有退出的,很多也摆烂起来,不想继续扩大事业版图了,只想喝茶打牌。就连一向利润能扛的日系,也开始亏钱了。在年底冲量的关键期,一汽丰田率先给经销商发出一封信,要“减产减量”。
价格战越演越烈,车企把降价的空间用光了,市场的信心却逐渐走向低谷,经销商对车企的满意度也呈现新低。这是一个充满危险的信号,2015年经销商因为“失望”揭竿而起反水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有经销商认为,未来三到五年,都得系上裤腰带,过苦日子。至于,还剩多少命可以熬,一首《凉凉》已经准备好。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车企拼的是量,经销商玩的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