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换电“赌”未来

昭暄
关注

03

蔚来的拐点,需要多大的规模?

再进一步而言,我们还有必要大致具化/推测一下,蔚来到底需要多大的规模来实现其业务的边际变化,这对关注其的投资者/资本来说尤为关键,进而也能够大体估量出蔚来还需要多久的成长时间。

而这个问题的切入点,很可能就在换电站的规划战略中。

按照NIO POWER之前透露的发展规划,其一个阶段性目标就是在2025年在全球建成超4000座换电站,其中国内市场超3000座;2021年蔚来国内换电站数量需要达到700座以上,并且从2022年开始,国内按照每年新增600座的速度扩张。

这一规划基本与国内现实情况正相关,但后者的进度还要更快一些。

图片

根据上述表格信息,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当“车辆保有量/换电站数量”在500上下时,其他业务的毛利率可能能够转正。

但从2021年开始,随着换电站的规模化投入,平均一个换电站只能“覆盖”200多辆蔚来汽车,从而拖累了其他业务的毛利率水平。

如果还是按照500:1的关系来看,2025年蔚来的累计销量规模要达到150万辆才能够帮助其他业务的毛利率转正,这意味着未来两年蔚来需要销售超100万辆车。

但,蔚来2024年的销售目标只定在24万辆,并且蔚来依旧在加速其换电站的建设进度,这是明显矛盾的两个信号,也就可以理解蔚来已经放弃了“自营”换电站的想法,需要尽快开放换电站生态,使总体“换电车辆/换电站数量”能够快速超过500的比值。

开放换电生态,其实是在蔚来初期的战略规划中,只不过由于换电系统的建设需要很高的资本开支,而且换电的商业逻辑需要较长周期,因此让很多车企望而却步,蔚来也只能自己扮演“换电基建狂魔”的角色。

但如今,蔚来一方面承担着很重的换电摊销成本,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较高的流动性风险,如果换电体系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多的额外服务收入,那么蔚来承担的负重可能将会压垮自身。

因此,蔚来此次开放换电生态是不得不的选项,如果开放条件还是让入局者承担部分换电基建的工作,那么入局者与蔚来如何对整个换电系统进行权/责、成本/收益的划分就成了两者合作之间的鸿沟,进而蔚来只能够“咬牙”继续自行承担全部的换电基建工作,并向入局者提供“免费”的换电基建。 

对于换电的入局者/观望者而言,蔚来的式微就是他们最好的入局时间,他们可以不用承担换电基建带来的成本摊销,相反,换电还能成为他们手中的一张牌,有可能撬动更大的市场需求。

此外,他们还能够通过这一特殊时点的入局,削弱/解绑蔚来在换电领域的主导/话语权,让换电真正成为整个新能源车行业的基础设施,从而以较小的成本卡位换电技术路径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前景。

换言之,入局换点项目的风险较低,但其潜在的收益会更高。

长安入局蔚来换电的背后逻辑,大体如此。这也就意味着,蔚来所说的“后面还有4~5家”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先入局者的收益会更高。

进一步推演,到2025年,蔚来+阿尔卑斯的累计销量可能会在100万辆左右,参与者的换电车型累计达到50万辆,就可以基本实现蔚来其他业务毛利率的转正,那么蔚来的一大包袱也就落地。

在此基础之上,随着换电车型存量规模的扩张,蔚来也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现金收入,这对蔚来整体实现盈利的贡献程度极大。

理论上,如果按照BaaS用户一年换电50次、换电站120单/天、BaaS比例30%~40%计算,蔚来3000座换电站能够支撑大概750万辆存量规模的换电车辆的正常运转。

可见,蔚来其他业务毛利率的上限会比较高。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