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到底看什么?写在小米汽车发布会前

财经无忌
关注

文|萧田

“其他车企做一辆车,大概投三四百人、二三十亿,我们第一辆车就投了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超过100亿。我们是用了10倍以上的投入,是抱着志在必得的方式来做的。”

12月17日,在央视新闻播出的《面对面》节目中,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再次重申了小米造车这一战略的正确性。

在他看来,小米造汽车有很多天然的优势,因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本质就是汽车工业跟消费电子工业的整合,是一个大融合,所以进入汽车行业对小米来说有挑战,但总体来说难度可控。

手机企业造车并非没有先例,但区别于华为、星际魅族,小米却走的是一条独立造车的路径。在业内人士看来,相较于后者的轻资产,亲自下场造车,需要动辄百亿甚至千亿的投入,由此可见,小米的赌性也更强。

从2021年雷军官宣小米集团造车算起,3年之期已到,小米汽车即将上市的消息也扑面而来。虽然小米汽车对“12月28日将召开汽车发布会”的传闻做出不属实的回应,但从网络上曝光的外观、车型目录和电池专利,甚至路测视频等信息来看,小米汽车真的要来了。

外界也不禁好奇,在中国电车洗牌接近尾声之际,小米汽车此时进场,将靠什么在这条被公认为近年来最残酷的赛道上站稳脚跟?是靠依旧极致“性价比”的价格?还是颇有争议的外观造型?

在财经无忌看来,即将到来的小米汽车发布会上,重点关注一个点即可,那就是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

1、为什么要看自动驾驶?

尽管在高调宣布造车之后,雷军压上自己过去的所有战绩和声誉,要为小米改命,但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或比当初雷军想象中的还要激烈。

就比如今年上半年初的价格战,各大汽车厂家或主动或被动的卷入其中,在不断地“降降降”之后,特斯拉Model3焕新版、极氪007、智界S7、小鹏P7i等车型,都成为了小米汽车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从已经曝光的小米汽车配置来看,小米汽车的“堆料”必不可少,雷军需要通过小米汽车这款车最大程度地炫技、秀肌肉,来向科技圈,乃至整个汽车行业证明小米的技术实力。

但在日前的节目中,雷军也提到了他的焦虑:“特别担心一上来不火,大家都不买;更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来买,这一等要等一两年”。

对于雷军的这份纠结,有人说是因为小米汽车的定价。如果是小米汽车的定价过高,虽诚意满满,但可能激不起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如果定价过低,因为小米汽车工厂的产能或许跟不上,还是会让消费者大失所望。

这并不道理。

短期来看,小米的首款汽车定价可能会对销量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真正能够决定价格能不能被市场接受,汽车卖的好不好的根本还是产品力,即差异化。

这里说的差异化,并非是像保时捷的外观,也不是类似隐藏式门把手、抬头显示、车载大屏等微创新,而是具备颠覆性创新的差异化。

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是行业共识。

上半场,电动化改变了汽车的动力总成和能源利用方式;下半场,以自动驾驶为最终目标的智能化,将是车企在电动化时代下迈向未来的“杀手锏”。

当前,电动化上半场接近尾声,下半场智能化的哨声刚刚响起。在2024年以及未来的这场智能化的博弈中,谁能扼住智能化的咽喉,谁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

换句话说,赶晚集的小米汽车,想要在电动化上追赶一众前辈已经几无可能,毕竟,在中国新能源车的红海里,既有比亚迪、特斯拉形成双寡头格局,也有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快马加鞭,以及广汽、吉利等传统车企奋发图强。

自动驾驶已经来到了加速起飞的关键赛点,也就是真正的“差异化”。

相较于迟迟未实现盈利、亏损卖车的新势力们和刚摸到新能源车转型敲门砖的传统车企们,小米一边拥有手机业务所带来的创纪录的现金储备,另一方面在研发上下重注,这一优越的自身条件决定了有可能与比亚迪、特斯拉、吉利、“华安智行”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玩家。

这也是“新新势力”小米的唯一机会。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