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莫恩盟 编|深海
广汽三菱、广汽丰田之后,这一次“裁员”的传闻轮到了广汽本田。
12月2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知名汽车厂商本田汽车突然宣布,公司将解雇中国合资企业——广汽本田公司约900名合约工。据悉,此次“裁员”是本田与广汽集团自1998年合资成立广汽本田以来的首次公开“裁员”。
不过,广汽本田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广汽本田并没有裁员,只是终止了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协议。广汽本田对劳务派遣人员依法依规、及时地提供了经济补偿,有关裁员的消息为不实消息。”
尽管广汽本田相关负责人表示“裁员”是外界的错误解读,但广汽本田年内的销售情况的确面临着一定的压力。据广汽集团此前发布的2023年10月产销快报显示,今年前10个月,广汽本田累计销量为499359辆,与上年同期多达636541辆的销售成绩相比大跌21.55%。
有分析指出,广汽本田在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发力较晚,是导致其销售遇冷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关数据显示,广汽本田旗下布局插混市场的旗舰双子星雅阁新能源和皓影新能源,并未在市场上收获一鸣惊人的战绩,而广汽本田面向纯电动领域打造的e:NP1极湃1,市场表现同样算不上是十分惊艳。
事实上,在国内汽车市场上面临销售遇冷情况的合资玩家,不止广汽本田一家。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国内乘用车市场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7.7%,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若与2020年24.1%的市场份额,更是下降了6.4个百分点。
而在广汽本田此次引发外界广泛关注之前,广汽三菱、广汽丰田也都曾传出过类似“裁员”的消息,甚至广汽三菱如今已断掉了自己的日本“血统”,成为了广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在不少车主和从业人员看来,流着纯中国血液的自主新能源品牌正成为当下国内汽车市场新的宠儿。
“寒气”传到广汽本田身上?
今年以来,中日合资车企屡屡传出不太好的消息。12月2日,汽车厂商本田汽车宣布,公司将解雇中国合资企业——广汽本田公司约900名合约工。
据本田发言人透露,该合资企业约有13000名员工,此次受到影响的人员规模相当于该合资企业员工总数的7%。另据天眼查公布的《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2022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广汽本田共有12519人缴纳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广汽本田表示,本次涉及的对象仅为劳务派遣人员,并非正式员工。劳务派遣用工制是广汽本田根据生产需求可灵活调整的用人制度。对于涉及的劳务派遣人员,广汽本田将依法依规、及时地提供经济补偿,并积极协助相关人员再就业。
面对外界流传的“裁员”消息,广汽本田相关负责人强调,“所谓‘广汽本田裁员’是外界的错误解读,广汽本田并没有裁员,只是终止了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协议”。广汽本田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此次对应生产的阶段性人员调整,对广汽本田产线,以及新能源、智能化战略推进均不会产生影响。”
雷达财经从官网获悉,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旗下拥有全资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从广汽本田的名字不难看出,广汽本田是由广汽、本田两家知名车企共同打造。
天眼查显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身后共有三位股东。其中,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和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分别持有广汽本田50%、40%、10%的股权。
回顾过往,广汽本田已在中国市场持续探索约1/4个世纪。在过去的25年时间里,广汽本田可以算得上是合资车企中最为成功的代表选手之一。广汽本田不仅曾创造过中国汽车历史上的最快投产纪录,也是第一家引入全球同步技术车型的车企。
据悉,广汽本田的总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在黄埔区、增城区拥有三个厂区、四条整车生产线,总占地面积为238万平方米,基本生产能力为77万台。而广汽本田的新工厂计划于2024年投产,目前这个以“和谐、绿色、零碳”为理念的全新电动车工厂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
除了较早进军国内市场的优势外,广汽本田过去二十多年来在国内的销量也很抗打。自1998年成立以来,广汽本田曾长期是国内汽车市场上备受消费者喜爱的宠儿。雷达财经从广汽本田官网了解到,早在2005年,广汽本田的累计销量便突破50万辆。之后仅用两年时间,广汽本田的累计销量又打破了100万辆的大关。
到2016年,广汽本田的累计销量成功达到500万辆。2018年、2019年、2020年、2022年,广汽本田接连实现累计销量破600万辆、700万辆、800万辆、900万辆的成就。
就在广汽本田此番传出“裁员”消息的两周前,广汽本田刚在广州长隆举行的2023广汽本田躁梦节庆祝了累计产销达成千万台的喜事。在谈到如何赢得千万用户这一话题时,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小华给出了几点关键的要素。
首先,无论是在汽油车型还是现在的电动化车型,广汽本田持续追求技术领先。其次,广汽本田以质量管控体系和全员匠心的造车精神为依托,给用户带来了更长久的用车价值。
第三,广汽本田不同的车型有不同的圈层文化,与用户真正地玩在一起。第四,在和消费者用车息息相关的新车质量、销售和售后服务,连续三年全部排名行业第一。在袁小华看来,坚持长期主义,绝不降低安全和品质水准,才能迎来新的一千万。
广汽本田销量承压,转型新能源表现平平
那么曾经在国内热销、又刚刚迈入新千万时代的广汽本田,为何会在当下传出与900名员工终止劳务派遣协议的消息呢?
本田汽车发言人在公布此次消息时,透露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广汽本田)产量正在减少,因此派遣合同也随之终止”。从实打实的数据来看,广汽本田当前的产销表现的确不太乐观。
据广汽集团此前发布的2023年10月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0月,广汽本田生产了64833辆汽车,与上年同期76996辆的产量相比减少了15.8%;销量方面,10月广汽本田共卖出63512辆汽车,与上年同期63578辆的销量相比微跌0.1%。
将时间范围进一步放大,广汽本田年内在产量以及销量方面面临的压力则表现得更为明显。今年的前10个月,广汽本田累计生产520493辆汽车,而去年同期其累计产量多达654862辆,与之相比跌幅超过两成。
此外,与10月销量仅减少0.1%不同的是,广汽本田前10个月的销量跌幅高达21.55%。去年前10个月,广汽本田的销量为636541辆,但今年前10个月广汽本田的销量跌破50万辆大关,仅取得499359辆的成绩。
在此番公布与 900 名劳务派遣人员终止劳务派遣协议的消息时,媒体的报道中广汽本田还提到了“为更迅速地转型电动车市场”的表述。雷达财经了解到,当前电动化的确是广汽本田的重要转型方向。
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上海车展上,本田就已宣布加速中国市场电动化转型的重磅消息。具体而言,2027年以后本田不再向中国投放新的燃油车型,2027年之后推出的所有新车型都将是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等电动化车型。
与此同时,本田在中国的纯电动车销售占比也将加速提升,计划到2035年,在全球率先提前实现纯电动车占比100%的目标。而广汽本田作为本田汽车在华的重要合资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兑现和承担起本田“电动化”转型的重任。
雷达财经通过广汽本田官网获悉,目前广汽本田旗下的量产车型主要包括Honda品牌旗下的雅阁(ACCORD)、奥德赛(ODYSSEY)、飞度(FIT)、凌派(CRIDER)、缤智(VEZEL)、冠道(AVANCIER)、皓影(BREEZE)、型格(INTEGRA)、致在(ZR-V)九大系列车型。
与此同时,广汽本田旗下还拥有全新电动品牌e:NP的首款车型e:NP1极湃1,以及理念品牌旗下的纯电动SUV VE-1。此外,广汽本田还导入了广汽股东方的纯电动轿车绎乐(EA6)。基于前述丰富的汽车产品,广汽本田目前已经形成了包含PET(燃油)、HEV(混合动力)、PHEV(插电混动)、EV(纯电动)等多动力平台的车型矩阵。
不过,由于转型新能源的时间相对较晚,广汽本田旗下非燃油车的销量表现并不是十分亮眼。目前,广汽本田旗下有雅阁PHEV、皓影PHEV等混动车型在售。不过,雅阁新能源和皓影新能源目前在市场上的表现平平。
据车主之家数据显示,今年7月至10月,雅阁新能源的单月销量分别为567辆、612辆、643辆、737辆;年初至今的10个月,皓影新能源的单月销量分别为364辆、343辆、913辆、557辆、378辆、257辆、305辆、351辆、1167辆、449辆。
而在纯电动车领域,广汽本田的表现同样没有带给外界太多的惊喜。2021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广汽本田旗下e:N系列首款纯电动车型首发亮相。去年6月,广汽本田e:NP1极湃1正式上市。不过,从市场的反馈来看,这款新车的销量表现并不是十分出彩。
据车主之家数据显示,去年11月至今年10月,该款车型的单月销量分别为1002辆、550辆、102辆、44辆、554辆、404辆、913辆、1347辆、504辆、242辆、107辆、198辆。除了去年11月、今年6月销量破千外,该款新车其余大多数时间的销量均处于千辆以下。
在11月举行的2023广州车展上,广汽本田纯电品牌下的第二款纯电车型e:NP2极湃2量产版亮相。据悉,这款车型将于明年上半年正式发布。到2027年,e:NP品牌将累计推出五款纯电车型。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向雷达财经表示,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正在进行新能源转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很快,燃油车的销量却处于一个负增长的状态,相对比较萎靡。而行业内对燃油车的相关法规越来越严格,比如燃油汽车受平均油耗法规、发动机排放法规等约束会产生大量的负积分。车企会把销量不好的车型逐渐停产,否则就会处于亏损状态。
在这种背景下,广汽本田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非常小,远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其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售渗透率没有跟上行业的发展趋势,或者说没有享受到行业的红利,因为现在政府有很多政策来扶持新能源汽车,而广汽本田此前主要以燃油车为主,其较晚转型新能源导致自身在市场上销售遇冷。
“此外,当前汽车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呈现出越来越年轻的趋势,如果车企不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品,那么消费者就有可能会认为车企的技术落后、跟不上潮流。慢慢地,市场上关注这一车企的网民和消费者就会越来越少”,张翔进一步补充道。
新能源时代,日系品牌“压力山大”
虽然广汽本田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裁员”是外界的错误解读,但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广汽丰田其实并不是近期唯一一个卷入“裁员”疑云或风波的合资车企。
早在今年7月,“广汽三菱全员信宣布停产裁员”的话题就曾冲上微博热搜。网传图片显示,这封信由广汽三菱总经理山本贤一朗及执行副总经理李曲明共同签发,信中提到“在行业变革的大环境下,公司经营层和股东方经过慎重讨论,我们的公司于6月份正式进入临时停产阶段”。
伴随着公司进入临时停产阶段的消息,为了有序、平稳推进工作,奠定企业可持续发展基础,广汽三菱不得不进行“人员结构的优化”。彼时,张翔还曾向雷达财经预测,“目前广汽三菱在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处于非常边缘化的位置,如果未来销量仍旧没有明显的起色,其退出中国市场并非没有可能”。
10月,经营陷入困境的广汽三菱,迎来了最新的进展。10月24日晚间,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三菱重组的公告》,拟对广汽三菱、广汽三菱汽车销售公司实施股权调整等重组事项。
重组完成后,广汽三菱将成为广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将利用广汽三菱工厂实现增产扩能。广汽三菱汽车销售公司将由广汽集团与三菱汽车、三菱商事共同持股,持续为广汽三菱车主提供备件和售后服务。此次重组之后三菱品牌汽车在中国的本地生产将终止,也预示着三菱汽车正式退出中国。
除了广汽三菱、广汽本田外,广汽集团和另外一家日本车企联合推出的合资品牌广汽丰田也曾传出过类似的消息。据路透社、日经新闻报道,今年7月,广汽丰田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鉴于近期的生产水平,该公司提前终止了约1000名劳务派遣员工的合同,该公司将依法给予经济补偿,并向受影响者说明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广汽丰田方面给出的回应与此次广汽本田方面给出的回应大致相同,“本次裁员是公司正常的阶段性调整,对象为部分劳务派遣员工,并未涉及正式员工”。
据内部人士透露,广汽丰田本次“裁员”针对的对象主要为劳务派遣人员,因此此次“裁员”的严重性相对较轻。不过,若按照外媒报道的约为1000人的“裁员”规模计算,广汽丰田此次仍将“裁”掉超过一半的派遣人员。
事实上,随着汽车市场逐渐从燃油车时代过渡到新能源时代,曾经备受国内消费者追捧的合资品牌已不再像此前那般可以轻松获得车主们的青睐。当以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不断发力之际,有着日本“血统”的合资汽车品牌在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压力愈来愈大。
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03.3万辆,同比增长10.2%。其中,自主品牌零售量为113万辆,同比增长20%。当月自主品牌在国内的零售份额为55.6%,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
与之对应的是,主流合资品牌10月零售量为68万辆,同比下降2%。其中,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7.7%,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相较2020年24.1%的市场份额,更是下降了6.4个百分点。换言之,有着日本“血统”的汽车品牌在华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已是不争的事实。与自主品牌超过一半的占比相比,日系品牌的风光不比当年。
再以丰田与一汽联合打造的一汽丰田为例,其在销量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一汽丰田在此前发布的《致一汽丰田经销商伙伴的一封信》中提到,在10、11月份已大幅下调生产的前提下,12月到明年2月份的生产继续大幅向下调整,在经销商的感知角度下,12月份配分向下调整到6.6万台,明年1月份配分向下调整到6万台,2月份配分向下调整到3.8万台。以此改善经销商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
而就在此次广汽本田因“裁员”传闻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之际,多家外媒报道称,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已经停止部分其位于中国天津工厂的生产,但目前运营仍在继续正常进行。
丰田公司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表示,与中国一汽合资的天津生产基地的停产是计划中的举措,丰田正在根据车型构成的变化调整生产。丰田方面称,“停止生产线的原因是考虑到车型的老化和车身类型等构成的变化,对生产系统进行优化”。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合资车企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燃油车时代,它们更是技术先进性和高质量产业链的代表,也曾给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壮大提供一定的支撑带动作用。
但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随着乘用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合资企业原有的产业优势弱化,产能压力加大,面临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而自主品牌的优异表现,主要得益于国内车企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的增量明显,其中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较为突出。中国合资企业的国际成本优势和逐步培育起来的本土化改进能力已经很强,可以针对部分海外市场进行有效的产品输出。
原文标题 : 被传裁员900人,“寒气”侵袭广汽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