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摸着石头过完了河
低谷时,万科创始人王石曾引用巴顿将军的话劝导自己,“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不要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要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李斌也说,他最大的特长是能从悬崖边上,把自己捞回来。在努力将手机捞出泥潭的同时,华为也在寻找其他赛道,比如进军造车圈。王传福也不断强调,比亚迪想做一道证明题,证明什么呢?证明比亚迪可以,新能源车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这道证明题,转折发生在2020年。新能源车市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速度狂奔起来。
李斌从“最惨的人”到“最飘的人”,不过一年的时间。2020年,合肥政府用一笔73亿元的巨款,把蔚来“从ICU里救了出来”。
这一年,特斯拉、蔚来、理想三个品牌销量超过22.5万辆,增速达到233%,在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型总销量28.5万辆中,对BBA形成碾压式优势。
一边在上海临港工厂跳舞,一边卖出更多的 Model 3,马斯克成为全球最有钱的人。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在BBA熟悉的市场,开始发生不曾熟悉的故事。一直到现在,BBA还没有找到阻止市场份额被吞食的办法。
资深媒体人把这个现象形容为“一开始,是特斯拉摸着石头过河,然后,我们摸着特斯拉过河”。对于比亚迪来说,摸着石头过完河,转机也是出现在2020年。
这一年,比亚迪在插混专用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刀片电池三大核心技术领域迎来突破,研发出了DM-i超级混动技术。在迅速蒸腾的新市场,王传福等待着厚积薄发。2022年宣布全面停售燃油车,“All in”新能源之后,比亚迪迎来质变,全年销售186万辆。
于是,马斯克看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称“他们的车现在非常有竞争力。”
作为第500万辆新能源车车主的罗振宇说,“做时间的朋友,就是要做底层逻辑对的事”。对于比亚迪来说,坚持技术研发,就是那个对的“底层逻辑”。
从1到100万辆,比亚迪花了13年,从100万辆到300万辆,花了1年,从300万辆到500万辆,用了不到一年。
2023年是比亚迪造车的第20个年头,拿到了中国汽车有史以来最高的销量成绩,302万辆。这个数字是南北大众巅峰期单一车企也未能达成的数字。意味着中国汽车终于在自己的主场说了算。
同样拥有厚积薄发力量的奇瑞,也一改往日的低调。和比亚迪以新能源立足不同的是,奇瑞能够拿到188万辆的成绩,主要依赖于燃油车和海外市场。新能源板块,是奇瑞的短板。
“2025年、2026年后,我们不再是追赶者,我们就是这个时代的颠覆者”,1月3日,在奇瑞风云A8发布会现场,长尹同跃一改过去低调谦虚的风格,发言肆意了起来。
尹同跃说,老风云在当年颠覆了合资品牌完全垄断的格局,风云A8的出现就是为了颠覆这个时代的混动标准而来。虽然奇瑞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打到奇瑞,奇瑞要消灭奇瑞”的大目标,但是在“遥遥领先”的深圳,奇瑞想要打破的还有比亚迪在插混市场设下的防线。
尹同跃能够写下“颠覆”的野心,离不开另一个安徽人余承东。
虽说华为没有直接下场造车,但在余承东带领下,智选车业务搞的有声有色。问界新款M7上市后连续两月销量破万,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品牌也掀起热潮。对于华为参与打造的新能源汽车,余承东信心满满,“和新势力、特斯拉相比,我们遥遥领先。”
2021年,华为找到新赛道,余承东领了任正非的将令,带领团队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地,他说自己的梦想是,“不论品牌,所有的智能汽车里,都能有华为的技术。”
从被嫌弃的“灵魂论”,到2年后的2023年华为将造车业务独立,与长安成立合资公司,呼吁更多头部车企加入,华为的智能版图徐徐拉开。
唯一稍显落后的就是李斌这个小老弟了,走了两年顺风顺水的路,蔚来没有一飞冲天,尤其是近两年,陷入了连年的巨额亏损。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一直走在战略重新调整的路上。
前不久,李斌在自我评价时说:“我个人有理想主义色彩,但做企业不能理想主义,要务实……要有长期主义。”
过去,李斌一直在为理想主义奋斗,但经历销量下滑、财报亏损加后,他意识到,理想主义用在一个企业身上行不通,并开始重新调整蔚来关键目标、优先事项及行动计划。他的目标,是以包括ET9在内的在售8款车型,挺过2024年。
说到这,我觉得李斌很有《繁花》里汪小姐不服输的精气神,离开虹口码头前,汪小姐站在风雨中大声对自己说:“我是我自己的码头!”
正在风雨中挣扎的李斌,也是自己的码头。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繁花与刺 |10年后,4个安徽人占领汽车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