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刚刚过去的2023年,整个汽车行业的关键词就是一个“卷”字。各家车企疯狂卷产品、卷价格、卷技术、卷服务,可以说是卷得惊天动地、鬼哭狼嚎。重压之下,车企高管人事变动的频率和数量也都胜于往年,无论是海外巨头还是自主车企都没有避免。在一系列人事变动中,有人主动为之,更多的则是被动更替。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对外宣布人事变动的车企,共计超过了50家,累计有140余个岗位进行了调整,有130余位高管牵涉其中。
其中,海外巨头、国有企业、合资品牌、民企、创二代新能源品牌、新势力都囊括在内。
没办法,谁让2023年的汽车风暴来得是如此的猛烈!
自主、新势力、合资都没闲着
在中国市场,这一年来的人事变动潮主要集中在传统车企和合资车企。其中,堪称重磅的消息有王凤英任职小鹏汽车总裁、贾建旭出任上汽大众总经理,段建军出任奔驰销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邱现东出任一汽集团董事长,杨青出任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以上人事变动要么是消息重量级人物加盟,要么是巨头的一把手上任,意义和影响巨大,此外就是各品牌的具体业务负责人、总裁职务的变动。
其中一汽集团和东风集团的顶层换防最引人注目。徐留平和竺延风分别是在2023年的2月23日和3月3日按照正常的程序和流程离开了各自的岗位,此后时隔数月,中国最重要的两大汽车集团才先后迎来了新的掌舵人邱现东和杨青。这两位新董事长上任之后,随即对各自集团的业务规划和新能源战略进行了调整。一汽集团和广东省政府签约,东风集团推动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都是各自的大手笔大动作。
而王凤英加盟小鹏汽车则对行业的影响巨大。因为王凤英在长城汽车工作超过30年,最大的成绩是在她的治下,长城汽车的营收实现了千亿规模的跨越。她也被称为车界“铁娘子”,在业内有着巨大的声望。这样一位传统汽车的顶尖人才加盟,无论是对王凤英本人还是小鹏汽车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好在,小鹏汽车经过2023年一整年的发展,无论是产品竞争力还是市场销量,都已经走上了正轨,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绩。
贾建旭出任上汽大众总经理之后,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ID.3自从2023年下半年调价之后,凭借德系底盘调校、越级空间、安全品质、丰富配置等方面的产品优势,迅速成为“12万纯电首选”,连续多月销量过万,成为2023年下半年风头最健的电动车。
可以说,上述四家车企的人事变动是中国车市最具代表性的案例,都是通过各自的人事调整,
实现了各自业务的转型。在2023年内卷不止,2024年竞争加剧升级的态势下,大部分车企大多都选择了刀口向内,率先进行内部改革和组织优化,以便应对明年更卷的车市。
所有人都在承受着转型压力
从背后的深层原因来看,传统车企和合资车企的人事调整主要还是为了加速新能源转型,今年以来,中国车市的极致内卷让大多数传统车企和合资车企都陷入发展困境。传统车企因为新能源转型不利,燃油车业务被残酷挤压,不仅市场销量节节败退,失血更是严重,新势力和二代新能源品牌则是陷入了不盈利的怪圈,目前中国新能源品牌中,只有比亚迪和理想实现了盈利的目标。
另外,新能源品牌因为产销基数并不大,虽然实现了同比增长,但奈何对改善自身经营情况帮助不大。我们以蔚来、小鹏和零跑为例。蔚来汽车2023年累计实现交付量160038辆,同比增长30.7%;小鹏汽车2023年累计交付量14.16万辆,同比增长17%;零跑汽车2023年累计交付量为14.42万辆,同比增长超29%。
交付情况虽然看好,但是经营情况却有些惨淡。蔚来汽车前三季度累计亏损160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水平;小鹏汽车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超过90亿;零跑汽车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达37.84亿元,以上亏损数据是公开财报显示的。而那些没有上市的新能源品牌亏多少,只有它们自己知道。
理想汽车目前是盈利了,其前三季度累计盈利为60亿,和比亚迪前三季度累计盈利213亿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笔者想要说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能只看头部的一两家,绝大部分品牌仍然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它们都需要用高效、创新的方式来改善各自的经营情况。
虽然说盈利不是各家品牌的短期目标,但是大家改善经营状况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接下来的2024年,业务线的调整,高层人事的变动仍将持续。
2024年1月6日,蔚来汽车手机业务负责人尹水军已经确认离职,这已经说明问题。
百姓评车
市场是公平的,在如今的汽车市场中,无论是新兴势力还是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传统车企,大家都都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只是各自的曲调不同。市场的快速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任何一家车企都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善其身。
市场变革就是如此,拿业绩说话,行就上,不行就变。一切为了销量!
原文标题 : 2023年自主、新势力、合资人事巨变:一切为了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