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汽车“大败局”

港湾商业观察
关注

《港湾商业观察》李镭 

2024年农历春节后开工第一周,似乎没有第二家企业比高合汽车更惨了。 汽车行业,尤其是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迅猛发展,这个行业的竞争也相当惨烈。 2023年倒下了大名鼎鼎的威马,2024还在“年味”的余温与回荡中之际,高合汽车也“兵败如山倒”。 毫无疑问,伴随着威马、高合等相继“由盛至衰”,我国汽车行业的大洗牌实际上已经如火如荼持续进行中。 “开工”第一天原本应该是开工大吉欢乐喜庆的日子,高合汽车却带来了震撼弹般的消息:停工停产6个月。

 一家知名车企一开年就宣告停工半年。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经营惨痛?有着怎样的误判形势?有着怎样的竞争溃败? 很显然,高合汽车当前的困境并非只是“短期与当下”,今天不过是最终呈现的结果,这一过程至少在年前,在2023年已经大面积发生。说白了,走到停滞不过是实在撑不下去了,或者说可能早就撑不下去了,而最终选择一个年假点爆发罢了。 早在2023年12月6日,《港湾商业观察》就发布了《高合汽车转型压力:大幅调价的双面性利弊,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一文。 

该文引述的公开消息是,10月底,有认证身份为高合汽车的网友称,高合汽车已开启一轮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高达20%,个别部门高达50%。 从10月底到2月中旬,先是裁员,接着是停产停工。当一家企业选择停止经营时,毫无疑问已经处在了悬崖最边上,半个身子已经暴露在悬崖之外的万丈泥潭了,这甚至是一种“软死亡”,离真正意义上的倒闭、破产及死掉,不过是近在咫尺。

 外界应该相信,当高合汽车做出这样的决定时,选择了不聘请员工、欠薪、停薪、不生产、不销售,这样的无奈抉择,它代表了相当大程度的悲观与最后的挣扎。 但凡能正常经营或半正常经营,没有人会选择停业半年。而且,越是停业,越是更被外界恐慌。 高合的“全面停滞”,意味着公司很难产生现金流回款,0节流也同样意味着0收入,这也必然将影响高合的供应链上下游,以及已有的消费者。 被外界持续追逐的高合,创始人丁磊也终于坦言,对公司的情况无言以对,向员工道歉。

“接下去的3个月,高合汽车会很艰难,我几乎24小时没有睡觉。这几个月来说,对我是低谷,我一直没有走出一个误区,用传统的经营策略打不过互联网。” 当然,丁磊稍微乐观的说法是,高合汽车翻身的窗口期最多三个月。目前,外面已经有很多公司对高合汽车感兴趣,收购或者投资,会积极争取。 换句话说,高合汽车三个月内要么翻身,要么大概率就沉入谷底。 高合汽车同时发布公告称,面对内外重重压力和挑战,自2月19日起公司日常运营作出较大调整,目前正全力采取各种纾困举措。在此期间,会将用户的服务运营、车辆的售后维保等相关工作,作为最高优先事项竭力保障。 

公告还称,特殊时期,公司正积极协调资源,努力确保高合车辆的售后服务、车联网相关功能维护,高合HiPhiApp车控功能、社区版块均可正常使用。但是,高合充电站、充电桩安装、App端充电功能(包含免费充电服务)将暂时停止服务,AppHi贝积分发放及高合之选商城也将暂时停止运营,待后续资源到位后再重新开启。

同时,公司也将和战略合作伙伴江苏悦达集团旗下盐城悦达智创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一起,携手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保障。 至少从公告来看,很不幸的消息是,购买了高合汽车的用户部分功能将受到影响。这跟去年威马汽车的情况一致。从买到烂尾房,再到“烂尾车”,消费者的信心与希望仍面临考验。 高合汽车未来的负面影响恐怕仍会继续。诚如一些威马车主所透露的那样:自己接到保险公司通知,因威马汽车停产,配件供应存在问题,保险公司不再承保威马汽车的车损险,仅可购买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险。 而且,据《港湾商业观察》查询黑猫投诉平台发现,有不少消费者投诉高合无法交付汽车,且退款迟迟无法落实。

一位消费者表示,2013年12月29日购买高合品牌汽车一台,1月份销售说无法交车协商退款,我同意退款,承诺15个工作日退款到账,2024年1月31日退了10万剩余40万到现在未退。要求从速退款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还有一位消费者在12月1日表示,8月12日微信交了5000定金,因销售诱导说可以办理分期,付5%首付款、就可以购车,因个人征信不能贷款,他说用我弟名字可以贷款,本人不到场也可以批、结果定金交完我弟因在部队服役无法到现场办理贷款遭银行拒贷,导致我订的车到了也无法购买,现想退定金遭销售人员拒绝,诉求要求返还定金5000元并作出赔偿。销售存在诱导欺诈行为。 从威马到高合汽车,急速竞争的时代下,一家企业如果犯下战略性或方向性错误,其迎接它的惩罚与代价也往往是最残酷的。威马的债务破产重振目前还在司法受理阶段,高合汽车能否迎来生机?前景是否会比威马乐观?创始人的话真假比例有多高?真实的窟窿到底有多大? 

一切就交给时间评判吧。(港湾财经出品)

       原文标题 : 港湾周评|高合汽车“大败局”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