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主推新能源 日产汽车发布“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

汽车浏
关注

引导关注

3月26日,日产汽车正式对外发布“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这一日产汽车下一个四年全新战略规划,从命名方式也能看出核心所在:至2026财年末(日产汽车财年为上年4月至下年4月,即自然年2027年3月底),日产汽车计划销量提升100万辆、累计推出30款新车型(包括16款电驱化车型)、实现60%的内燃机乘用车车型换代,以及实现纯电动车型成本降低30%和提升利润率至6%以上。

归纳总结,可以理解为日产汽车计划在下一个四年当中,实现降本增销。“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实际也是承接2020财年至2023财年的“Nissan NEXT企业转型计划”的一项全新战略,但最终目标,依然指向“Nissan Ambition 2030(日产2030愿景)”。但从命名方式不难看出,“电”在新的四年计划中,被提炼为重中之重。

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在宣布此项计划时,介绍说:“‘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描绘了日产汽车迈向未来的新蓝图,体现了我们持续进步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该计划将赋能我们在提升企业价值和竞争力方面走得更远、更快。面对激烈的市场变化,日产汽车正以‘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为指导采取果断的行动,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增长和盈利能力。”

就在本月内,很多网络消息称,包括欧美和日本等国在内的汽车企业,都在纷纷放弃“电驱”计划,转回到内燃机技术,但实际上这种理解非常片面。从“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也不难看出,“电驱”始终是未来的技术方向。

“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之中,首先值得关注的,是未来三年陆续推出的30款新车型,这其中包括16款电驱化车型和14款燃油车型。从计划中不难看出,至少在三至五年之内,汽车市场仍是以“电”+“油”,再配点“氢”(当然氢能源技术中也有一支指向电驱)并存的状态发展。不仅日产汽车,其他的国际汽车品牌也都采用类似的模式进行推进。

到2026财年,日产汽车计划将全球电驱化车型占比提升至40%,至2030财年提升至60%。在新车和销量规划中,日产汽车也是按照不同的地区市场进行了细化: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计划推出7款全新车型,北美市场2026财年销量相较2023财年增加33万辆。针对美国市场,未来三年中,日产汽车将会更新78%的乘用车产品阵容,并推出搭载e-POWER和插电式混动技术的车型,此外投入2亿美元用于整合美国市场消费者体验。

而在中国,计划在2026财年实现73%的日产品牌产品阵容换新,并推出8款新能源(NEV)车型,其中4款为日产品牌车型,在2026财年实现年销量增长20万辆,达成100万辆销量目标。

此外,2025年,日产汽车将开始从中国实现整车出口,第一阶段目标销量为10万辆。同时还会与本地合作伙伴协作持续优化产能。

在日本市场,日产汽车将会推出5款全新车型,实现80%的乘用车产品换新,同时乘用车电驱化车型占比达到70%,销量则增加9万辆,至2026财年实现目标销量60万辆。

此外,包括非洲、中东、印度、欧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市场,日产汽车计划销量增加30万辆,其中欧洲市场推出6款全新车型,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占比达到40%;中东市场推出5款全新SUV车型;印度市场推出3款全新车型,同时会作为出口枢纽,实现出口10万辆目标;大洋洲市场计划推出1款1吨级皮卡和1款C级跨界纯电动车型;非洲市场计划推出2款全新SUV车型,同时拓展A级燃油车型。

“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的另一大核心关注点,在于“降本”的两条路线:其一是采用“家族化”开发模式,以降低后续车型的开发成本——后续车型开发成本可降低50%,内外饰部件变化可减少70%,开发周期可缩短四个月,采用模块化制造同时缩短生产线,单车生产时间将减少20%。

另一方式是通过技术路线:其一是智能化技术,其二是新能源技术。

“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智能化技术之中,提及了下一代ProPILOT超智驾技术,未来三年中,这项技术将实现高速公路、一般公路、私人住宅以及停车场等场景中的“门到门”(Door-to-Door)自动驾驶技术。

而在计划降低新能源车型成本之中,日产汽车的新能源也是多项技术并进:包括增强型NCM锂离子电池、LFP(磷酸铁锂)电池和全固态电池(ASSB),其中NCM锂离子电池性能将实现大幅提升,与当下在售的ARIYA艾睿雅相比,快充时间将缩短50%,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0%。日产汽车计划在日本国内研发并制造LFP电池(即将面世),以降低30%的成本。

除此之外,日产汽车还将会在中国充分利用其本地化资产,以满足中国及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

作者:刘英LY

       原文标题 : 中国市场主推新能源 日产汽车发布“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