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系车黑云压城城欲摧,谁能担起崛起的希望?

百姓评车
关注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所有的今日辉煌,都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车轮,很可能就会被惨遭淘汰。美系车就是一个例子,近年来美系车在国内市场的销售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面对国内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今年很多美系品牌都积极参与价格战,但是终究没能在市场上激起太大的浪花。

面对竞争对手的进攻,尤其是中国品牌汽车的进一步崛起,借助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加速蚕食其他派系的市场份额。而美系品牌受到冲击不小。即使有特斯拉加入,美系车目前在华的市场占有率也很低,1-2月份美系乘用车市场份额仅有6.4%。

今年很多美系品牌也积极参与价格战,包括凯迪拉克、别克等,但是美系车终究没能在市场上激起太大的浪花。或许很多美系车厂商也不禁疑惑:我们的车性能优秀,品质有保障,为何难以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何以从辉煌走向没落?

美系汽车的辉煌时刻则要追溯至十年前,当时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约12.8%,其中通用汽车的贡献量很大,通用在国内有三大品牌在活跃,分别是走高端的凯迪拉克、走中低端的别克以及走更平民风格的雪佛兰。而这三家品牌在国内都有着不小的知名度,在巅峰时期,它们曾助力上汽通用在华年销量突破200万辆,这个时候的锋芒完全不逊于德系与日系。

可是近几年,美系车在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力逐渐下降。除了特斯拉这家电动巨头在猛速增长之外,其他的燃油车企过得确实是一天比一天艰难,而以前那个能够与德日系分庭抗礼的美系车已经在痛苦失速中,逐渐失意。

尽管从技术层面上来讲,美系燃油车的确有着自己的优势,比如动力强、隔音好、皮糙耐用、用料厚道等,但美系车走向没落,与其短板明显有很大的关系。美系品牌基本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更新换代太慢。

但是在内卷不断加剧的中国汽车市场,很多车企可能用一到两年就会针对新车型进行换代,甚至大半年时间就会推出改款车型。对于这样的速度,美系车确实慢了许多。以前靠着“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早已过去,可能明天一睁眼,就不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而美系车不跟上时代发展的快速步伐,市场竞争力就会逐渐削弱。

其实美系车出现颓势也是在预料之中,新车打折太厉害,损害了已购车主的利益,还让车子的保值率直线下降。随之带来的是品牌溢价能力不足,加上现在的国产车的产品力也在逐年上升,大家的价格都到了差不多的区间,选择性变得更多。经过长时间打折,现在的美系车残值甚至已经和国产车相差无几,这对于美系车的车主来说,确实心里不太舒服。

新能源时代下,美系车拥抱电气化的积极性也不高。时至今日美系车能拿得出手的新能源车几乎没有,基本就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做了几款油改电的新能源车型,所以消费者并不买单,现在自主新能源车崛起了,可选的自主新能源车也十分丰富,消费者也将注意力放在自主车型身上。

伴随着自主新能源车热销,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突破半数,自然就要有其他国别车系的市场份额削减。所以包括美系车在内,市场业绩逐年梯次下降,是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一个正常的走势。

谁能担起崛起的希望?

虽然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但在合资、海外品牌中,美系车有时候还成为增量最多的代表。最近几年美系车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占比为2019年8.5%;2020年9.4%;2021年9.6%;2022年8.7%。2023年7.9%。美系车不仅维持了一定量的基数,甚至还略有走高之势。

特斯拉是美系车的销量主心骨,特斯拉用它在中国市场的强势表现,基本弥补了通用和福特在电动车领域的短板。而特斯拉也成了国内市场新造车时代来临之后唯一个新进的,且取得巨大成功的汽车品牌,它恰好归属于美系。

虽然通用在新能源车的领域的表现欠缺亮色,但是在燃油车领域的表现不错。所以现阶段美系车最大的依仗除了特斯拉,还有通用。通用在燃油车市场,年销量仍能达到百万辆,拥有海量的基盘用户。

通用这个支柱不倒,加上特斯拉在电动化市场的表现碾压大部分合资品牌,美系车在华市场不断缩小与德系和日系的差距,甚至是超越都是有可能的。

百姓评车

汽车市场的蛋糕就这么大,自主品牌因新能源汽车起势,就意味着法系车、韩系车的暗夜将至,美系车则黑云压城城欲摧。现阶段整个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变革,总量层面波澜不惊,但结构是波涛汹涌的。

未来整个市场可能会发生裂变,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整个行业的周期性波动,而是市场结构的成长。美系车在中国市场横盘已久,未来市场业绩是涨还是跌?关键看态度。如果美系车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造车,那就一定跌。如果按照用户喜欢的方式造车,在华的成绩可能涨。

       原文标题 : 美系车黑云压城城欲摧,谁能担起崛起的希望?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