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松绑,就能起飞?

金刚新能源
关注

对于三家央企来说,发展新能源固然重要,然而面对已经巨变的汽车市场,更重要的是如何活下去、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正文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全国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部长通道”上指出,国资监管的核心在于激励企业大胆创新,并清除那些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他特别提到了国有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的发展步伐尚不够快,因此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考核。

受此消息影响,三家央企之一的东风汽车在盘中直线拉升涨停,一汽解放、一汽富维、长安汽车、东风科技等股票也迎来疯涨,可谓“山洪海啸”。

与此同时,东风公司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的CEO卢放,通过社交平台发表了一份“小作文”,其对“单独考核”政策进行及时回应,并借此机会向外界传递了岚图汽车敢于争先的信心和决心。他表示,“听到这个内容,备感振奋”。

汽车“中央军”已经蓄势待发?要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上开启狂飙模式了?未必。

不可否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功,得益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在早期阶段。虽然正在逐步从“政策市”向“政策+市场”双轮驱动的新轨道转变,但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动作用依旧不容小觑。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429万辆,其中中国制造的新能源车销量为887万辆,远远超过欧洲和北美洲。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中国制造的新能源乘用车在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中的占比高达66%。

可见,政策助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然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领头羊”。

然而历史经验也表明,央企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机构体系庞大、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即使有了政策的松绑,这些企业能否借此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还是原地踏步?一切都还需要画上问号。

被“打板子”,不冤

很多人奇怪,为何国资委突然对三家央企“打板子”,它们冤不冤?事实是,一点不冤。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三家央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4.04万辆、52.37万辆和48.09万辆。作为对比,比亚迪在2023年累计销售超过300万辆新能源汽车;特斯拉2023年也累计交付超180万辆新能源车。

从数据来看,三家汽车央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比亚迪、特斯拉等新能源巨头存在明显差距。众所周知,三家央企成长于政策,但是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否还有这三家央企的位置,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问号。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除了销量,三家央企到底差在哪儿?

我们以发展最靠前的东风汽车为例,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东风已经推出了猛士汽车和岚图汽车,在中低端市场也推出了奕派和纳米。目前,属岚图汽车发展最好。

2月,岚图汽车交付新车3182辆,同比增长187%;1-2月累计销量10223辆,同比增长285%。尽管岚图汽车销量呈现向好趋势,但与其它绝大多数新能源品牌一样,最大的问题是依然处于亏损状态,资金链是个麻烦。

根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官网消息显示,2023年岚图汽车全年营收为17.67亿元,净亏损额为7.06亿元。东风汽车的持续投入,虽然暂时缓解了岚图汽车的资金压力,但长期来看,岚图汽车还是得靠自己。

除了依赖背后的东风汽车,岚图汽车也一直在筹划上市事宜,然而却并不理想。

岚图CFO沈军曾公开透露自己的上市梦,“如果月销能够有1万台,我们就具备了IPO的条件”。公司尚未上市,这也限制了其融资渠道。然而,科创板的审核条件对汽车这一工业属性企业的要求十分苛刻,对岚图汽车来说困难可想而知。

所以对于岚图汽车来说,唯有一边等待上市,一边突破市场。随着追光等新品的逐渐发力,岚图汽车的IPO上市之钟可能很快会被敲响。

相比东风,一汽和长安的问题更大。一汽在新能源C端市场的存在感几乎为零,仅有一款红旗E-QM5在出行市场苦苦支撑。至于长安,虽然在新能源市场开始发力,但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未找到自己的发展节奏。

总得来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三家央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按照张玉卓那句话的意思,为了督促三家央企积极发展新能源,接下来国资委“进行针对性的考核”。

至于如何考核,张玉卓也说了个大概,“在燃油车还很有优势的情况下,汽车企业推进新能源汽车一开始投入比较大,如果对它考核当期利润,它就不太容易去全速地推进新能源汽车,我们出政策就是要破除这个障碍,去考核它的技术,考核它的市场占有率,考核它未来的发展。”

张玉卓这番话,被业内解读为对三家央企的“解绑”,即将利润考核适当减轻,并强化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与发展考核。

‘单独考核’政策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战略定力和发展信心,有利于我们放开手脚,大干快干,激发创新活力,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国资委的“单独考核”,卢放率先表态。

既打板子,又给蜜糖,张玉卓确实老辣。然而,三家央企目前的现状,可能要比他料想中艰难得多。

3月8日,东风集团股份在港交所发布盈利预警,称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不超过40亿元。亏损主要原因是,合资业务市场被大幅挤压,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同时,包括岚图汽车等新能源业务的投资亏损也在持续扩大。

显然,“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又何来减轻利润考核,莫不成加大亏损以发展新能源?成了,三家央企或许还有未来,不成,三家央企恐将陷入万劫不复。

近日,为了感恩6000万用户,同时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东风汽车顺势宣布推出百亿置换补贴政策。在价格战正酣的汽车圈,东风百亿补贴并没有激起特别大的浪花。反而这种“杀鸡取卵”的营销政策,也可能为下一步的跌入谷底,埋下伏笔。

新势力之所以一头扎进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还是有投资人兜底,赔得起,而对于背景复杂,以至难以吸收外部投资的三家央企来说,发展新能源绝不能头脑发热,必须始终贯穿可持续发展理念。

近日,奔驰宣布放缓电动化,无疑为所有传统车企敲响了警钟。

当然了,这也不意味着,三家央企要停止发展新能源,而是要注意协调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发展节奏。对于三家央企来说,发展新能源固然重要,然而面对已经巨变的汽车市场,更重要的是如何活下去、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原文标题 : 央企松绑,就能起飞?| 电动势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