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在高合汽车面前的路,到底是“绝处逢生”还是“出卖灵魂”?
作者丨石劼
责编丨石劼
编辑丨段永琪
显然,高合汽车的风波,并不因吃瓜群众注意力散去而停歇。
就在高合同阿维塔官方微博互动、引发无数“高合迎来转机,或许被长安/阿维塔收编”的猜想之后,从大洋彼岸丢过来一个炸雷。
贾跃亭的法拉第Faraday Future向广东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对丁磊和华人运通/高合汽车等关联公司提起诉讼。
另一边,是高合员工维权群内,一片热锅上的蚂蚁景象。
不少人表示,尚未收到离职批准,甚至连跳槽都成了难题。还有消息指出,盐城和上海两地员工待遇不同,前者有当地政府兜底1、2月工资和社保。
但最重要的信息是,“这周统一办理离职,等通知。”
或许,这出戏距离谢幕已经不远。
来自老东家的炮轰
从行业到消费者,对高合的评价极为撕裂。
但如果要说谁的评价最低,恐怕是丁磊的老东家,贾跃亭的法拉第FF。
在诉状中,法拉第FF指控华人运通侵犯与FF91相关的商业秘密,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等环节,属于“不正当竞争”。
其实这只是法拉第FF对高合的正式宣战,而此前已经有预兆。
就在高合停工停产后,法拉第未来FF前任资本副总裁王佳伟(被指为贾跃亭侄子)发了一条微博炮轰高合:小偷+骗子。并且转载钛媒体有关“丁磊得到FF91全套设计数据”的报道。
丁磊担任过法拉第二把手,而离职后创办高合,第一款车Hiphi X外形近似法拉第FF91。把这些串联在一起,哪怕是并不知道内情的人士,也很容易作出这种联想。
那么,该如何看待高合与FF91之间的关联?
以FF91和Hiphi X在车身外形、悬架结构方面的相似度去判断,确实瓜田李下难以避嫌,因此无法从外部去排除高合采用FF91技术的可能。
但即便如此,以2017年首发的FF91来看,距今已经7年之久。当年虽然被李想称赞过“中国人能拿出的最好电动车设计”,但显然智能电动汽车的进步速度远超过燃油车,7年足以迭代两三个代际产品。
时至今日,高合产品已经形成谱系,衍生出Hiphi Z轿车、Hiphi A跑车、Hiphi Y中型SUV和AN1入门车。这些车型不仅仅是外在尺寸规格形成了差异,同时内部的变化更为显著。
仅以智驾能力看,高合第一款车Hiphi X采用的是博世+安波福智驾方案,但是并没有采用激光雷达,无法实现高阶智驾。等到HiPhi Z和Y问世,传感器阵容为13个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个激光雷达,配合英伟达Orin X芯片,和HiPhi X形成了代差。
这意味着如果要让高阶智驾达到理想水准,高合需要在车身电子电气架构维度跨越一大步,才能更好地适配先进电子元件,达到更高的电气一致性。
因此,不能排除高合采用了法拉第FF91资料搭建机械平台的可能,但对智能电动汽车更为重要的电子电气架构,则无法依托7年前的设计沿用下来。
“事实上,高合在底盘、车身、域控等方面都取得过相当不错的研发成果。”高合研发部门人员这样对汽车公社表示。
正如中国诸多自主车企,早年都离不开逆向开发或者所谓山寨,此后进行平台魔改,再到自主开发平台与电子电气架构。高合倘若的确挪用FF资料,那么自然难逃法律的制裁,但也不可因此抹杀其在研发方面的努力。
三大直接原因,一个根本原因
高合在诞生之初头顶多层光环:三地政府的国资背景、得天独厚的政府资源、履历光鲜的创始人、豪华且体系完整的创始团队。
走到今天地步,复盘高合的变化轨迹,可以总结为三大直接原因,和一个根本原因。
首先是定位偏差。
高合在规格定位上,属于“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中国造车新势力”里档次最高者,前两款车Hiphi X和Z均为60~80万元,堪与前途汽车K50匹敌,而后者产销规模始终未有起色,无法和高合等量齐观。
“以高打低”是造车新势力的惯用手法,从特斯拉Roadster——Model S/X——Model 3/Y——未来的Model 2/Q路线可见一斑,先树立品牌高度,再扩大产销规模。
这种思路有其合理性,但仅适用于创业初期。第二步,则是汽车制造业不可或缺的拼刺刀——上规模。只有达成规模,才能摊薄成本、提高生产熟练度和质量水平。
对特斯拉来说,倘若不是2010年丰田入股的资金让其低价盘下NUMMI工厂,则Model S不能将其带入真正的规模量产阶段,倘若不是2017年马斯克带着铺盖进生产线,拼命用帐篷生产线拉动千兆工厂生产,则Model 3不能将其带入主流价格带区间,也无法实现年产销量达到六七位数,那么特斯拉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
这就关联到第二个直接原因:节奏失误。
高合第一款产品Hiphi X于 2019年7月亮相雏形, 2020年9月才在当年北京车展正式上市。那时,蔚来已经在EP9之外,推出了ES8、ES6、EC6三款产品,占据了BBA未及时转型时的生态位,逼得Hiphi X只能对标保时捷。
第二款产品Hiphi Z于 2021年11月正式亮相,2022年8月公布售价,而交付则是2023年的1月的事。
第三款产品Hiphi Y 于2023年4月在上海车展亮相,8月才开启交付。
高合的上量车型Hiphi Y来得着实有些晚,而入门车AN1更是迄今未能量产。
为什么会慢?这就关系到第三个直接原因:资金血液不畅,也关联到下文的根本原因。
在今年年初,高合被曝拖欠供应商货款,导致供应商合作破裂,内部消息称,入门车AN1项目因此而停滞。
在高合维权群里,不少员工在埋怨青岛方面,而作为股东之一,青岛在高合人眼里被视为排斥其他资金进入的原因之一。追根溯源,高合“缺血”的原因,在于缺乏自我造血能力与融资能力,创始人资金管理不善。
由于高合销量数据不透明,因而不同平台公布的高合月销数据都有出入。但零售数和上险数都显示出,高合2023年销量大约为7千多辆,显而易见,卖车对高合的营收贡献都是微乎其微。
创始人丁磊也的确没有头部新势力创始人的融资能力,高合创立这6年来,累计只融到200多亿资金,不如蔚来一年的亏损。
那么根本原因,在于创始人丁磊和公司企业文化,太过“老汽车人”,这才导致了进度缓慢、认知无法跟上新阶段。
从产品开发角度而言,丁磊对智能化缺少恰如其分的认知,起初重视车路协同而忽略车端智能,甚至丁磊和高管当初不知道激光雷达的作用,拨给智驾的研发工作人员数量和资金都比同侪低一个数量级。
一方面这使得高合产品除了车门之外,缺少炫酷功能和科技感,不利于后续销量增长,另一方面,这也让潜在的投资者无法看好高合的成长空间。
也正因为丁磊的保守和传统,对资金来源构成了限制,并没有对热门资本敞开大门,限制了资金流来源。
赵宁是高合一位资历较深的员工,他告诉汽车公社:“我们公司最主要的融资应该都来自青岛城投,还有一些央企投资,比如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应该都投了,还有上海交通银行的信用贷款。”
诚然,丁磊的传统老汽车人本色,奠定了高合汽车产品在质量、可靠性和底盘操控方面的过人之处,这也是如今高合车主还愿意为之发声的原因,但这一切在兵败如山倒的大势面前,都显得独木难支。
谁还需要高合?
随着高合汽车员工“本周统一办理离职”步调的推进,过去几个月里,各家车企也在纷纷瓜分高合团队,从研发、销售到其他部门均被疯狂挖角。
“这种认可,也是一种黑色幽默。”颇有大户家道中落的凄惶。
时间的推移,让留下的高合员工越来越少,对潜在接盘方而言有正反双重影响。一方面确实可以减少成本负担,但另一方面,能接手的人才确实也在流失。
那么,能让高合“转生”的救世主在哪里?
从同源角度来说,上汽或许是一个选项,也被不少人投以猜想。但从上海和盐城两地对高合员工的不同态度看,恐怕上汽更多的心思还是放在自家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身上。
需要高合的车企,要么自身缺少高端新能源品牌,要么自身的高端新能源品牌需要高合的资产进行补充。
目前高端新能源品牌已经初有小成的车企,还有比亚迪腾势、吉利极氪、长安阿维塔、东风岚图、广汽昊铂、北汽极狐等,尤其是前面四家销量规模已经比较有声色。而北汽、江淮也和华为鸿蒙智行在建设全新品牌,档次甚至不亚于高合最前两款车,因此它们对收购高合诉求不大。
随着机甲龙归于欧拉,或许长城会将欧拉品牌定位拔擢提升。一汽倒是对高端新势力品牌有所诉求,红旗品牌较为特殊,不可能代替完全市场化的新势力,因而一汽曾经着手收购拜腾,但并未整合成功。
目前长安的接洽和阿维塔的互动,到底意味着双方好事将近?还是客气致意,无法携手?从一些消息渠道我们得知,阿维塔对高合的渠道、服务团队存在兴趣,有利于和华为系其他品牌形成区隔,毕竟在智能化方面已经趋同。
当维权群里高合员工已经对“起死回生”不再抱期望,高合或许已经无从寻觅复苏之路,那么如果能够“转生”,未尝不是一种最好的结局。
原文标题 : 高合被贾跃亭起诉,员工本周统一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