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汽车价格战分两种,一种是关于比亚迪的,另一种是针对雷军小米造车的。
“相信你也知道,今年的价格战到现在,没人(车企)是准备头破血流的,奔驰段总(段建军)前几天说的对,大家都是出来做生意,单纯为了销量的数,亏着钱卖车,这个短时间可以。但去年已经这么搞了1年了,今年企业们也就不愿意这么搞了,至少在我们这是这样。”赵扬,一位主流中国品牌分管几省大区销售的负责人,3月初和我们闲聊起2月情况时,他的观点。
2月销量眼前已经出炉,开打价格战的比亚迪,在1-2月的累计销量32.33万辆,相比2023年同期的33.7万辆,减少1.4万辆。不过,参考到其首周订单就拿下2.36万辆,整体的销量实际上上涨了1万台。
相比整个汽车市场的同比增长表现,吉利11.14万(正增长)问界2.11万(正增长)、理想2.02万(正增长)、小鹏0.45万(负增长)、蔚来0.81万(负增长)、哪吒0.6万(负增长)。
第二种价格战,则关于雷军的小米造车。从发布至今,小米只在初期获得了较多的支持,而之后是铺天而来的被针对,且同时包括消费者、竞争对手。雷军发起50万内谁的设计最好看,获胜者是奥迪A6L,然后小米被嘲讽。眼前已经颇有点当年华为被美国制裁时的感觉,谁被制裁说明谁很有能力,而小米被针对,自然也是各大车企其实心里明白,它的战斗力大体如何。如果是羸弱的,针对自然没有意义。
被围攻的雷军,是价格战的另一种极端
“跟得上的,会想办法跟,比如长安的启源就跟的很好。但跟不上的,就跟不上了,没那个能力。给你举个例子,你看东风日产跟进比亚迪就不虚,轩逸降到6万多起售根本不是新消息,经典版的终端价格早就是那个了。但,更多品牌,其实很难跟得上。”
在赵扬看来,利润越薄、竞争越充分的细分市场,很难打起价格战。不过在2024年上半年,降价有望继续,因为坊间正在开始流传一种新说法,因为电池最重要原料碳酸锂的成本已经从2023年后半年开始快速降温。多数车企此前签订的电池订单已经陆续到期,随着和电池厂签订新的合同,原材料成本明显下降后的新电池,能继续给到打价格战的底气。
但如果电池成本价格下降的不明显,从2023年各大车企的财报数字来看,眼前价格战的可持续性不够。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目前已经发布财报车企中,只有唯三能在取得较高销量的同时,完成盈利。与舆论中的占据风口的车企不同,实际的经营行为下,各家车企的家底有很大差异。
比亚迪的利润没有超过日产,但随着继续的销量增长和规模化,后期的盈利能力预期不低。而遥遥领先的品牌,营收领域的增长明显,但利润方面继续亏损约3亿美元。
2023年,比亚迪用冠军版,把10-20万元挤出了1万元左右的溢价水分;
2024年,比亚迪目前用荣耀版,把10-20万元市场挤出了2万元的溢价水分。
所以,因为超过10年的前期储备、大规模的产能、绝对规模的关键部件自研自产,比亚迪本身就有着市场定价权,也有着价格战的主导权。所以,价格战的持续预期,在20万元内不大。至于20万元以上,理想、华为、小米等,还有空间。
2024年,摆在雷布斯面临的,如今几乎没有一条好消息。再次辟谣上市日期,依然不发出价格信息,而小米SU7已经被多款新车价格上夹击。吉利银河E8守住18-20万,极氪007守住20-25万,极氪001守住25-30万,再加上比亚迪汉荣耀版起售价已经降至17万元内,小米SU7的定价空间已经算的被算的死死的,每一个细分市场如果按传统的汽车定价逻辑,小米SU7的破局空间都是有限。
另一点,在2月29日,有科技媒体率先爆出,新造车科技大厂(指向小米)的自研智驾方案无法赶得上发售节点,可能考虑引入外部供应商。具体的逻辑是,在新车上市时,包括英伟达Orin X芯片、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正常完成上车,引入外部供应商智驾方案先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在之后(报道称最快在2024年年底)智能驾驶的大规模泛化做完后,再完成自研算法的上车。
小米是否会因此而辟谣,或发起其他行为,其实不算重要。
从中能够看到的是,20万元以内的市场竞争格局,因为变量不够大,其实已经基本清晰。但20万元以上的市场,因为小米的反抗,因为华为车BU面临的生存压力,有着过多的变量。
苹果和小米,20万以上价格乱战的诱因
“小米不差钱,雷军赔得起”,这是2022年7月1日,雷军官宣至今的核心论调。5年时间,小米的研发(含汽车)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2023年年底发布会时,雷军的官方发言继续巩固着相应的说法,“车企对单一车型的研发投入一般在10-20亿元,小米的逻辑是十倍投入,一辆车的研发投入在百亿元。”
雷军是否差钱?2022年小米集团营收2800.44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净利润为85亿元;2023年,这一数据明显增长,2023年上半年营收1268.3亿元,但经调整净利润为83.7亿元,接近2022年全年水准。换言之,5年1000亿的目标可达成。
与同类车企的对比上,2022-2023,小鹏年均约为50亿元,蔚来为100亿元左右,理想为86亿元左右,所以销量与市场口碑等表现,和研发费用的投入并没有绝对的正比关系。
小米有钱,雷军赔得起钱,但如今的新问题在于,苹果突发的转向,正在让自动驾驶接下来的商业价值整体向下发展。消息爆出后,第二天Apple的股价开始下滑,至3月初,下滑趋势不减。有相关机构对此进行了分析,它需要尽快给出相应转型的计划以提振市场信心,因为近几年的智能设备业务向下发展。
而苹果的放弃,也在让资本重新思考,这一领域未来的投资预期如何。智能驾驶相应表现较好的企业,包括特斯拉/小鹏,近半年收获的资本信心不算乐观,这背后的原因与科技产业现状的走势关系密切。
截止2023年11月末,科技业的主要阵地美国,裁撤了超24万个工作岗位,比2022年同期增加50%,参与裁员的企业近1200家。而在2024年1月的前2周,据统计也继续有48家科技公司裁掉了超过7500名员工。一方面与AI的快速成长相关,AI如今已经能够在科技企业中很多基础/重复工作上取代人类,如汽车智能驾驶领域,主流企业的关键信息标注团队已经基本被AI大量取代。2022年,特斯拉加州自动驾驶团队裁员超57%。眼前,2024年2月,特斯拉正在对部分管理层岗位是否裁员进行评估。
总之,在全球市场,智能驾驶的前景并不明朗。而在中国车市里,智能驾驶虽然卷的如火如荼,但能够取得高销量的车型是以送为主,如比亚迪/理想/特斯拉(AP),都是直接融入到车价里。反观主打智能驾驶,并在软件上定价较高的,如小鹏、极越,包括华为,其走势都是订单增长不达预期时,降价促销。
2月29日,小鹏宣布XNGP包含在车价内,不再以此前的选装方式进行售卖,此前选装价格为2.8万元;
有百度智能驾驶深度赋能的极越01上市时定价为4.99万元,限时一次性买断价格为1.99万元,尽管它也推出了按月订阅,甚至按日订阅的策略。不过,新车在10月27日上市之后的一个月,就对车价官降3万元,折算下来,智能驾驶就是半卖半送。
华为系的ADS2.0也是同样逻辑,2023年中旬刚刚公布时,优惠后的选装价为1.8万元,到了年底时,智界S7降到1.5万元。另外,AITO问界M9上市后,2024年2月的购买政策也为,下定送2万元ADS2.0城区NCA智驾包权益金(直接抵扣)。
也就是说,过往的种种证明了,智能驾驶软硬件在如今充满价格战的市场里,用户的实际买单率低于车企原本预期。所以,当雷军在12月底的发布会说出“实现无高精地图方案智驾水平,2024年进入第一梯队”,实际上也意味着天花板和华为同量级。
小鹏、理想,随车价赠送;华为、极越,赠送性质为主,目前主流新势力中,只有蔚来的价格比较坚挺,NOP+支持按月订阅,费用380元,接下来可支持城市领航的NAD为680元/月。而除此之外,30万元以上市场里,比亚迪在梦想日里公布了,标配免费赠送。
换言之,小米SU7上市时,很难按照2-3年前的“车价是车价,智驾要付费选装”这种路径来走。相当于间接遏制了雷军的营销可能性。
而再进一步回到如今的另一个市场主流趋势上,极氪、吉利、比亚迪们还在做另一件相同的事。即,智能相关的进展需要时间、需要法规的进步,所以做到中上水平即可,更多的精力投向机械素质、续航、舒适性配置的提升等方面。以极氪007为例,入门版20.99万元,CLTC工况续航做到688公里、配Orin X,有主动领航、座舱配8295芯片,后驱单电机板的破百加速做到5.6秒。如果用华为赋能的智界S7来对比,相当于极氪007直接拉低了8万元左右的价格。
实际上,吉利身上所体现的竞争能力,并非行业独有。长安、长城等企业,在目睹了极氪007(预售40天订单超5万、上市后1月底大定超2.5万)、吉利银河E8(上市48小时订单破万)、极氪001(林金文表述:海量)的订单收割之后,实际上也开始了对这一模式的思考和酝酿。
写在最后
小米SU7该怎么办?这和雷军智能手机时代的局面,本质不通。
智能电动车和智能手机,在前期尽管都是充满风口的朝阳产业。但,手机领域参与的数量只是汽车产业竞争者数量的零头,同时,不同于智能手机,软件造好了就可以挖到第一桶金,智能电动车上场就需要汽车的软硬件、智能的软硬件全面打通。既面对着130多年的传统汽车竞争,也面对着比亚迪、特斯拉、理想、华为的抢夺。
不过,雷军自然不是俗人,而且是手里掌握巨量资金、有拍板权利、前期可以接受赔钱的老板。
还是那句话,如果小米汽车没有能力,其实不会遭至如此多的被针对。而很显然的一点是,如果雷军想明白了价格战怎么打,车辆怎么定价才能有生机。20万元以上的市场,降价潮相信会比眼前我们所经历过的更大,因为本身可调控的利润空间就更大,更关键的是,小米不是以往没钱需要续命的新势力,而是多金。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内斗内行,外斗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