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田而言,“买发动机送车”的时代已过,想要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中生存,当务之急稳住燃油车和HEV市场的基盘,然后发力插混和纯电市场,避免被赶下牌桌。至于如何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对本田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命题。
正文
近日,汽车圈似乎酝酿了一种“黑红也是红”的乱象,前有智己汽车发布会因对标小米汽车将参数写错的事故;后有本田发布全新电动品牌“烨”因命名而引发争议。
智己发布会中用错小米汽车参数最终以智己汽车3次致歉落下帷幕,而本田烨品牌,据本田官方介绍,本田新品牌“烨”意为“璀璨,闪耀”之意,旨在“让驾驶者能够尽情享受驾驶的乐趣,释放内心深处的渴望,让每个人的个性都能闪耀,激发本真。”本意是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但却因中日合资的身份,加上又因文化差异,被用户调侃将 "烨"拆开,即"火华",音译“火化”,很容易让用户联想到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的自燃问题。
对于本田烨品牌的到来,有部分网友持反对意见,并表示不看好,其原因有两点:
1. 本田烨品牌宣布相关车型量产版本将于明年推出,属于是“期货”;
2. 官方信息透露,烨品牌将搭载w纯电架构,不会生产插混与增程式车型,对用户的多样化选择有局限性。
从汽车市场表现来看,近两年明显是插混与增程式的红利期。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插电混动车型在产量、批发量与零售量上总体增速是纯电车型的四倍之多。细化到品牌上可以看到,蔚来去年销量除了7月破2万辆外,其余月销量均回到“蔚一万”的状态;小鹏今年前三月月交付率均不足万辆,今年1-3月累计销售21821辆。反观走增程路线的理想汽车,全年销量37万辆,今年1-3月累计销售80400辆。
本田布局的电气化之路属于是“保守派”,从最初发布e:N品牌就初见端倪。
2021年4月本田立下flag,将在2040年实现所有车型的电气化覆盖,EV与FCV车型在全球市场销量达到100%,并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随后同年的10月,本田大张旗鼓地发布了全新纯电动车品牌“e:N”,次年6月发布了首款e:N品牌纯电车型,极湃1。事实上,这个品牌名字当时在业内已经存在较大争议了。没想到这样的疏忽,继续发生在新品牌烨上。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3年的时间验证,本田在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并未一鸣惊人,反而呈现出盛极而衰的现象。
据统计,2022年极湃1开启交付后,第一年累计交付不到4000辆。e:N系列的两款车型2024年1-2月销量惨淡,东风本田e:NS1累计销量1261辆,广汽本田e:NP1仅为56辆,累计销量还不如第二梯队新能源汽车企业交付得多,实属让人大跌眼镜。与此同时,燃油车在华也面临遇冷的状况。2月日系品牌在华销售份额仅为14.4%,同比下滑3.4%。
对于本田在华销量的下滑,官方对外并未做过多解释。而在新能源车型快速崛起的浪潮下,不难发现本田依旧过于依赖燃油车,且加上有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对手的出现,通过插混和纯电车型蚕食燃油车市场,让作为合资车企的本田们倍感压力。
在《电动势》看来,本田想要重新占领在中国市场的高地,除了聚焦燃油车外,必须要在电动汽车市场有所作为。
此前本田坚持走“重混动,轻纯电,押氢能”技术路线,目前来看成效并不大。本田引以为傲的油混技术,在混动系统US6209672专利过期后,在混动领域也按下了暂停键,被国内自主品牌比亚迪DM-i围追堵截;氢能领域,本田在2016年发布了Clarity FUEL CELL氢燃料电池车,而全球销量不足2000台,可见效果一般。
为加快电动化进程,本田在原本“电动化转型”上做了调整,将在2030年停售燃油车的时间提前至2027年,计划在2030年将有10款以上的纯电车型。
除了战略布局与产品矩阵需要考虑外,智能化方面也是影响销量的原因之一。
基于以往本田e:NS2和e:NP2的市场反馈,本田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在技术水平方面有所进步。就拿这次本田烨品牌来说,新车将搭载新一代纯电动车专属的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并采用“HUAWEI XSCENE”光场屏。此外,本田的中国供应商列表中,还出现了宁德时代、航盛电子、科大讯飞等企业的身影。
对本田而言,“买发动机送车”的时代已过,想要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中生存,当务之急稳住燃油车和HEV市场的基盘,然后发力插混和纯电市场,避免被赶下牌桌。
至于如何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对本田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命题。此次新品牌出现命名事故,即可见一斑。
原文标题 : 本田新电动车品牌惹争议 | 电动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