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壮士断腕”

金刚新能源
关注

对于上汽来说,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找到破局之道。

正文

2024年初,多家新能源企业陷入裁员倒闭潮,比如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承认公司濒临破产,而蜂巢能源也计划优化员工队伍、降本增效。

新能源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

就在前不久,陈立新因个人原因辞去了上汽飞凡汽车的相关职务,而这只是上汽困境的冰山一角。

据4月1日路透社报道,为了降本增效和品牌调整,上汽集团正计划进行大规模裁员,其中在上汽通用汽车裁员比例高达30%,上汽大众裁员10%,而新能源汽车子公司飞凡汽车的裁员幅度更是惨淡,预计将超过一半以上。

针对上述新一轮裁员消息,目前上汽集团官方还未做出回应。不过从之前上汽爆出的一系列裁员信息来看,不排除可能性。

无论如何,这都凸显了上汽集团当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近日,上汽集团公布的2023年财务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微增0.09%至7447.1亿元,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下滑12.48%至141.1亿元。尽管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1.71%至100.4亿元。

可见,如今上汽集团日子也不好过。

深入分析财报数据,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及上汽通用五菱这三大合资品牌仍为上汽集团的重要利润支柱。然而,2023年这些合资品牌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的净利润分别降至31.3亿元和25.4亿元,而上汽通用五菱的净利润更是跌至9.3亿元。这些合资品牌的疲软表现,直接拖累了上汽集团的整体业绩。

上汽集团2023年总销量为502.1万辆,同比下滑5.31%。更为糟糕的是,其合资品牌销量集体下滑,其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分别下滑8.01%、14.45%和12.31%。这些曾被誉为“利润奶牛”的合资品牌,如今却成为了上汽集团的沉重包袱。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团净利润仿佛踏上了滑梯,这一被视为汽车界的“巨擘”,销量虽然甩理想13条街,但赚的钱却像挤牙膏,只比理想多23亿。卖得多赚得少,这可是技术活?

与此同时,传统的燃油车领域也持续受到其他新能源车的蚕食,上汽基本盘越来越小。一方面,上汽集团的合资品牌销量集体“瘦身”,另一方面,其旗下的荣威和名爵两大自主品牌也“不给力”。

2023年,荣威与名爵的销量也同样均显疲态。

数据显示,荣威销量为16.31万辆,同比大幅下滑37.5%,仿佛经历了一场“销量跳水”。而名爵的情况更为糟糕,销量为10.49万辆,同比下跌7.4%。回顾往昔,荣威RX5曾以月销量超2万辆的佳绩稳坐热门车型宝座,可现如今,2月份却仅售出1012辆,这一数字在SUV销量榜上几乎被淹没,排名110名之外,令人不禁感叹“时过境迁,英雄末路”。

再看新能源赛场,上汽集团的智己和飞凡两大品牌仿佛陷入了“马失前蹄”的窘境。

根据销售数据,尽管飞凡汽车在2023年的两款车型F7和R7的总销量达到了20256辆,且相较于2022年有着39%的增长,但其平均每月的销售量仍低于2000辆的门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备受期待的飞凡F7在今年初的前两个月,其销售量更是令人失望地跌至两位数。

至于智己汽车,虽然目前表现尚可,但未来仍有不确定性。

2023年,智己取得了38253台的总销量,同比增长率高达665%,表现挺好。

不过相比极氪、理想和蔚来等国产新能源高端品牌,智己还差不少,另外,智己汽车目前的销量构成也有很大问题,过于依赖LS6这样的“低价”车型。

去年12月,智己汽车的月销量曾一度达到10412台,而其中智己LS6车型贡献了9878台的销售业绩。不过据最新销售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智己汽车的销量仅为1491辆,市场趋冷。

上汽集团目前面临双重困境,合资品牌受电动化和价格战影响显现疲态,而自主品牌又难以填补这一空缺。

同时,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也囿于20万以下市场,难以实现突破。虽然集团仍有雄厚基础,但资源终将有限,对于上汽来说,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找到破局之道。

问题是,如何破局?

根据年报披露,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2023年税前薪酬为142.73万元,较2022年的189.55万元有大幅下降,减少了46.82万元。对此消息,有网友评论说:陈虹的经验思路不行,以前陆吉安、胡茂元可比他老谋深算。

       原文标题 : 上汽“壮士断腕” | 电动势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