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内备受瞩目的莫过于小米SU7。
据小米汽车官方的大定数据,小米汽车SU7仅4分钟就破1万,7分钟破两万,27分钟破五万。在上市24小时后,小米汽车SU7大定数量更是直接突破了88898辆。
外媒更是将小米SU7的上市比作当年苹果手机发布,雷军的“雷布斯”称号越来越像,而且还因为造车新加了“雷斯克”的称号。
但随着光环一起而来的也有争议。
这款新兴品牌的汽车上市首周便遭遇上百名消费者投诉,投诉问题包括质量不佳、不给退定金等方面。目前,根据公开信息,已有一些网友已经选择退订。据新浪财经报道,小米SU7锁单率为35%~40%,退订率约40%。
此事也造成小米集团的股价波动。截至4月5日港股收盘,小米集团(HK1810,股价15.54港元,市值3877.3亿港元)股价微跌0.13%。
小米汽车质量引关注
事件最开始,是有网友发现雷军在北京小米汽车工厂交付日乘坐的蓝色小米SU7 Max后轮有白色附着物掉落。
随即小米回应称,“经现场勘查为地面上存在现场搭建交付仪式物料颗粒,经后轮碾压后黏附在轮胎上,后自然掉落被视频记录下来。请大家放心并非车辆螺丝脱落,也感谢细心网友的发现。”
雷军也在其微博表示,“大家现在都是拿着放大镜来看小米SU7,我们压力很大。但很多拿放大镜看的问题,可能不是问题。大家有空仔细看一下”。
随着小米汽车不断有车辆交付,有关小米SU7的话题不断在网上发酵,有不少汽车博主、车评人也开始测评小米汽车。
先是车评人陈震发布了一段测评小米SU7的视频,仅微博的播放量就达到824万。视频中,陈震对小米SU7胎噪、轮毂、玻璃隔音、车机界面、启动键、人车家理念提出了质疑。
随后,陈震又接连发布了几条微博,说觉得小米SU7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小米SU7很难被定义为“豪华轿车”。
但一些“米粉”不同意他的观点,说陈震吹毛求疵,是因为小米没有充值所以才不停地挑毛病。
无独有偶,汽车测评博主“斌哥车世界”也发布了一则测评视频,视频中身高1.74米的他坐在小米汽车SU7内显得拥挤。
在小米SU7的宣传上,SU7是一台中大型级别的轿车,其后排空间是可以媲美“宝马5系的水平”,但实际上却比不上很多中型轿车。而且地台过高影响腿部舒展、前排座椅下方没法伸脚、头部空间局促等大溜背电动轿车的典型问题,SU7都有。
这也难怪该博主在视频中告诫消费者,对空间有要求和需求的朋友们,一定要试试再买。
而有关5000元汽车定金无法退款和锁配问题也让小米SU7的口碑急剧下滑。
有消费者表示,小米汽车App在流程设计和宣传词上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导致他们在支付定金后,并不知道配置何时已被锁定,更不知道配置锁定便不能退定。
这几天又有交付车主反映,车身上的漆因为交付过程中掉了,只能补好漆,赔偿5000积分。
还有车主反映,在正常行驶后,发现有掉漆,可能是因为路上石子擦到的导致,车主认为车身这么容易掉漆不应该。
除此之外,小米SU7让人不满的地方包括但不限于座椅出现“鼓包”“包浆”等现象、使用铝线束是在“偷工减料”、保费和50多万油车接近问题、标准版的智驾方案没有升级支持城市NOA……
截至记者发稿,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小米SU7的投诉已达到163条,部分小米SU7维权群的人数已超过150人。
雷军“亚历山大”
针对消费者的投诉,小米方面迅速作出回应。
对于退定金的相关质疑,小米方面回应称:定金7日内支持无理由退款,超过7日后,车辆配置会自动锁定,消费者主动锁定配置。一旦订单锁定,车辆将进入生产阶段,配置无法再修改,定金不退。此外创始版现车配置已经锁定,消费者在支付2万元定金后,即锁单。
对于外界关心的小米汽车SU7的保费和50多万油车接近问题,小米汽车表示: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商业险条款不同,新能源车专属《条款》既为“三电”系统提供保障,又全面涵盖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的使用场景。且还会根据新车/旧车、品牌、车型、上户类型、险种、保额等多种因素综合计算,保费价格也不尽相同,不能简单只通过车价进行比较。
对于展车座椅“鼓包”“包浆”等现象,小米汽车解释“鼓包”是因为SU7采用了Nappa天然真皮座椅,这种材质的内部纤维组织在高强度压力下会发生拉伸变形。但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座椅表面就会自然恢复到紧致的状态。而“包浆”是因为个别展车由于日接待人数过多,而清洁不及时造成的污渍问题,只需使用专用清洁液就能恢复原样。
对于SU7使用铝线束是“偷工减料”的质疑,小米汽车称,目前主机厂普遍采用铝导体线束是出于车辆整体轻量化的需求考虑。铝的导电率略低于铜,但增加面积就能弥补,同时重量还可轻30%,这对续航和快充都有积极作用。
对于小米SU7标准版的智驾方案后期有没有可能升级支持城市NOA 的问题。小米也给了清晰的答复,SU7标准版不支持城市NOA功能(城市领航辅助)。如用户需要使用城市NOA,建议选择小米SU7 Pro或Max版。
只能说,作为一家新兴的汽车品牌,小米汽车争议肯定少不了,但小米汽车能够虚心倾听用户反馈并即时作出回应,也让消费者觉得镇定和放心。
从战略层面来说,SU7对于小米公司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一款车型,更是小米在汽车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新生事物不完美是正常的,小米汽车应借此机会积极改进产品和服务,才能在大众认同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然而,除了口碑下滑之外,小米SU7还将面临堆积订单和产能的问题。小米汽车APP显示小米SU7 Max版现在锁单需要等29-32周才能提车,就是最快也要等7~8个月才能提车;小米SU7 Pro提车速度最快,但也要20周起步,也要到今年下半年才能提车。
更糟糕的是,小米SU7的爆火动了不少人的奶酪,来自友商的反制已经开始。阿维塔12、启源A07已相继降价,还有不少友商在降价的路上……
竞争是商业领域永恒的主题,但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终究依赖于自身的实力与策略。小米SU7优缺点明显并存,消费者需要客观看待其优缺点,并根据个人需求进行权衡,不能一时上头“买了”,一时跟风“退了”!
结语
刘强东在一次采访中说:“不要和雷军比营销,我们比不过他的。”
确实,小米SU7的营销是无比成功的,从造势到预售、再到发售,雷军向所有人展示了一场教科书级别的营销案例。
雷军跳脱了传统的车企营销思路,做了一场“田忌赛马”营销:售价对标特斯拉,外形对标保时捷,时速对标保时捷,充电技术对标特斯拉……完美的扬长避短。
产品定位上,小米SU7依然延续小米集团的平价、高性价比路线。再配合饥饿营销,让消费者欲罢不能,迅速上头。
雷军曾在《小米创业思考》中写到:“溢价模型已经被证明了是一条不归路,小米模式要坚定地走性价比模型。”在平价消费的热潮下,小米SU7就是高性价比,就是做大牌“平替”,无形中向消费者狠狠输出了一波情绪价值。
与“高性价比”小米集团一同在消费者心里扎根的,还有雷军的个人IP形象。一直以来,雷军构建了善良、真诚、实在的形象,与消费者产生了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化的连接,在这种连接下,消费者更愿意支持、购买并推荐雷军的产品。
雷军是毋庸置疑的神级互联网营销高手,但很无奈,小米SU7产品口碑目前是滑坡的,给消费者心理多少留下点阴影。
真实的商战,不止停留在营销阶段,最终会回归到产品硬实力的比拼。面对订单维权、网友质疑、营销过剩的质疑,小米该继续前行,保住质量,寻找向上的道路。
原文标题 : 刘强东:不要和雷军比营销,我们比不过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