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挥刀斩威马,吉利胜了获赔6.4亿

车圈能见度
关注

图片来源:度哥

2016年开始,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成都高原汽车公司数十位员工奔赴新东家。

新东家是威马汽车,掌门人沈晖则是与这些员工一样,曾经在吉利系任职。

被“背刺”的吉利控股集团,彻底怒了。随后,旷日持久的官司,从地方法院一直打到了最高法。

2024年6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在官方公众号上公布了相关案例和判决书,从而披露了这桩新能源汽车技术秘密第一大案。

该案原告吉利方索赔额高达21亿元,最高人民法院二审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判决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余元,创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

1

缠斗

2018年10月12日,高原汽车公司以威马成都公司、向某、钟某、寇某为被告,向四川高院提起侵害商业秘密之诉,四川高院于2018年10月12日立案受理。

此案被命名为“121号案件”。

吉利的反击开始了。从2018年开始,吉利控股集团和旗下公司对威马相关公司及相关员工发起了一系列的诉讼案件。原被告围绕管辖权异议等,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车轮战。

最高院公布的案例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起诉讼,索赔金额高达21亿元。根据判决书所描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一审法院)于2022年9月5日作出的(2018)沪民初102号民事判决(以下简称一审判决),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均不服,提出了上诉;最高法则是在2023年8月23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2024年4月25日,最高法作出了终审判决。

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研究院于2018年12月3日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威马集团(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威马智慧出行公司、威马温州公司、威马销售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害吉利控股集团、吉利研究院技术秘密的行为;判令威马集团、威马智慧出行公司、威马温州公司、威马销售上海公司共同赔偿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研究院经济损失21亿元;判令由威马集团、威马智慧出行公司、威马温州公司、威马销售上海公司负担本案诉讼费用。

经过漫长的审判流程,一审法院最终在2022年作出的判决。

一审法院判决结果是,从判决生效之日起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对吉利控股集团等的商业秘密侵害;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赔偿经济损失500万元,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200万元;驳回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研究院其他诉讼请求。

然而,这个看似四平八稳的判决,却让原告被告皆不服。

从原告方面来说,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满意。从21亿元的索赔变成了700万元;而且法院判决吉利方面还需要分担421.67万元诉讼费(总诉讼费1054.18万元)。

被告则在法院判决后,提出上诉要求撤销一审判决;改判驳回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研究院的全部诉讼请求;判令由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研究院负担一审、二审诉讼费。

进入二审程序之后,最高法依法组成的合议庭,于2023年10月23日、2024年1月5日询问当事人,并于2024年1月30日、2024年4月12日进行了庭审。从这个时间线可以看出,由于案情重大,流程确实也相当漫长。

最终,最高法作出了终审判决。其中包括,撤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18)沪民初102号民事判决;判令威马方面停止侵害;威马方面连带赔偿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经济损失637596249.6元以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500万元。

这一结果,虽然没有达到吉利方面的预期,但是赔偿金额也创造了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的新纪录。加上此前一系列其他案件的胜诉,吉利与威马持续五年多的缠斗终于画上句号。

2

背刺

缠斗的背后,则是一场“背刺”。

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以及部分核心成员均有过在吉利控股集团或沃尔沃汽车任职的经历。

早在2016年,沈晖曾表示,威马汽车拥有核心员工200多名,其中大部分都是他以前的同事。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相信那时候的沈晖再也不想说这番话。

2009年12月1日,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极力延揽下,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CEO沈晖正式到吉利任职。他担任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负责海外项目。这个海外项目,就是吉利收购的沃尔沃。他还出任了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和中国区总裁。具有国际化企业任职经验的他,重点扑在了整合沃尔沃和沃尔沃落地中国的事情上。

但是,面对新能源汽车浪潮,他瞄准了更大的机会。沈晖于20141231日正式从吉利离职,并确认加盟上海博泰,任职集团CEO,重点负责智能汽车业务。这仅仅只是过渡。20151012日,沈晖创办威马 前身为联合创始人杜立刚的三电系统研发企业,成立于2012 

创办威马之后,人员、技术就成了当务之急。挖老东家墙角,成为最现实的选择。综合一系列吉利与威马之间的案件判决书,威马在人员、技术方面的秘密也揭开了。

自2016年起,成都高原公司员工侯某靖、向某明、寇某晨、冷某虎、罗某周、宋某、周某平、张某魁等先后离职进入威马方工作。这些员工在成都高原公司产品管理或者技术岗位从事相关工作,均与成都高原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及保密协议。

加速推进研发,正是这些离职员工需要做的事情。2017年3月至7月,成都高原公司离职员工冷某虎、张某魁等作为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威马集团或威马智慧出行公司作为专利申请人,申请了“一种电子油门踏板总成”等12件实用新型专利。

频繁离职,也引起了吉利方面的注意。事情在2018年3月出现了重大突破,吉利集团的信息安全部门在例行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下属企业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高原公司)有多名离职员工交还的工作电脑硬盘被钝器损毁,后经过技术恢复发现,该部分电脑中有这些离职员工两年前就为威马方工作的文件。吉利集团副总裁兼成都高原公司总经理侯某靖离职去威某方工作时,以工作电脑丢失为由,退还公司一台全新的电脑,而未按规定交还吉利集团为其配备的存有大量技术数据的工作电脑。

进一步的调查还出现了更让吉利集团感到震惊的事情。2017年3月至6月,威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即威马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即威马智慧出行公司)以成都高原公司一年内离职的部分员工作为发明人申请了大量专利,专利文件使用了吉利方请求保护的吉利NL-1/NL-4车型(NL-1与NL-4均系吉利方内部车型编号,分别对应吉利GX7车型以及远某X6车型)的12套汽车底盘零部件图纸及数模(以下简称涉案12套图纸及数模)承载的技术信息。后又发现威马方量产的威马牌EX5型号电动汽车(以下简称威马EX5型号电动汽车)部分底盘零部件与吉利方研发设计的底盘零部件完全一致。

吉利方据此于2018年12月向上海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在之前,高原汽车公司以威马成都公司、向某、钟某、寇某为被告,向四川高院提起侵害商业秘密之诉。

汽车行业挖墙脚的事情,屡见不鲜。为何吉利方面对于威马这事如此上头呢?这里就涉及了2014年的一桩重要协议。2014年12月,吉利集团与成都某委员会等签订《吉利成都高原汽车增资协议扩能项目建设协议书》(以下简称项目建设协议)。为履行项目建设协议,吉利集团对涉案新能源汽车底盘应用技术研发予以审批立项,并在成都高原公司进行试验和研制后最终形成,该研发成果应归吉利集团所有。

但是,随着成都高原公司近40名员工离职,并将研发成果带到威马方及其关联公司,导致上述项目建设协议无法继续履行,给吉利方造成巨大损失。判决书显示,自2016年开始,包括负责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部分一线技术员工离职,前往威马方及其关联公司就职。由于成都高原公司于2014年年底开始在传统燃油车底盘基础上研制新能源汽车,该部分离职员工基本都接触到吉利方传统燃油车底盘的核心技术秘密,部分员工还同时参与了对涉案新能源汽车底盘应用技术的研发。

重大的损失,导致吉利不得不采取法律措施来维护自身利益。

3

后果

赢了官司的吉利,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然而,耗时五年多,往往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

如同贾跃亭下周回国,威马创始人也离开了中国。早在2023年10月,就有消息称,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沈晖借口参加德国慕尼黑车展,然后转机去了美国。

10月10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办理法院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SHENHUI(沈晖),注册资本60亿元,由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则由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则是在2023年10月7日受理了威马汽车科技集团的预重整申请。威马汽车于2023年12月13日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提交了预重整转重整的申请。2024年1月2日,《民事裁定书》送达威马汽车。

早在法院受理预重整期间,威马方面就放出话来:“威马公司仍具有商业价值和挽救价值”。

然而,进入汽车行业“卷”时代里,还会有多大价值呢?

2024年3月29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了威马汽车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威马汽车重整案材料显示,威马科技集团经审计后的账面资产总额仅为39.88亿元,而负债却高达203.67亿元。评估报告则显示,威马科技集团的总资产评估值为41.07亿元,而总负债评估值也高达193.05亿元。

如果加上包括吉利此次判决在内的一系列其他新增债务,其债务恐怕还会进一步提升。此外,汽车行业进入加速淘汰之后,威马的破产重整是否能够顺利成功存在着更多的变数。

最高法终审判决生效的6.4亿赔偿,也将取决于破产重整过程中的资产清算和债权分配情况。

破产重整程序中,债权人通常会根据法律规定的优先顺序获得债务人的资产分配。如果威马汽车的资产足以覆盖所有债权人的索赔,那么吉利有可能获得相应的赔偿。但是,根据披露的威马相关重整信息看,偿付率恐怕不会理想。

尽管,能够得到多大赔偿还未知,但是吉利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做法还是值得鼓励。

中国汽车行业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维护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除了吉利与威马专利案件之外,宁德时代、特斯拉、沃尔沃在此之前也围绕知识产权在中国进行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讼。

此次,吉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知识产权,不仅有助于保护自身的技术成果,也为整个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树立了积极的榜样。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推进汽车行业健康的市场竞争。

当然,如果胜利来得更早一些,对于受损害的一方或许意义更大。

作者 | 度哥

来源 | 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声明

本号致力于分享更多车圈知识,供读者参考交流,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投资建议。

请勿依照本公众号文章中的信息自行进行投资操作,若不当使用相关信息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为车圈能见度原创文章,版权归车圈能见度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开白。

       原文标题 : 最高法挥刀斩威马,吉利胜了获赔6.4亿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